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軍鵬
摘 要:北石窟寺是隴東地區佛教石窟藝術發展的見證,具有深厚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文化價值,石窟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文章通過分析制約北石窟寺旅游的因素,立足于景區現實情況,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北石窟寺;絲綢之路;旅游;慶陽
1 北石窟寺概述
北石窟寺位于甘肅省慶陽市西南東側蒲河和茹河交匯處東岸,在董志塬西側的覆鐘山下,距市區25千米。窟群由樓底村、石道坡、石崖東臺、寺溝和花鴇崖5個單元構成。北石窟寺為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時任涇州刺守的奚康生所建,歷經西魏、北周、隋、唐、宋各代增修擴建,形成了一處規模宏大的石窟群,現存窟龕296個,為隴東地區歷史悠久、內容豐富、規模最大的石窟寺,也是中國北方的重要石窟之一,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①
北石窟寺開鑿在長120米、高20米的崖壁上,窟龕上下重疊多達3層,石窟群朝向西方,因山崖石質為早期白堊紀黃砂巖,砂質黏性較好,石窟造像多為雕塑。北石窟寺現存石窟造像2126尊、石刻碑記150余處,石窟形制多以長方形為主,窟頂多為覆斗式,石窟布局規整,主窟石窟造像相對協調。造型內容多以釋迦牟尼佛、七佛、菩薩、羅漢、佛傳、本生故事為主,石窟造像以圓雕、半圓雕和浮雕為主,造像佛面慈祥、高大雄偉,菩薩莊嚴肅穆、靈活生動。②
石窟寺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筑形式,通過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傳入中國,同時,中國的先輩結合本土文化的特點以及古代建筑風格,將印度石窟加以改進,形成中國特有的石窟類型,既保留印度佛教的原始石窟風格,又與本土文化融合并予以創新。③
2 北石窟寺旅游發展成果
北石窟寺是國家2A級旅游景區,石窟資源豐富。隨著北石窟驛項目建設的實施,不久,北石窟寺將會成為一個集絲綢古驛、古鎮民俗觀光、地方餐飲、現代游樂場于一體的綜合性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④2017年,鎮原縣人民政府搜集整理遺跡、遺存和歷史人物事件圖文資料,編輯出版《關隴絲路第一驛—北石窟驛》,進一步宣傳北石窟驛旅游文化。⑤2018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北石窟寺接待游客近2000人次,門票收入4萬多元。⑥北石窟驛景區作為新興旅游景區備受關注,因其豐富多樣的旅游產品,“五一”接待游客超過6萬人,綜合收入近千萬元。⑦
3 北石窟寺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立足于食、宿、行、游、購、娛六要素來考察北石窟寺旅游,分析制約北石窟寺旅游發展的因素,并提出改進措施。北石窟寺的旅游發展不僅可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而且有助于豐富當地人們的文化生活。但因地方政府、文保機構、旅行社、導游協作性不強,北石窟寺的旅游資源未能得到有效的開發。
3.1 基礎設施不完善,景區接待能力低下
北石窟寺景區從硬件上看,接待能力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配套設施不健全,與旅游產業發展速度不相適應。目前,北石窟寺的旅游發展存在嚴重的零散化、同質化現象,缺乏自身特色,難以吸引游客。同時,在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缺乏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導致北石窟寺旅游發展嚴重滯后。
3.2 宣傳力度不夠,難以形成品牌效應
北石窟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甘肅省四大石窟之一,但因宣傳力度不夠,難以形成品牌,至今在國內和國際上依舊缺乏知名度,難以吸引游客。北石窟寺景區在宣傳開發中存在許多誤區。
一是旅游線路設計和景點包裝設計處于初級開發階段,開發程度低,過于粗放簡單,缺乏優質的旅游品牌,難以吸引游客。
