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 盼
張盼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昆山是大陸臺商投資最活躍、臺資企業最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

昆山開發區夏駕河科創走廊
“1990年10月首家臺資企業落戶昆山,開啟了昆山與臺商臺胞攜手拼搏30年的歷程,走出一條具有昆山特色的昆臺融合之路。”2020年年底,昆臺融合發展30周年座談會在江蘇省昆山市舉行,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在會上如是說。
30年間,5300多家臺企在昆山集聚發展,約10萬名臺商臺胞在此安居樂業,昆山因臺資而興,因臺企而強。昆山地區生產總值的30%、工業總產值的50%、利用外資的60%、進出口總額的70%,均來自臺資企業的貢獻。
1990年,第一家臺資企業順昌紡織有限公司在昆山安家,由此拉開了昆臺產業合作序幕。改革開放春潮涌動,吸引臺商紛紛前往大陸投資,但彼時昆山名不見經傳,為何能廣受臺商青睞?針對臺商間口碑相傳、“老帶新”的傳統,昆山在發展外向型經濟時提出“以商引商”策略,這成為當地招攬人才的法寶。
1991年,已考察過多個城市的滬士電子負責人,在發現昆山時眼前一亮。“一來到昆山,就受到極大重視,多個部門一起洽談合作,當場就解決了很多問題,令我們很感動。”滬士電子副總經理李明貴說。
滬士電子由此與昆山結緣,并創造多個“第一”:第一個在昆山投資超3000萬美元的項目、第一個高科技(IT)企業、第一個拿到土地使用證的臺資企業等。近30年過去,滬士電子發展喜人:投產初年產值1.2億元人民幣,如今產值將增長為80億元;最早僅有幾百名員工,現在高達8000人左右;起初是外商獨資企業,目前已成為合資的股份制上市公司。
昆山是大陸臺商投資最活躍、臺資企業最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通過率先開展臺灣職業資格比照認定、邀請臺灣技能人才參加競賽項目等方式,深化拓展兩岸人才合作領域,促進昆臺深度融合,為產業互惠、資源共享、就業暢行提供了有力支撐。
臺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以下簡稱臺灣電電公會)大陸首席代表顏素秋說,昆山是兩岸融合發展的鮮活縮影。通過建立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推出一批創新舉措和惠企政策,吸引大批臺灣知名企業前來扎根。
“深化兩岸產業合作的同時,我們深深感受到在昆山就業、創業、生活有了‘家’的溫馨氛圍。昆臺攜手發展不僅促進了兩岸產業經濟緊密合作,也深化了兩岸文化融合交流。”顏素秋說。
“富士康在長三角的轉型從昆山開始。”誠如富士康總裁郭臺銘所言,1993年落戶,先后成立26家公司,投資規模超30億美元,累計營收2900億元、進出口160億美元、上繳稅收120億元,捐贈善款超2000萬元……昆山富士康成績斐然。
2017年,富士康科技集團與昆山市政府簽訂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計劃總投資達250億元。2020年5月,國家發改委、國臺辦等十個部委聯合出臺11條助力臺企發展的政策措施,總投資10.08億美元的富士康5G毫米波連接器項目隨即落戶昆山高新區,成為“11條措施”在江蘇省落地的首例,投產后預計年產值達100億元。
“富士康落戶昆山已有28年,昆山具有充足的人力儲備、優越的區位條件、一流的營商環境,更加堅定了富士康加大、加快投資的信心。”富士康鴻騰集團全球運營長盧伯卿說。

昆山龍騰光電有限公司
“任何一家企業都不會無緣無故投資,如果不是昆山環境好,政府支持轉型調整,我們是不會持續追加投資的。”昆山富士康科技集團執行副總經理楊明陸說,他們持續看好昆山,也持續看好自己的未來。除了發展筆記本電腦、電子穿戴裝置等產品外,他們將抓住工業互聯的發展“風口”,打造智能制造工廠。
2019年3月,昆山加碼出臺優化營商環境的28條新舉措,打造“昆如意”營商服務品牌。2020年底,國務院批復同意擴大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范圍至昆山全市,為昆臺融合發展創造了新機遇。
優德精密工業(昆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臺商陳志偉說,昆山的優質服務和營商環境,讓企業能安心經營、迅速茁壯。“優德將以昆山作為總部基地,輻射全球運營據點,創造更好的收益、更好的福利及更安全環保的生產經營場地。”
30年來,昆山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吸引臺灣人才助力昆山發展,創造了輝煌的業績。大陸首家縣級市臺協會在昆山成立,設立“馬上辦”服務中心,推出“服務臺胞臺企20條新舉措”等等。在臺灣電電公會的評選中,昆山連續多年高居大陸城市綜合實力極力推薦城市榜首。
令我們欣慰的是,國際學術界已經注意到JIF躁狂癥的消極影響,并開始著手研究與解決這一危及學術發展的問題。2012年,《科研評價的舊金山宣言(DORA)》在美國細胞生物學年召開之際問世。DORA建議學術界應該停止使用JIF來評價學者個人的工作,并提出一系列改進學術論文評價方式的行動供基金資助機構、科研機構、出版商、研究人員以及評價機構借鑒。這些建議得到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等75家科學機構超過150多位知名科學家的簽名支持。2013年5月17日,《科學》以“影響因子曲解(Impact Factor Distortions)”為題,發表了與DORA的觀點基本一致的社論。
早在2008年,昆山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推進臺企轉型升級的若干政策(試行)》,設立引導轉型升級專項資金、建立擔保貸款機制、舉辦專題指導講座等,幫助臺企開拓發展空間。2013年,國務院批復設立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支持昆山開展對臺合作先行先試。
“既然來了昆山,就沒有想過離開。”落戶昆山20年的研華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順浪說,他們不只生活在昆山,更是與昆山聯動發展的生力軍。工廠不遠處是公司新建的協同研發創新中心,所有產品工藝參數預先在機器人“大腦”內設置,以“智變”應萬變。工人只須守在各自的崗位上,頂著托盤的自動搬運機器人,便會將零配件送到他們身邊。
與時俱進,轉型升級,正是這種相伴成長的題中之意。昆山臺資經濟逐漸從“加工時代”“制造時代”邁向“智造時代”“創造時代”。
為進一步服務臺資企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解決臺企特別是中小微臺企的融資難題,昆山設立“昆臺融”資金池,并通過深化“銀政企”對接,創新融資服務方式,為臺資企業發展注入動力。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嚴峻復雜的外部形勢,昆山臺資企業頂住壓力、逆風奔跑,堅定扎根昆山發展、投身昆山建設的信心決心,推動更多投資項目在昆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作為昆山電子信息產業的龍頭企業之一,緯創集團在復工復產時帶動上百家配套企業“加速跑”。“這與昆山政府提供的‘鏈式服務’密不可分。”緯創集團全球制造總經理周泓任指的是昆山繪制產業鏈協同復工樹狀圖,由此梳理出365家一級供應商、1000多家配套商,全力打通產業鏈復工復產堵點,幫助緯創、仁寶等企業達產滿產。
昆臺融合發展,攜手再創輝煌。“我們將始終與昆山一起‘闖’,爭當綠色發展踐行者、敢做轉型發展先遣隊、勇為永續發展領頭羊,不負這座可愛的城市。”昆山市臺協會會長宗緒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