◎ 旌德縣委宣傳部 旌德縣林業局
2015年10月,在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講話10周年之際,安徽省旌德縣以“保水、保土、保空氣、增綠”為主題開展“兩山”行動。2017年6月2日,旌德縣率先在全省縣級層面出臺《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構建立意新、框架新、模式新的森林資源保護與發展體系。
幾年來,旌德縣咬定青山不放松,切實當好推行林長制改革排頭兵,上聯“天線”,吃透把準上級精神不走樣;下接“地氣”,發動依靠人民群眾謀創新,把好山好水保護好,繪制了綠色發展的旌德新答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改革品牌,為“兩山”理論新實踐貢獻了鮮活的基層樣本。
“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面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形勢旌德縣將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認真貫徹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在中央、省、市的堅強領導下,以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制度創新的有益探索、人民至上的宗旨意識、干事創業的奮斗狀態,推深做實林長制,做改革創新的源頭活水!

白地鎮高甲村豐谷香榧基地
旌德縣是一座山水明秀、景色宜人的皖南山城,是一座鐘靈毓秀、人文薈萃的江南名邑,也是全國綠化模范縣。全縣有林地面積97.7萬畝,森林覆蓋率69.2%,林木綠化率73.1%。因生態優美、山水秀麗,旌德縣被命名為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創新基地,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是國家生態縣、全國創建生態文明典范城市、中國森林氧吧、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
2015年10月,在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講話10周年之際,各級領導快速響應,旌德縣成立了由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雙主任的縣生態文明與環境保護委員會,以“保水、保土、??諝?、增綠”為主題開展“兩山”行動。相關部門快速響應、迅速行動。2015—2016年,全縣投入1.1億元實施22個項目,力爭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
2016年6月,旌德縣第十五次黨代會把生態立縣放在實施的五大戰略之首,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提出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旌德樣板,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的“轉換器”。

馬家溪森林公園紅豆杉
林業改革的各項探索,在旌德大地悄然展開。國家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范區建設,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集體林業綜合改革模式;繼續實施森林增長工程,積極創建省級森林城鎮、森林村莊;出臺《旌德縣林權流轉管理辦法》,政府設立林權收儲資本金和風險補償金;林農增收五法、鼓勵發展林下經濟……管林護林興林、增綠護綠用綠……一個立意新、框架新、模式新,責任明確、制度健全、問效追責的森林資源保護與發展體系,在全縣廣大干部群眾的探索下,逐漸走向成熟。
2017年6月2日,旌德縣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在全省縣級層面率先出臺《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全面推行林長制改革,標志著“林長”從“無名有實”到“有名有實”,為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2017年9月21日,喜訊從浙江安吉傳來。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現場推進會上,旌德縣被命名為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同年12月,旌德縣以“青山、綠水、興林、護田、藍天、七彩”為主題,深入推進“兩山”行動,林長制改革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2018年3月27日,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專程到旌德縣調研林長制改革,了解了林長制改革試點帶來的變化,稱贊市縣鎮村各級林長把綠色發展理念“樹”起來,把分散管理體制“統”起來,把護林興林工作“干”起來,以“林長制”保障了“林長治”。
隨后,各級媒體對“旌德率先在全省縣級層面探路林長制改革,推動百姓從吃‘資源飯’轉成吃‘生態飯’”進行了一系列報道,給予旌德林長制改革充分肯定。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思想和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書記李錦斌關于“探索推行林長制”的工作要求,旌德縣始終堅持以“兩山”理論為指引,始終堅定“生態立縣、綠色發展”戰略,先行先試、敢于探索,切實當好推行林長制改革排頭兵,把好山好水保護好。
新體系、新格局,一草一木專員管理。設立總林長,堅持黨政同責,由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總林長,縣委、縣政府分管負責同志任副總林長。總林長負責領導和組織全縣森林資源保護與發展工作,承擔推進林長制總督導、總調度等職責。分級設立鎮、村林長,參照縣級林長制模式,設立鎮村(社區)兩級林長制組織體系,共設立鎮級林長40名、村(社區)級林長200名,實現了林長全覆蓋,確保一山一坡、一園一林都有專員專管。
新職責、新定位,三級聯動層層落實。
一是明確職責。制作縣級林長設置一覽表和縣級林長區域分布圖,嚴格落實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制,根據林長設立情況,對縣、鎮、村各級林長職責進行細化,確保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強化合力。建立林長聯席會議制度,26個縣直單位作為林長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全面參與林長制工作,15個縣直單位直接協助縣級林長開展工作,各鎮林長由部門站所協助開展工作,村級林長與生態護林員協同開展工作,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三是精準定位。堅持因地制宜,對國省縣道森林帶、沿河森林帶全帶進行保護、修復、提升,因勢打造若干標準示范段。6個功能區分別以申報國家森林公園、打造森林旅游康養勝地,提高森林質量和森林涵養水源能力,建設木本油料林基地等為發展目標。根據實際情況,同時明確了鎮、村林長各自管轄區域的發展目標。
新技術、新機制,五個率先高位推進。
一是率先在全國建立智慧林長信息平臺。借助大數據、云平臺等先進科技手段,在全國縣級層面率先啟用首個林長制智慧信息管理平臺,推動林長制改革的智慧升級。通過野外利用太陽能板為室外閱讀器供電,建立基站4個,對87株野生映山紅和27株華東楠植入有源RFID 芯片。二是率先在全省試點發放林地經營權證。在全省率先核發森林、林木和林地經營權證52 本,證載經營面積1.26萬畝。積極與金融部門協調溝通,同意林地經營權證可用于抵押貸款,解決了林業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三是率先在全省實現生態護林員縣級財政自給保障機制。出臺《旌德縣生態護林員管理辦法(試行)》,優先選聘屬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共聘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180名。出臺《旌德縣生態護林員績效考核辦法》,進一步明確了職責范圍和管護績效,嚴格獎懲措施。制定護林隊伍管理制度,落實開展跨區域聯動聯防。2018年發放生態護林員勞務報酬96.8萬元,2019年發放生態護林員勞務報酬118.51萬元,實現生態護林員家門口脫貧。四是率先在全市推進林權收儲擔保融資。建設林權流轉交易平臺和采取國有資本收儲模式成立林權收儲中心,建立“交易平臺+風險池+收儲中心”機制。在全省率先開展“五綠興林?勸耕貸”業務,為40戶林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提供擔保貸款3070萬元,目前已累計完成林權抵押融資4.9億元,貸款余額1.5億元。五是率先在全省簽訂第一份民生救助責任保險單。2020年12月17日,旌德縣林業局與國壽財險宣城中心支公司在全省率先簽訂第一份民生救助責任保險單,為野生動物肇事公共責任投保,對承保區域內受到野生動物傷害導致的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進行理賠。該險種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年度累計賠償限額1000萬。這是旌德縣生態文明建設、林長制改革的又一生動實踐。

