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蕓
摘 要:在產融結合實施的過程中,企業的融資約束條件將發生變化,新的金融環境將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唯有結合產融結合與金融發展的背景條件制定企業的發展創新方案,才可以為企業在新時期的良性發展爭取到更好的基礎條件。本文首先對產融結合與金融發展背景下企業發展創新存在的不足進行了總結,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企業創新發展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產融結合;金融發展;企業創新
目前,融資約束理論的研究受到很多企業的關注,產融結合的實施可以使企業的融資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因此,結合產融結合與金融發展的背景條件,探索構建企業的發展創新路徑,是很多企業發展戰略制定人員重點關注的問題。
一、產融結合與金融發展背景下企業發展創新存在的不足
(一)產融結合進出時機的掌握缺乏合理性
部分企業在制定發展創新方案的過程中,雖然對于產融結合的相關影響具備一定的了解,但對于產融結合進出時機的把握存在不足,缺乏對現有產業生命周期的有效研究,導致不同階段金融業務的獲利水平無法得到充分明確,難以在金融機構數量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實現進出時機的合理選擇。一些企業的發展創新方案在設計過程中,雖然對于合理把握產融結合進出時機具備一定的關注,但缺乏對產融結合定位的合理調節,導致企業在戰略制定的過程中,無法按照產融結合進出時機的構建情況下,制定提升金融競爭力的具體策略,也使得企業經營原則的制定難以為戰略管理方案的調整創新提供必要支持。一些產融結合進出時機在設計過程中,缺乏對金融業務規模變化情況的總結,導致金融業務的終止時間難以得到合理設計,無法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利支持。
(二)產融結合的規模控制水平較差
部分企業雖然結合產融結合的情況進行了發展策略的探索改進,但對于當前金融行業的變化特征缺乏足夠關注,未能結合金融產業盈利情況,對產融結合的規模控制方案進行合理構建,導致產業規模的盲目擴張問題無法得到有效控制,難以在產融結合方案探索構建的過程中,實現對產業規模的科學管控,也使得產融結合的投資回報無法達到理想的狀態。一些產融結合規模控制策略在制定的過程中,對于產融結合的推進節奏缺乏合理掌握,功利心理較強,難以保證金融性質工作的風險得到有效規避,也使得金融工作的占比難以控制的合理區間,無法為產融結合規模的合理設定提供必要支持。
(三)企業主體業務與金融工作的銜接存在不足
實現企業主體業務與金融工作的充分銜接,是保證企業創新發展策略得到高水平設計的基礎。但是,一些企業在制定主體業務的調整方案過程中,對于產融結合所帶來的多方面影響缺乏充分總結,未能結合企業主體業務各發展階段的實際情況,進行企業核心戰略目標的有效調節,導致產融結合的實施無法在主體業務得到改良的情況下,制定明確的發展主線。一些企業雖然進行了產融結合相關影響力的研究,但對于目前的主營特務特征調查分析不夠詳細,缺乏對企業獨立盈利能力形成原理的總結,導致金融業務無法為企業的主體工作提供精準支持,也使得各種類型金融工具的選擇難以在滿足資本市場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實現對實體產業服務措施的有效創新,無法在金融資本的價值得到充分開發的基礎上,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四)企業專業金融體系的構建質量較差
部分企業在進行專業金融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對于產融結合所帶來的多方面影響缺乏足夠重視,未能根據金融市場環境的特點,對專業金融體系建設的背景條件進行充分總結,導致營業網店的建設需求無法得到充分滿足,也使得專業金融體系的構建無法具備差異化運行優勢。一些企業在產融結合模式構建過程中,缺乏對企業特有優勢的總結,未能對專業技術創新應用所具備的多方面影響加以總結,導致融資租賃等工作的突出價值無法得到進一步明確,難以保證金額的設計和融資周期的制定可以具備更高的科學性。一些專業金融體系建設策略的制定對于產業資本的特征調查考核存在不足,未能對石油專項設別的保障舉措進行有效調整,導致金融體系的建設無法具備足夠的專業性優勢,也使得金融市場存在的各方面漏洞無法得到有效彌補,不利于專業金融體系的成熟構建。
(五)企業的資本運作能力較差
部分企業雖然進行了產融結合相關影響力的分析研究,但對于金融并購性質工作的運行經驗缺乏充分總結,未能實現對資本運作各方面價值的充分總結,導致技術資源和經濟資源的整合價值無法得到明確,也使得企業難以在實現對使市場資源有效控制的情況下,進一步滿足資本運作方案的構建需要。一些企業雖然具備提升實體經濟經營質量的愿望,但對于兼并和收購等工作的各方面影響缺乏充分掌握,難以在產融結合實施的過程中,實現對資本運作方案的調整創新,最終導致資本運作能力無法在實踐經驗的積累與應用之下得到改良。
(六)企業的財務工作與經營工作缺乏有效協同
部分企業雖然進行了產融結合相關影響力的總結分析,但對于當前的財務工作和經營工作協同情況缺乏足夠關注,未能對資源整合的相關經驗進行完整的分析,導致競爭戰略的構建基礎無法得到有效鞏固,難以在提高資源協同質量的同時,實現對品牌優勢的充分開發,也使得財務工作難以在與經營工作實現有效協同的情況下,進一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二、產融結合與金融發展背景下企業發展創新的優化策略
(一)提高產融結合進出時機的掌握合理性