二是對于旅游市場缺乏科學的分析,沒有根據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差異來推廣旅游品牌,造成景區同質化現象嚴重。
三是景區管理人員缺乏創新意識,無法運用新媒體進行宣傳推廣,難以深挖旅游資源。
四是慶陽當地政府、文物保護部門、旅行社等對于北石窟寺的發展重視不夠,品牌存在感弱。
3.3 旅游交通能力差,難以滿足游客出行
慶陽市是甘肅省轄市、地級市,位于甘肅省最東部,陜甘寧三省交匯處。其雖位于三省交界處,但因其位于董志塬(北起驛馬關至慶陽城一線,南止涇河谷地,東西介于馬連河和蒲河間)上,全市交通以公路運輸為主,且國內外長線游客大多依靠航空運輸。慶陽雖有機場,但僅有慶陽—哈爾濱、慶陽—敦煌、慶陽—天津、慶陽—成都、慶陽—深圳、慶陽—西安、蘭州—慶陽、太原—北京8條國內航線,難以滿足國內外游客的出行需要。鐵路運輸雖有過境西平線,但長慶橋火車站僅是個三級火車站,屬于小型中間站,無法滿足游客方便、自由出入的需求。近年來,慶陽市在公路建設上取得很大的突破,青蘭高速橫過慶陽,但景區公路為城鄉三級公路,路況差,交通不便。另外,北石窟寺景區尚無專線旅游大巴,無法滿足游客出入的需求,嚴重阻礙旅游業的發展。
3.4 旅游資源開發程度低,缺乏特色
旅游產品的建立是以旅游六要素基礎之一“游”為中心,“游”才是旅游資源開發的重中之重,是吸引游客的制勝法寶。北石窟寺的觀光類型主要是石窟藝術,缺乏運動、健身、休閑娛樂等項目,無法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需要,導致游客滯留時間短,難以拓寬市場。北石窟寺的經濟來源主要是以傳統觀賞旅游收入模式為主,景區內缺乏餐飲、購物亭等綜合性服務的安排與投入,同時北石窟寺景區缺乏特色文化紀念品,難以滿足游客購的需求。
4 北石窟寺旅游發展的對策
北石窟寺的旅游發展必須革新陳舊觀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抓住宣傳重點,建設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深挖旅游資源。北石窟寺的旅游發展,必須堅決實施以上的措施,緊抓“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的機遇,以北石窟寺為中心打造國家4A級旅游景區,以此推動北石窟寺旅游的發展。
4.1 完善景區基礎設施,增強接待能力
要想做大做強旅游產業,首先,政府應將旅游產業作為促進第三產業增長的突破點和發力點,并制定出臺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政府應加大對北石窟寺文化生態旅游區重點項目建設,積極落實景區道路、酒店、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提升景區服務水平。目前將景區道路、停車場、游客服務中心作為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同時實施景區廁所的改擴建規劃,加強景區旅游線路建設,增強景區接待能力。結合北石窟寺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需進行以下完善:
一是景區的停車場是游客出行的必備條件,但北石窟寺停車場面積、設施、環境難以滿足游客的需求。因此,北石窟寺景區須按照《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標準》投入建設,拓寬停車場面積,布設停車線、停車分區、方向引導指示標志、出入口標志等。
二是增強景區的接待能力,游客集散中心是景區的門面、景區形象的整體展示,其最大的功能是服務觀光散客,是旅行社組團旅游的補充。但北石窟寺在這方面存在缺失,應該盡早規劃加以建設,早日滿足游客的需求。
三是北石窟寺應嚴格控制高星級酒店的引入,積極支持鼓勵建設滿足大眾旅游消費的酒店、飯店、農家樂,改變當前酒店行業產品單一的情況,提高酒店的接待能力。
四是制約慶陽市旅游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是交通。政府必須緊緊地抓住“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帶來的重大機遇,提升慶陽市交通通達能力,盡快形成民航運輸、鐵路運輸、公路運輸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同時,加快建設城區與景區、景區與景區之間的連接公路,合理開發旅游公交線路,積極推進市區通往景區的公交專線,并進一步向旅游專線轉變。
