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雙博
2021年之所以被稱作元宇宙元年,是因為元宇宙概念自2021年初就開始風靡全球資本市場,各大科技公司紛紛開啟了“元宇宙”布局。3月10日,元宇宙概念第一股Roblox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首日收盤上漲54.4%,目前市值超過480億美元;7月29日,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 將在5年內轉型成為元宇宙公司,并將在歐洲招聘一萬名工程師開發元宇宙;8月初,日本社交網站巨頭GREE對外宣布,將以子公司REALITY為中心,開展元宇宙業務。預計到2024年將投資100億日元(約5.9億人民幣),在世界范圍內發展一億以上的用戶;8月20日微軟在Inspire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宣布了企業元宇宙解決方案;8月29日,VR(虛擬現實)創業公司Pico發出全員信,披露該公司被字節跳動收購,天眼查顯示并購價格為90億人民幣,從國內VR出貨量的份額來看,Pico 穩居第一;10月28日,Facebook宣布,公司名將更改為“Meta”,這是元宇宙MetaVerse的前綴……
不僅是各大科技巨頭在爭相布局元宇宙賽道,一些國家的政府相關部門也積極參與其中。5月18日,韓國科學技術和信息通信部發起成立了“元宇宙聯盟”,該聯盟包括現代、SK集團、LG集團等200多家韓國本土企業和組織,其目標是打造國家級增強現實平臺,并在未來向社會提供公共虛擬服務;7月13日,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了《關于虛擬空間行業未來可能性與課題的調查報告》,歸納總結了日本虛擬空間行業亟須解決的問題,以期能在全球虛擬空間行業中占據主導地位;8月31日,韓國財政部發布2022年預算,計劃斥資2000萬美元用于元宇宙平臺開發。
今年,元宇宙無疑成為了科技領域最火爆的概念之一。
“元宇宙”概念在全球范圍引發廣泛討論,從資本圈到科技圈、學術圈再到各國政府層面,各界人士都對元宇宙表現出熱切關注。眾所周知,要想實現比較完善的元宇宙體驗,仍然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元宇宙所指向的全新世界將帶來的商機與顛覆也被廣泛認可。元宇宙被廣泛認為將成為繼1999 年互聯網所帶來的改變以及 2013 年移動互聯網浪潮帶來沖擊的第三次科技巨變,人們對其巨大的想象空間也充滿期待。當下,國內外的科技巨頭和資本都在爭先入場布局,元宇宙這一改變人類未來生活方式的行業變革或已在悄然崛起。
元宇宙不是新概念
元宇宙并不是一個新概念,之所以在2021年得以快速崛起,更多是以當前科技的高速發展作為其可以實現的基石,元宇宙已經并非像之前那般遙不可及。可以說元宇宙是在基于擴展現實(XR)、區塊鏈、云計算、數字孿生等新技術下的概念具化。
元宇宙(Metaverse)一詞,誕生于1992年美國著名科幻大師尼爾·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說《雪崩》,小說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在這里,人們用數字化身來控制,并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雪崩》這本書中這樣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終端,就能夠以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即便在現在看來,描述的還是超前的未來世界。
“Metaverse”(元宇宙)由“meta”(超越)和“universe”(宇宙)組成,即“超越宇宙的世界”。牛津詞典將其定義為一個虛擬現實(VR)空間,用戶可在其中與電腦生成的環境和其他人交流互動。
Roblox對于元宇宙的定義,包含八大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時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要素眾多,每個要素背后,還有一連串的解釋。Roblox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讓用戶能夠盡情自主創作內容,并且在虛擬社區中交流和成長的在線游戲。
按照Facebook的思路,元宇宙就是一個融合了虛擬現實技術,用專屬的硬件設備打造的一個具有超強沉浸感的社交平臺。
騰訊的元宇宙概念,是一個獨立于現實世界的虛擬數字世界,用戶進入到這個世界之后,可以用新的身份開啟全新的自由生活。并對這一概念起了新的名詞叫做全真互聯網。
阿里巴巴眼中的元宇宙是允許商家自行搭建3D購物空間,讓顧客進入天貓店鋪以后,可以有一種云逛街的全新購物感受。
雖然元宇宙在不同主體眼中有不同的側重點,但是元宇宙遠不是僅限于某一領域或者某一板塊,元宇宙的三個特征注定了其之所以被稱作“宇宙”的原因:
首先,元宇宙必須能夠永遠存在。只要文明還不熄滅,那么元宇宙就會一直在。如同真實世界一樣,元宇宙中的用戶可以更新,規則也可以調整,但唯一不能變的就是這個世界本身,它必須永遠存在,絕不能因為某個公司的破產而影響了元宇宙的存續。這一點就如同互聯網從美國科研單位內網的阿帕網(ARPA)升級為現在的Internet國際互聯網一樣;其次,元宇宙必須是去中心化的。如同現實世界中無法判斷哪個國家是地球的中心一樣,一個真正的元宇宙可以存在熱點區域,也可以存在貧窮和富裕,但是不能認定某一區域是這個世界的中心。如果元宇宙世界規則的解釋權只屬于某個公司或者某個國家,這都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元宇宙。如果想做到去中心化,就必須有一個接入元宇宙的開源的共享協議,類似國際互聯網的HTTP協議;最后,元宇宙必須能與現實相連,宇宙中的經濟系統也必須和真實世界的經濟系統直接掛鉤,用戶在元宇宙中的身份所產生的影響力必須是真實的,而非虛幻的。
正是由于元宇宙以上三個特征,才會被科技、資本、學界甚至各國政府稱之為下一代互聯網的門票。如果對元宇宙的重視程度不夠,很有可能會重演當年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發展之初的一幕——某些機構和企業高高在上,對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概念不以為然,因為沒有積極布局而在后期被無情淘汰。
元宇宙的想象空間
元宇宙的想象空間巨大,僅從其沉浸式體驗來看,游戲只是其最初級的商業應用。疫情常態下的宅經濟將進一步推動元宇宙在人類生活中其他領域的發展,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系主任張誠表示,教育、文娛、影視、車載環境等都是元宇宙下一步很有前景的落地場景。“很多人對元宇宙的關注集中在娛樂或消費領域,這的確是國內互聯網巨頭比較擅長的。但元宇宙完全有潛力幫助整個社會提升生產效率,帶來更多價值增值。”
在元宇宙中,人們可以實現足不出戶,或者隨時隨地完成除了基本的睡眠、進食和清潔自身之外幾乎所有的生活內容——探索、創造、協作、社交、學習、表演、放松、消費,甚至在線下配套設備的支持下實現醫療、健身、工作等所有內容。
張誠表示非常看好將虛擬現實或者元宇宙與工業模擬仿真的對接。比如,借助VR/AR技術,可以在產品設計、操作培訓時,讓工程師或專業人士能進入一個高度仿真的虛擬環境,開展協同設計或實戰演練,從而大幅提高培訓、工作和創新效率。正如AI與制造業的結合是一個極有前景的方向,元宇宙也是如此,這比它能為游戲和文娛行業所帶來的賦能更加讓人激動。
阿里巴巴達摩院XR實驗室負責人譚平在云棲大會上介紹稱,作為阿里最新設立的面向AR、VR 元宇宙方向的實驗室,XR實驗室制定了農業采摘機器人案例——通過對果園、果樹三維建模,構建出了整個果園的高精度三維模型,然后在虛擬世界中設定好采摘機器人的運動規劃方案,再映射到現實中的機器人大腦中,完成機器人的自動采摘工作,降低果園管理成本。
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沈陽認為,元宇宙一方面拓展了人的生存維度,人將生活在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融合的綜合環境中;另一方面拓展了人的感官維度,帶來了現實與虛擬世界的視覺、聽覺、觸覺相結合的綜合感官。“展望未來,線上與線下將徹底打通,人類的現實生活開始大規模向虛擬世界遷移,人類將成為現實與數字的‘兩棲物種’” 。
元宇宙還有多遠?
正如手機上的某一個App不能代表移動互聯網一樣,單獨的某一個應用或者某一家公司研發的系統并不能稱之為元宇宙。只有操作系統級別的應用程序才有可能創造一個新的生態,也只有操作系統才具有成為元宇宙的潛力,同時,只是具備成為元宇宙的潛力,還遠遠不夠。即便是準備在元宇宙社交方面進行巨額投資的扎克伯格也表示,元宇宙方面的投資并不能立刻帶來利潤,預計或許到這個十年的晚些時候,或會更像個真正的商業故事。
目前打著元宇宙概念的應用,大多是虛擬現實加社交、虛擬現實加游戲和虛擬現實加購物而已。當然,比起前幾年,虛擬現實的軟硬件技術現在已經提升了不少,科技公司可以使用最新的軟硬件技術創建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好應用,但是無論多么優秀的應用,都只能吸引到一部分用戶而已——用戶可以選擇安裝這個應用,也可以選擇隨時卸載——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元宇宙。元宇宙成為移動互聯網的接班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搭建一個全球共享的、開源的底層系統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為相信無論是Facebook、蘋果、谷歌、微軟還是華為、騰訊、百度、阿里,沒有一家企業愿意共享本屬于自己的數據。但是人們還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一個真正的元宇宙來整合所有的虛擬應用,而最早布局的成功科技公司將會擁有較多的話語權,這也是科技公司和各國政府發力元宇宙的原動力。
除了元宇宙底層系統的建設,相關配套的硬件設備研發也絕非易事。目前的虛擬現實配套硬件并不能如同手機一樣方便實用——如同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成為人們的必需品一樣,元宇宙時代的配套設備也必須方便攜帶易于使用。元宇宙時代的配套設備或許是可以識別手勢和可以語音控制的一件衣服、一頂帽子、一副眼鏡、一副手套甚至是一對隱形眼鏡,但這還需要足夠的科技支持才能逐步實現。或許在將來,類似科幻電影《頭號玩家》《失控玩家》中的場景會逐步實現,甚至在更遠的將來,如同科幻美劇《上載人生》中把將死之人的思維上傳至“元宇宙”實現另一種形式的“永生”也會成為現實。
(責任編輯 李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