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立
(北京市房山區良鄉醫院,北京 102401)
剖宮產術是產科常見的手術。接受剖宮產術的產婦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可導致其發生術中出血量大、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高等不良情況[1]。對產婦實施人性化護理是指以產婦的需求為中心,為其提供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使其精神狀態及身體狀態達到最佳的狀態[2]。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析對接受剖宮產術的產婦實施人性化護理的效果。
本次研究對象是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期間在房山區良鄉醫院接受剖宮產術的100 例產婦。將其隨機平均分為參照組和人性化組。在參照組產婦中,有34 例初產婦,16例經產婦;其年齡為21 ~33 歲,平均年齡為(27.72±5.49)歲;其平均孕周為(39.32±0.75)周。在人性化組產婦中,有33 例初產婦,17 例經產婦;其年齡為20 ~34 歲,平均年齡為(27.54±5.93)歲;其平均孕周為(39.46±0.72)周。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產婦均實施剖宮產術。同時,對參照組產婦實施基礎護理。方法為:1)術前,對產婦進行心理指導。2)術中,協助產婦取正確的體位,密切監測其各項生命體征,密切配合醫生完成手術。3)術后,對產婦進行抗感染護理。對人性化組產婦實施人性化護理,方法為:1)對產婦實施術前護理。向產婦普及分娩的相關知識。告知產婦進行剖宮產術的過程及注意事項。對產婦實施心理安撫,以改善其不良情緒。2)對產婦實施術中護理。在產婦進入手術室前,將手術室的溫度及濕度控制在適宜的范圍內。認真清點器械、紗布、棉墊、縫針、刀片、電刀頭等手術用品的數量,檢查手術設備的性能是否正常,然后在手術護理記錄單上簽名。可提前讓產婦了解手術室的環境,以消除其恐懼感。協助產婦躺在手術床上,指導其取正確的體位。此時,可與產婦進行簡單的交談,以緩解其緊張的情緒。手術期間,護理人員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消除一切可能導致產婦感染的因素。手術開始后,密切關注產婦的各項生命體征。若產婦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觀察其麻醉平面是否過高,配合麻醉師調節其麻醉平面,并對其進行面罩加壓給氧。若產婦出現血壓下降的情況,考慮其可能發生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應立即將其手術床調節為向左側傾斜,以減輕其下腔靜脈的壓迫,并加快對其進行輸液的速度。注意在不影響手術進行的前提下對產婦的身體部位進行遮蓋。手術完畢后,仔細對手術用品進行清點。3)對產婦實施術后護理。待產婦恢復意識后,告知其已經順利娩出胎兒,可視情況將其孩子抱至其身旁。對產婦進行產后指導,囑其注意休息。為產婦采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緩解疼痛,盡量減少其止痛藥的使用量[3]。對產婦的乳房進行熱敷及按摩,以幫助其疏通乳管。為產婦制定營養支持方案,保證其攝入足夠的營養。定期為產婦更換腹部及會陰切口的敷料,囑其在術后兩周內避免使切口沾水。在產婦體力允許的情況下,鼓勵其盡早下床活動。
治護后,觀察兩組產婦的SAS 評分、SDS 評分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1)用SDS 和SAS 評估產婦抑郁及焦慮的程度,評估表的分數越高表示其存在此種不良情緒的程度越嚴重。2)用自制的問卷調查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將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分為非常滿意(評分為76 ~100分)、滿意(評分為61 ~75 分)、不滿意(評分<61 分)。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0.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護前,參照組產婦的SAS 評分及SDS 評分分別為(58.76±3.59)分、(60.82±4.97)分;人性化組產婦的SAS評分及SDS 評分分別為(58.48±4.12)分、(60.57±4.21)分;兩組產婦的SAS 評分及SDS 評分相比,P >0.05。治護后,參照組產婦的SAS 評分及SDS 評分分別為(52.27±4.02)分、(55.72±4.22)分;人性化組產婦的SAS 評分及SDS 評分分別為(47.31±3.48)分、(49.34±3.28)分;人性化組產婦的SAS 評分及SDS 評分均低于參照組產婦,P <0.05。詳見表1。
表1 治護前后兩組產婦的SAS 評分及SDS 評分(分,±s)

表1 治護前后兩組產婦的SAS 評分及SDS 評分(分,±s)
組別 例數 治護前 治護后SAS 評分 SDS 評分 SAS 評分 SDS 評分參照組 50 58.76±3.59 60.82±4.97 52.27±4.02 55.72±4.22人性化組 50 58.48±4.12 60.57±4.21 47.31±3.48 49.34±3.28 t 值 0.3623 0.2714 6.5963 8.4406 P 值 0.7179 0.7867 0.0000 0.0000
治護后,在參照組產婦中,對護理服務非常滿意、對護理服務滿意、對護理服務不滿意的產婦分別有19 例、24例、7 例,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86%(43/50);在人性化組產婦中,對護理服務非常滿意、對護理服務滿意、對護理服務不滿意的產婦分別有26 例、23 例、1 例,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98%(49/50);人性化組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高于參照組產婦,P <0.05。詳見表2。

表2 治護后兩組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n)]
接受剖宮產術的產婦常因擔心分娩結果及對剖宮產術不了解而存在多種不良情緒,導致其對治護的依從性下降,進而可影響其母嬰的結局[4]。有研究資料顯示,對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時盡可能提高其舒適感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可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其康復[5]。在本次研究中,對接受剖宮產術的產婦實施人性化護理的過程中注重其心理感受,可降低其術中應激反應的發生率,進而可保證手術的成功。對接受剖宮產術的產婦實施人性化護理時分別在術前、術中及術后為其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實施護理,可確保其護理的效果,保證其母嬰的健康,進而可促進其術后康復。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治護前,兩組產婦的SAS 評分及SDS 評分相比,P >0.05。治護后,人性化組產婦的SAS 評分及SDS 評分均低于參照組產婦,P <0.05。治護后,人性化組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高于參照組產婦,P <0.05。
綜上所述,對接受剖宮產術的產婦實施人性化護理的效果確切,可改善其焦慮及抑郁的不良情緒,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