五是盡快實現民航、鐵路、公路交通票務預訂的旅游電子化商務系統,努力促進其與美團、攜程、去哪兒旅行等旅行應用軟件的合作,提升旅游接待服務質量。
4.2 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品牌形象
首先,北石窟寺景區的宣傳工作核心是石窟造像,主打人文歷史,將北石窟寺造像作為宣傳主體,通過電視、廣播等旅游媒體將北石窟造像傳播到大眾生活中去。同時,宣傳的重心必須著眼于游客的宣傳,即游客的口碑,這是吸引游客的重中之重。其次,北石窟寺景區應積極同慶陽市政府門戶網站、慶陽市地方各電視臺、隴東報社等媒體單位聯系,將旅游宣傳片通過官方媒體進行傳播,同時做好北石窟寺官方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宣傳推廣工作。再次,北石窟寺景區以定制年票的方式吸引景點所在地的居民,讓景區成為居民招待親朋歡聚的場所,讓游客拉動游客。從次,北石窟寺景區需做好與慶陽當地旅行社的對接工作,不斷吸引游客。最后,北石窟寺景區與美團、攜程、去哪兒旅行等網絡平臺合作時,應做好旅游攻略引導游客。同時要推進宣傳創新,制作景點宣傳片,投放于各大電視平臺,吸引網絡主播、各類攝影師、影樓前來打卡,促進媒體發酵,提高景區知名度。
4.3 革新景區發展理念,樹立創新意識
北石窟寺旅游發展理念陳舊且發展模式模仿敦煌莫高窟,難以形成自身特色。景區管理者對市場缺乏科學的分析,營銷策略僵化,缺乏創新意識,只注重門票收入,忽視餐飲、游樂設施、文化創意產品、紀念品售賣等收入。對北石窟寺旅游的規劃必須要樹立創新意識,立足于實踐,積極吸取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的發展成果,結合自身現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加大開發力度,形成獨有特色。
同時,景區的發展規劃不僅要發掘歷史文化資源,而且需結合現代化的游樂設施彌補北石窟寺游覽項目單一的問題,盡可能滿足不同層次游客在石窟藝術、觀光旅游、運動、健身、休閑娛樂等方面的旅游需求,最大限度地滿足游客的食、宿、行、游、購、娛。北石窟寺旅游發展必須緊抓“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新機遇,力圖以北石窟寺為中心打造國家4A級旅游景區。
4.4 追尋石窟特色,豐富旅游項目
北石窟寺與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同屬于甘肅早期規模較大的石窟寺群,然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早就聞名中外,甘肅四大石窟風格十分相近,且石窟寺的游覽類型僅有石窟藝術和考古觀光,類型單一,無法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需求。又因慶陽獨特的地理位置,南臨七朝古都西安,西有道教名山崆峒山,再加上交通不便,難以吸引游客。
北石窟寺的游覽類型應于隴東地區開創出獨特性,石窟資源開發應樹立獨屬于北石窟寺的石窟形象,如同北京恭王府的“福”字碑和陜西秦始皇陵的兵馬俑,既可作為景區的形象標志,又可作為景區最具代表性的紀念品。這樣北石窟寺便可區別于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而獨樹一幟,結合石窟形象進而推出一系列文創紀念品,比如等比例縮小的佛像雕塑、各種佛教法事用品、石窟壁畫卷軸、北石窟碑碣拓印卷軸等文創產品,以便滿足游客購的需求,同時也能增加景區的經濟收入。
北石窟寺的旅游發展需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北石窟寺的石窟資源,并在以其為中心的蒲河和汝河交匯的三角地帶,推進實施北石窟驛項目建設。北石窟驛項目共規劃了七大板塊二十六個重點項目,該項目一經落成,將成為集絲綢古驛、古鎮民俗觀光、地方餐飲、現代游樂場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景區內商家林立,各種特色美食應接不暇,文化藝術珍品繁多,比如書法、剪紙、香包、皮影等文創產品。該項目的實施大大解決了北石窟寺游覽項目單一的問題,盡可能滿足不同層次游客在石窟藝術、觀光旅游、運動、健身、休閑娛樂等方面的旅游需求,最大限度滿足游客的食、宿、行、游、購、娛,更能有效增強北石窟寺景區的接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