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文,羅欽平,曾榮輝
(1.汕尾逸揮基金醫院重癥監護科;2.汕尾逸揮基金醫院急診科; 3.汕尾逸揮基金醫院檢驗科,廣東汕尾 516600)
膿毒癥是由于患者受到創傷或感染誘發的全身性劇烈炎癥反應,進而導致器官組織功能受損。有研究指出[1],該病是否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及時的診治,對患者的存活率有較大的影響。血培養可對膿毒癥進行診斷,但病原菌分離與培養時間較長,患者無法得到及時的診治,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如何早期快速有效地診斷膿毒癥,把握黃金治療時間,盡早進行抗感染、液體復蘇、臟器功能支持等治療,對提高預后具有重大意義[2]。機體在受到細菌感染后,炎癥因子會出現升高,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是全身性炎癥反應急性期的標志物;血清降鈣素原(PCT)可反映炎癥反應的活躍程度,用于診斷細菌感染性疾病時,敏感度與特異度較高[3]。本研究旨在探討血清降鈣素原(PCT)、超敏 -C反應蛋白(hs-CRP)單獨檢測與聯合檢測對早期膿毒癥患者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汕尾逸揮基金醫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細菌感染患者(細菌感染組)的臨床資料,按照美國胸科醫師協會(ACCP)/美國危重病醫學會(SCCM)診斷標準結合臨床癥狀分為菌血癥組(45例)和膿毒癥組(35例),選擇汕尾逸揮基金醫院同期健康體檢者50例作為健康對照組。健康對照組研究對象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齡38~81歲,平均年齡(57.34±5.54)歲;菌血癥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齡38~85歲,平均年齡(58.18±5.41)歲;膿毒癥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齡35~81歲,平均年齡(56.85±5.54)歲。三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汕尾逸揮基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診斷標準:根據1992年ACCP/SCCM共同會議標準[4],體溫高于38 ℃或低于36 ℃、心率大于 90次/min、呼吸頻率大于20次/min、肺泡二氧化碳分壓小于4.3 kPa、白細胞計數小于4×109/L或大于12×109/L、分類中的中性桿狀核細胞大于10%,符合上述2條或以上者,診斷為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證實有細菌感染并符合SIRS標準的患者,診斷為膿毒癥。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②臨床檢查確診為細菌感染者;③無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等。排除標準:①病情不可逆者;②病毒、支原體等其他非細菌微生物感染者。
1.2 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當天檢測血壓、心率、血常規、肝功能等,抽取肘部靜脈血3 mL,以 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5 min取血清,使用熒光定量法測定PCT水平,散射比濁法檢測hs-CRP水平,所有檢測與試劑均在有效期內。hs-CRP陽性診斷標準為>10 mg/L;PCT陽性診斷標準為>0.5 ng/mL。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細菌感染患者與健康對照組PCT、hs-CRP水平。②比較菌血癥組患者與膿毒癥組患者PCT、hs-CRP水平。③比較細菌感染組患者PCT、hs-CRP單獨檢測與聯合檢測的結果。④診斷效能。對比PCT、hs-CRP單獨檢測與聯合檢測的靈敏度(Se)、準確度(Ac)、特異度(Sp)、陽性預測值(PPV)、陰性預測值(NPV)。靈敏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假陰性)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假陽性)例數×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例數/總例數×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例數/(真陽性+假陽性)例數×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例數/(真陰性+假陰性)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 [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細菌感染患者與健康對照組PCT、hs-CRP水平 細菌感染組患者PCT、hs-CRP水平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細菌感染患者與健康對照組PCT、hs-CRP水平(±s)