在探索產融結合背景下的企業發展策略過程中,需要對企業主營業務的發展規律加以總結,根據行業生命周期的特點,對金融業務的獲利原理進行有效分析,使企業的發展創新方案在具體構建的過程中,可以在金融產業的數量變化規律得到明確的情況下,充分適應行業競爭需要,并保證產融結合方案可以在實現主營業務精準定位的基礎上,充分滿足金融產業創新背景下的企業發展需要。一定要加強對企業競爭局面的考察研究,尤其要對產融結合推進過程中,企業總體戰略構成情況進行嚴格考察,使金融業務的競爭力可以得到相應的提升,并保證產融結合的進出時機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選取。要加強對戰略管理相關工作運行原理的考察,尤其要對企業的經營原則進行深入分析,使企業所從事的金融業務可以得到相應的改進,并保證產融結合的進出時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合理選擇。
(二)提升產融結合規模的控制能力
在企業制定發展創新的具體策略過程中,需要對產融結合所具備的多方面影響加以總結,尤其要對影響產融結合規模的各方面因素予以總結,使產融結合規模的管控措施可以得到進一步改進,并保證產融結合的盲目擴張問題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確保謹慎性原則得到有效貫徹。產融結合規模的控制工作一定要加強對各項試點的研究,尤其要對投資回報的實際影響因素加以總結,以便可以在產融結合的節奏得到合理把控的基礎上,更好的滿足金融風險因素的管控需要,使金融業務的占比可以控制在合理區間,為產融結合規模的合理調節提供必要支持。要加強對當前控股集團建設情況的研究,尤其要對金融工作運行過程中的各類資源轉移需要進行詳細考察,使產融結合風險的控制工作可以因此具備更加有利的條件。
(三)提升企業主體業務與金融工作的銜接質量
要加強對產融結合相關影響的重視和總結,尤其要對企業主體業務的發展規律進行深入研究分析,結合企業各項工作的發展階段特點,制定產融結合工作的具體實施方案,確保產融結合的相關影響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要加強對企業核心戰略目標構成情況的考察,尤其要對產融結合過程中各項工作的特征進行調查研究,使金融業務的互動模式可以得到更加成熟的構建,并保證可以在主體業務的多方面影響得到明確的基礎上,更好的順應金融業務的創新運行需要。企業需要對金融產業發展所帶來的多方面影響進行總結,積極培育企業的獨立盈利能力,并保證金融業務可以對企業的主營業務形成有效支持,以便能夠在金融供給創新的過程中,按照產融結合的方式提高實體產業服務水平,使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形成密切結合,為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提供幫助。
(四)提升企業專業金融體系的構建質量
在探索專業金融體系的建設途徑過程中,需要加強對金融市場環境特征的調查研究,尤其要對金融產業的營業網店建設方案進行調整創新,使其業務能力的創新可以具備更高的針對性,進而滿足專業金融體系建設的相關需要。專業金融體系建設路徑的探索需要加強對企業自身優勢的總結,尤其要對融資租賃等重要工作進行金額和融資周期的合理設置,并將風險因素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專業金融體系在建設的過程中,還需要加強對產業資本構成情況的研究,尤其要對專項設備保險等措施進行調整改造,使專業金融產業在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實現對金融市場相關問題的妥善應對,為專業金融體系的進一步改良提供幫助。
(五)提高企業的資本運作能力
要對產融結合所帶來的多方面影響加以總結,并結合利潤影響因素,對企業的資本運作能力進行提升方案的創新構建,保證技術和資源的整合可以具備更加有利的基礎條件,并使企業可以掌握更強的市場環境控制能力。要加強對實體經濟運營特點的研究分析,尤其要對兼并和收購等市場形態進行調查研究,使產融結合所帶來的多方面影響可以得到有效明確,以便能夠在金融資本得到合理控制的情況下,更好的提升資本運作效率,并保證實體經營性質的工作可以借此得到改進。
(六)提升企業財務工作與經營工作的協同質量
在探索企業財務工作和經營工作的協同路徑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資源整合相關需求的考察研究,尤其要對影響企業競爭戰略構建質量的多方面因素加以總結,使資源協同需求可以得到有效滿足,進而滿足金融產業的發展可以由此獲得更高水平的支持。一定要對產融結合所帶來的多方面影響進行詳細考察,尤其要對影響競爭戰略構建水平的因素進行全面分析,使金融服務體系的創新需求可以得到進一步滿足,并保證各種類型的資金往來舉措可以得到調整優化。
三、結論
緩解企業的融資約束問題可以使企業在新時期的發展具備更加理想的基礎條件。因此,對產融結合與金融發展背景下企業發展創新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總結研究,并制定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改進策略,對確保企業在新時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黃昌富,徐亞琴. 產融結合、投資效率與企業經營績效——基于制造業上市公司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 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6,36(09):16-26+36.
[2]韓民,高戌煦.供應鏈金融對企業融資約束的緩解作用——產融企業與非產融企業的對比分析[J].金融經濟學研究,2017,32(04):59-69.
[3]楊箏,李茫茫,劉放.產融結合與實體企業技術創新:促進還是抑制——基于金融機構持股實體企業的實證研究[J]. 宏觀經濟研究,2019(10):62-77.
[4]項國鵬,張旭. 基于SFA的企業產融結合效率及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3,34(09):14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