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和紀,鄧椿鋒,洪晶煜,鄭小東,鮑俊嫻
(鎮江市丹徒區人民醫院麻醉科,江蘇鎮江 212100)
全麻子宮切除術是常見的婦科手術,根據病變的性質、部位、大小,可采取部分切除、次全切除、全切除等不同手術方式,因手術損傷較大,故在手術中對麻醉要求較高。常用的麻醉方式是生理鹽水輔助全身麻醉,但鎮定作用較差、麻醉效果欠佳,且會對患者預后產生不利影響[1]。右美托咪定屬于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的一種,具有強效麻醉、無抑制呼吸的優點,對患者的應激反應較小,也可改善預后,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臨床[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右美托咪定應用于全麻子宮切除術對患者應激反應、血流動力學指標的影響,現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鎮江市丹徒區人民醫院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0例行全麻子宮切除術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5例)患者年齡35~75歲,平均(44.35±3.52)歲;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3]:I級20例,II級15例;體質量44~70 kg,平均(55.73±3.26)kg。觀察組(35例) 患者年齡35~75歲,平均(44.46±3.31)歲;ASA分級:I級19例,II級16例;體 質 量35~52 kg,平 均(45.64±3.35)kg。兩組患者年齡、ASA分級、體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進行對比。診斷標準:參照《現代臨床婦產科診治指南》[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與上述診斷標準符合者;術前1個月未使用激素類藥物者;ASA分級為I~II級者等。排除標準:手術或麻醉禁忌者;肝腎功能異常者;長期服用鎮靜類藥物者等。鎮江市丹徒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且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麻醉方法 均于術前12 h對兩組患者禁食、禁水,進入手術室后留置靜脈通道,監測各項生命體征,靜脈注射0.05 mg/kg咪達唑侖注射液(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071,規格:5 mL∶ 5 mg)、0.4 μg/kg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256,規格:5 mL∶250 μg)、0.1 mg/kg注射用維庫溴銨(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66941,規格:4 mg/支)、2 mg/kg丙泊酚乳狀注射液(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82,規格:20 mL∶0.2 g) 麻醉誘導后行氣管插管。觀察組患者將0.2 mg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 藥 準 字H20183220,規 格:2 mL∶0.2 mg)用生理鹽水稀釋至50 mL,于麻醉誘導前10 min,以 10 mL/h的速度輸注。對照組患者麻醉誘導前給予相同劑量的生理鹽水。兩組患者麻醉維持:靜脈泵注丙泊酚3~6 mg/(kg·h)、枸櫞酸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42022076,規格:2 mL∶0.1 mg)1~2 μg/(kg·h)。兩組患者均觀察至手術結束。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術中麻醉藥(舒芬太尼、芬太尼及丙泊酚)的用量情況和手術時間。②分別抽取兩組患者用藥前(T0)、后腹膜縫合完畢時(T1)的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5 min,抗凝處理,分離血漿置于-20 ℃保存,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漿腎上腺素(E)、去甲腎上腺素(NE)及皮質醇(Cor)水平。③依據多功能參數監護儀觀察兩組患者T0、T1時心率(HR)、收縮壓(SBP)及舒張壓(DBP) 水平。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6.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術中麻醉用量與手術時間、血漿E、NE、Cor水平及血流動力學指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中麻醉用量與手術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中舒芬太尼、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與對照組比,均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手術時間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麻醉用量與手術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術中麻醉用量與手術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 舒芬太尼用量(μg) 芬太尼用量(μg) 丙泊酚用量(mg) 手術時間(min)對照組 35 40.68±5.37 85.23±11.28 425.87±119.94 92.74±11.69觀察組 35 30.45±5.56 58.79±10.12 327.41±129.65 93.47±10.52 t值 7.830 10.322 3.298 0.275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應激反應指標比較 T1時兩組患者血漿E、NE、Cor水平與T0時比,均顯著升高,但觀察組與對照組比,均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應激反應指標比較(±s, pmol/L)
表2 兩組患者應激反應指標比較(±s, pmol/L)
注:與T0時比,*P<0.05。E:腎上腺素;NE:去甲腎上腺素;Cor:皮質醇。
組別 例數 E NE Cor T0 T1 T0 T1 T0 T1對照組 35 240.62±40.34 301.29±47.15* 2 560.88±315.75 3 150.24±370.95* 390.44±50.19 489.48±67.56*觀察組 35 240.36±40.67 269.58±38.66* 2 559.59±315.23 2 780.65±365.21* 389.07±51.28 430.45±58.30*t值 0.027 3.077 0.017 4.200 0.113 3.91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T1時兩組患者HR、SBP、DBP水平與T0時比,均顯著升高,但觀察組與對照組比,均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注:與T0時比,*P<0.05。HR:心率;SBP:收縮壓;DBP:舒張壓。1 mm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HR(次/min) SBP(mmHg) DBP(mmHg)T0 T1 T0 T1 T0 T1對照組 35 56.17±5.62 66.78±6.59* 95.58±8.37 110.39±12.41* 67.96±8.43 83.74±7.19*觀察組 35 56.43±5.35 60.55±5.25* 95.36±8.71 102.86±9.22* 67.60±8.12 71.64±6.08*t值 0.198 4.374 0.108 2.881 0.182 7.60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全麻子宮切除術是治療宮頸癌、子宮肌瘤、卵巢癌等疾病的常用方法,該手術能夠將病灶及時清除,從而提高其生存質量,但術中需切開腹膜,因此采取有效的麻醉方式對提高手術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生理鹽水協助麻醉雖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較好地穩定患者的生命體征,且應激反應較大[5]。
右美托咪定該藥物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藍斑核,為一種高選擇性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6]。右美托咪定可以激動突觸后膜受體抑制交感神經活性,控制術中血壓的波動,還可抑制患者蘇醒期血壓的上升,具有雙向調節心血管系統的作用,進而可改善血流動力學;且右美托咪定鎮靜、鎮痛效果較好,在同等麻醉深度下能夠明顯減少麻醉藥的用量[7-8]。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中舒芬太尼、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與對照組比較,均顯著降低,T1時觀察組患者HR、SBP、DBP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均顯著降低(P<0.05),說明全麻子宮切除術患者術中應用右美托咪定麻醉能夠有效保持其血流動力學穩定,減少麻醉藥物的用量。
手術均會使患者產生應激反應,E是一種兒茶酚胺激素,大量釋放會引起心跳加快;NE可以引起全身小動脈、小靜脈強烈收縮,從而使血壓升高;Cor對機體的物質代謝、免疫功能意義重大[9]。右美托咪定通過藍斑核發揮鎮靜、抗焦慮等作用,激動突觸前膜α2受體,抑制交感神經興奮,從而減輕患者機體應激反應[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T1時觀察組患者血漿E、NE、Cor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全麻子宮切除術患者術中應用右美托咪定麻醉能夠有效抑制患者機體應激反應,麻醉效果顯著。
綜上,右美托咪定對全麻子宮切除術患者的麻醉效果較好,能夠減少術中麻醉藥物的用量,穩定機體血流動力學,減輕應激反應,但本研究納入樣本量相對較少,還需進一步開展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