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巧靈
(河池市第一人民醫院,廣西 河池 546300)
腎臟是人體內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其生理功能包括排泄代謝產物,調節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等。進行腎部分切除術會對患者的排泄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且容易導致其出現尿潴留、感染等并發癥[1]。臨床研究顯示,對接受腎部分切除術的患者實施合理的護理干預能夠提高其治療及康復的效果[2]。快速康復護理是一種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發展而來的護理模式[3]。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是分析對接受腎部分切除術的患者實施快速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
將2017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在河池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腎部分切除術的50 例患者納入本研究。按奇偶數分組法將其分為比較組和快速康復組。比較組25 例患者中有男性13 例,女性12 例;其年齡為30 ~68 歲,平均年齡(47.57±4.48)歲。快速康復組25 例患者中有男性14 例,女性11 例;其年齡為30 ~68 歲,平均年齡(49.52±4.53)歲。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相比,P >0.05。
對比較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方法是:1)告知患者術前8 h 禁水、術前12 h 禁食,向其講解手術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2)注意保持患者病房內溫濕度的適宜。3)在術后患者肛門排氣后,指導其進食流食,隨后讓其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4)加強對患者進行引流管、尿管的護理,術后3 ~5 d 為其拔除引流管和尿管。5)術后讓患者絕對臥床休息2 周。對快速康復組患者實施快速康復護理,方法是:1)術前護理。對于無腸梗阻的患者,無需對其進行術前灌腸。在進行手術前一天的晚上,允許患者進食流食。在術前2 h,讓其飲用適量的葡萄糖溶液。術前詳細地向患者講解進行手術操作的步驟、手術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等。告知患者不必過于擔憂,幫助其建立對治療的信心。通過向患者介紹手術成功的案例來緩解其負面情緒,使其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2)術中護理。對患者進行保暖護理,防止其發生低體溫。密切配合醫生對患者進行手術操作。3)術后護理。在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正常后,使用鼻飼管為其灌注糖鹽水400 mL。對患者進行24 h 的觀察,若其無異常情況可讓其進食流食。在患者的生命體征基本穩定后,指導其進行床上活動。對于出現嚴重疼痛癥狀的患者,采用與其聊天、對其進行按摩、為其播放輕音樂等方式緩解其疼痛癥狀。必要時遵醫囑為其靜脈泵注鎮痛藥。在術后24 ~48 h,為患者拔除引流管和尿管。密切觀察并記錄患者的24 h 出入液量,及時為其補充足夠的液體,注意防止其發生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
1)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指標。2)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包括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出血及尿潴留等)的發生情況。
對研究數據采用SPSS 23.0 軟件加以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快速康復組患者術后首次肛門排氣的時間、術后首次排便的時間、留置引流管的時間、留置尿管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均短于比較組患者,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的比較(d, )
快速康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比較組患者,P <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n(%)]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是由丹麥外科醫生Henrik Kehlet 于2001 年提出的一種理念。快速康復護理是一種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發展而來的護理模式。有研究證實,對接受腎部分切除術的患者實施快速康復護理有助于減少其手術應激反應,加快其術后康復的速度[4]。筆者認為,術前8 h 禁水、術前12 h 禁食會造成患者出現口渴和饑餓感,進而可導致其出現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緒,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開展。在術前2 h 讓患者適量飲用葡萄糖溶液可防止其出現上述不良情緒,減輕其手術應激反應。對患者進行術前灌腸雖然能夠清潔其腸道,但也會導致其腸道屏障系統遭到破壞,引起腸道菌群失調,造成水電解質紊亂。因此,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提倡術前不進行灌腸。另外,術后盡早為患者拔除尿管不僅可降低其泌尿系統感染的發生風險,還有利于其盡早下床活動,從而可降低其尿潴留、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5]。
本研究的結果表明,對接受腎部分切除術的患者實施快速康復護理能夠減少其術后并發癥,促進其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