森林消防演練

食用靈芝種植
旌德縣推行林長制改革以來,通過活綠用綠,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采取林下經濟、林農土地入股分紅等方式,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集體經濟增收,振興了鄉村發展,闖出了一條興林富民的新路子。
“三變”中的白地鎮高甲村,林業資產折算資金598.56萬元,作股1797 股,全部量化到人,村資產實行公司化管理。2017年至2019年連續3年每股累計分紅550元。通過林地流轉、企業示范帶動和發展森林旅游等方式,林農由“砍樹賣錢”變為“看樹收錢”。
旌陽鎮柳溪村林業用地面積623.9公頃,其中公益林207.3 公頃,商品林416.6公頃,屬山多地少的農業村。該村從2017年開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立了旌德縣柳溪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根據實際情況整合村內林業資源,把農戶零散的山場集中流轉到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項目投資運營,對外進行招商。著力解決林農“有地無錢”和公司、大戶“有錢無地”的矛盾。以打造兩個千畝香榧種植基地為中心,引進寧國藍海森林有限公司投資承包3個村民組83戶968畝的黃家汶山場,引進浙商熊來生成立柳溪村鑫茂家庭農場,流轉6個村民組128戶1056畝的王家春山場建成香榧白茶基地,村民以林地入股的形式參與合作造林,并按股分紅。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讓柳溪村農戶的荒山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形成了理想的“企業、集體、林農”三贏模式,帶動集體經濟增收,農民致富,助推精準扶貧。截至2020年10月底,村集體經濟收入已突破53萬元。全村共有231 人在兩大香榧白茶基地務工,每年務工工資350余萬元,解決了大部分年老體弱村民當地務工問題。貧困戶有14 人參與基地就業務工,每年每戶增加收入10600元。
2020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指出,全面推行林長制,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要求,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為主,堅持綠色發展、生態惠民,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建立健全黨政領導責任體系,明確各級林長的森林草原保護發展責任。
旌德縣將深刻領會黨中央戰略意圖,既找準定位,又突出特色,奮力走在改革前列。在推動“五綠”共進中先行先試,持續鞏固提升增綠、管綠、護綠成果,進一步在用綠、活綠上加強探索,不斷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
高質量推進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建設。完善林長聯系改革創新點制度,推動“五綠興林?勸耕貸”全面覆蓋林業新型經營主體,進一步完善集體林地“三權”分置制度,建立市場化多元化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持續激發改革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市場活力。
著力推動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實施攻堅造林計劃和“四旁四邊四創”綠化提升行動,鞏固提升森林城市、森林城鎮、森林村莊建設成果,進一步增強森林城市生態功能。完成國家森林城市創建階段性工作,爭創生態建設示范縣。
全面加強森林和濕地資源保護。落實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目標責任制,實行最嚴格的林地和林木資源管理制度,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脆弱區森林生態修復力度,不斷擴大單位面積森林蓄積量,積極推動天然林保護與公益林管理并軌。持續開展古樹名木修復保護,嚴格野生動物管控措施,嚴厲打擊各類破壞森林、濕地資源等的林業違法犯罪行為。
健全完善森林資源監測體系。推進森林防火責任、信息、救災三大體系建設,確保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5‰以內。深入推進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網格化、防治服務社會化、檢疫執法規范化建設,確保林業有害生物受害率控制在5‰以內,加大松材線蟲病防控力度,筑牢黃山風景區最后一道防線。
強化綠色富民產業建設。抓好示范基地,樹立一批示范樣板和典型,發揮示范輻射和典型帶動作用。鼓勵產業融合發展,延長產業發展鏈。培育、扶持、壯大一批林業新型經營主體,開展適度規模經營,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拓展林農增收空間。
持續釋放的林長制改革紅利,正在匯聚起上下同欲、萬眾同心的磅礴力量。作為安徽省林長制改革的策源地,旌德縣將滿懷豪情和信心,砥礪前行,用智慧和汗水,推深做實林長制,加快建設長三角休閑養生后花園,打造高質量綠色發展新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