表1 細菌感染患者與健康對照組PCT、hs-CRP水平(±s)
注:PCT:降鈣素原;hs-CRP:超敏 -C反應蛋白。
組別 例數 PCT(ng/mL) hs-CRP(mg/L)健康對照組 50 0.35±0.11 8.06±1.65細菌感染組 80 5.65±1.14 70.54±2.96 t值 32.732 136.467 P值 <0.05 <0.05
2.2 兩組患者PCT、hs-CRP水平 膿毒癥組患者PCT、hs-CRP水平均顯著高于菌血癥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PCT、hs-CRP水平(±s)
表2 兩組患者PCT、hs-CRP水平(±s)
注:PCT:降鈣素原;hs-CRP:超敏 -C反應蛋白。
組別 例數 PCT(ng/mL) hs-CRP(mg/L)菌血癥組 45 4.84±0.65 45.06±3.65膿毒癥組 35 6.65±1.11 135.54±8.96 t值 9.120 61.575 P值 <0.05 <0.05
2.3 單獨檢測與聯合檢測結果 經PCT檢測陽性37例,陰性43例,陽性率為46.25%(37/80);經hs-CRP檢測陽性40例,陰性40例,陽性率為50.00%(40/80);經PCT聯合hs-CRP檢測陽性37例,陰性43例,陽性率為46.25%(37/80),三種檢測陽性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單獨檢測與聯合檢測結果分析(例)
2.4 單獨檢測與聯合檢測對膿毒癥診斷效能 聯合檢測的靈敏度、準確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顯著高于PCT與hs-CRP單獨檢測,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單獨檢測與聯合檢測對膿毒癥的診斷效能(%)
膿毒癥主要指機體感染致病菌后所排出的毒素進入人體血液循環中,將機體防御系統激活,進而引起一系列炎癥反應的綜合征,該疾病患者往往伴隨高代謝狀態、免疫功能紊亂及血流動力學指標波動幅度大等現象,病死率較高[5]。膿毒癥與菌血癥存在一定相似之處,均發病迅速且病情嚴重,會出現惡心、腹脹、腹瀉、貧血等癥狀,不同程度的心率加快與呼吸困難,嚴重時會出現感染性休克,因此可能存在誤診的情況,導致患者病情無法及時獲得控制,錯失最佳治療時機[6]。
PCT屬于降鈣素的前體,機體處于正常生理狀態時,PCT均被降解,不會釋放到血液中,因此正常機體的血清PCT處于極低水平,當出現感染或炎癥反應較輕微時,血清PCT有所升高但不明顯,當出現嚴重細菌感染或尿毒癥時,多種組織及細胞均會分泌PCT,血清PCT水平則急劇升高,因此其可及時反映全身炎癥反應的活躍程度[7-8]。hs-CRP在患者的多種體液中均可測出,細菌感染患者早期血清hs-CRP水平便會快速升高,且其升高程度與細菌感染的程度呈正相關,可明顯地反映機體的炎癥反應,另外hs-CRP可對侵入細胞起到免疫調節作用與吞噬作用,并可激活相關補體,因此被作為臨床炎癥與感染性疾病診斷中常用的檢驗指標[9-10]。本研究結果顯示,細菌感染患者血清PCT、 hs-CRP水平顯著高于健康健康對照組,且膿毒癥患者顯著高于菌血癥患者,結果證實了PCT、hs-CRP能夠用于區分細菌感染患者與健康者,且可在一定程度上診斷膿毒癥。hs-CRP作為非特異性炎癥反應指標,在感染、手術、梗死等多種情況下均會升高,且當病情好轉后其水平才會降低,因此在評估炎癥反應的嚴重程度方面具有局限性;PCT在局部感染、非特異性炎癥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時,其水平變化不明顯,只有在膿毒癥等全身性感染患者體內明顯升高,因此需聯合PCT檢測,以提高診斷的準確度[11]。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檢測的靈敏度、準確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顯著高于PCT單獨檢測與hs-CRP單獨檢測,提示聯合檢測的準確度更高,對膿毒癥患者的診治更有價值和 意義。
綜上,PCT、hs-CRP聯合檢測能夠及時診斷早期膿毒癥,可進一步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建議臨床推廣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