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樂明

影響2021年全球金融市場格局與步調的因素主要有三:一是世界經濟的增長狀況,二是主要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三是地緣政治等風險因素。前兩大因素的作用力貫穿于整個年度周期,第三種因素的擾動僅表現為階段性,除非像新冠肺炎那樣具有持續性的延展力量,只是在概率上連續兩年爆發可長時覆蓋的風險事件并不高,而且即便發生也很難準確預測。
對于2021年全球經濟的動態判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設定了兩種不同的疫情情景:一是悲觀情景,即如果2021年初或者稍晚大規模暴發第二輪疫情或者病毒發生變異并大面積傳播從而導致再度行政性“封城”和“封國”,到時即便有寬松貨幣政策與財政刺激政策的進一步對沖,但疫情同樣會造成長久的“傷痕”效應,全球GDP因此將繼續收縮4.9%。二是樂觀情景,即疫情隨著全球采取的防疫措施得到有效控制,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并未出現收斂,市場信心明顯提升,經濟“傷痕”效應顯著減少50%,帶動2021年全球GDP完成5.2%的擴張。
比較來看,第二種情景出現的可能性較大。截至目前,美國輝瑞公司、德國BioNTech以及中國醫藥企業研發出的疫苗有效性在85%以上甚至超過了95%,而且輝瑞公司與德國BioNTech聯合開發的mRNA(新冠信使核酸)疫苗已經在2020年底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緊急使用授權。按照輝瑞醫藥團隊的預測,這只疫苗將在2021年3月獲得FDA的正式獲批,隨后將有更多的疫苗獲得批準。借此,2021年年中可以供應13億針疫苗,并有6.5億人口接種,到2021年底,全球可以有30億人口接種疫苗,疫情數量持續下降,并在2021年底清零的同時實現群體免疫。世界衛生組織也據此作出權威判斷,隨著2021年三月疫苗開始陸續投放與使用,全球經濟在此將形成一個重要的時間拐點。
再看貨幣政策,按照美聯儲2020年年底的最后一次聯席會議所作出的決策,0-0.25%的聯邦基準利率至少維持到2023年底,而且繼續堅持每月至少1200億美元的債券購買力度。而根據摩根士丹利的驗算,未來2年全球四大行(美聯儲、歐央行、日本央行和英格蘭銀行),印鈔規模可能達到5萬億美元,若同樣的規模擴展到8家央行(美聯儲、歐央行、日本央行、英格蘭銀行、加拿大央行、瑞典央行、澳聯儲、新西蘭央行),則相當于從2021年開始每月向市場多投3000億美元的鈔票。雖然摩根斯丹利的推算有些夸張,但可以肯定地是貨幣政策的寬松砝碼在2021年不會減弱。
就財政政策而言,特朗普政府推出了總額916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傳遞到拜登手上出于公私目的都不會讓其擱淺,而且從美國財政部已公布的總額為1.3萬億美元的2021年財政支出計劃看,有近300億美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同樣,“歐盟下一代”全面復蘇計劃在2021年—2027年的預算將達到1.85萬億歐元,其中2021年至少實際預算支出會超過0.6萬億歐元,同期日本將加碼總規模73.6萬億日元的刺激計劃,加拿大政府計劃從2021年開始3年內投入700億至1000億加元刺激經濟復蘇。至于新興市場國家,財政政策的刺激口徑也只會放大不會收斂。
在作用與牽引2021年金融市場運行的多空力量博弈上,多頭顯然占據了主導地位,而且如果不出現區域性和全球性的風險事件擾動,基于多向的聯合拉力會更為流暢與強大,效果也更為顯著。具體說來,分指標預測的2021年全球金融市場可呈現出以下格局。
美元指數方面,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的持續雖然給美元價格構成了進一步的壓制,但據IMF預測,2021年美國經濟復蘇力度卻是發達經濟體中最為強烈的板塊,這樣的結果又會對美元的下跌空間構成封堵;更重要的是,從貨幣競爭力的角度看,在組成美元指數的貨幣加權平均值中,歐元權重為57.6%、日元權重為13.6%、英鎊權重為11.9%,而這三大經濟體在2021的經濟復蘇強度都不如美國,其主權貨幣并不具備大幅升值的空間,由此帶給美元的后拉效應也就不顯著。因此,綜合來看,即便美元在2021年繼續下貶,但超過10%的跌幅將是市場的極限,相應地,非美貨幣試圖完成較大幅度的年度拉升也不具有可行性。
股票市場方面,寬松貨幣政策造就的充沛流動性將令美股繼續獲得空中加油的機會,加之經濟強勁復蘇的托舉,美股極有可能在2021年再度創出歷史新高;但是,美股市盈率在2020年底已達33.71,相當于歷史長期中值16.72的大約兩倍,其中標準普爾500指數市盈率升至近20年來的最高水平,納指市盈率也達到15年最高位置,企業的盈利空間收縮或許對美國構成壓制,全年美股的漲跌幅度因此都不會很大。與美股不同,歐洲股市將在域內經濟向上引力以及本幣升值的作用下不斷走高,各個主要國家的股指突破前一年新高極有可能,同時只要政府干預力度不減,日本股市也存在創出歷史新高的可能。在新興市場,得益于美元貶值,國際資本會持續進場加碼相關國家的風險資產,尤其是巴西與俄羅斯股市將在大宗商品強大需求拉力下得到有效提振,而同期的印度股市由于受到政府財政疲軟以及主權信用度不佳的影響將出現回調;至于中國股市,因很難解決投融資失衡問題,上證指數在突破3500點的階段性高點后極有可能出現全年橫盤震蕩的狀況。
債券市場方面,理論上看美聯儲維持零利率對美債收益率會產生壓制,但是宏觀經濟基本面的明顯改善又會對一級市場債券價格構成提拉上引力量,因此,在2021年中美國國債收益率將出現整體改善的局面,其中至當年年底10年期美債收益率將升至1.3%;與此同時,像日債、歐債收益率盡管在負利率的作用下難以大幅走高,但同樣域內經濟的上揚會不斷抬高債券收益率上行的底部,負值區間的下限也會隨之墊高;而在在新興市場,市場對通貨膨脹的擔憂極容易形成對相關國家債券收益率走高的預期。因此全面地看,二級市場上的全球債券很難出現過去一年的風光局面,且各種債券品種價格日漸走低是一種大趨勢。
黃金市場方面,雖然全球宏觀經濟的大力度復蘇構成了對黃金上升的負面,但地緣政治等“黑天鵝”隨時可能為黃金價格插上翅膀,即便排除這種風險推升力量,按照歷史上出現的三輪黃金牛市行情,一般平均名義漲幅要達到20%,對比之下,本輪黃金升勢顯然還沒有完結;另外,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龐大規模以及全球負收益債券的巨額數量也是支撐金價的兩大關鍵因素,即是說投資者持有黃金這一不生息資產的機會成本很大程度上因此消失了,一些新的投資資金會接續進入黃金市場;不僅如此,按照花旗的預測,2021年全球珠寶需求預計將飆升35%,同時各國央行在中長期內會繼續扮演黃金凈買入者的角色,從而對黃金價格上行形成推動。動態看來,2021年黃金價格將再次突破2000點并刷出歷史新高。
大宗商品市場方面,世界經濟的強勁復蘇將顯著加大對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產品以及銅、鋼鐵等金屬產品的需求,尤其是在OPEC+達成的自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減產協議中,2021年持續四個月且多達580萬桶/日的減產規模不能不對油價形成有效托舉,因此新的一年原油價格繼續攀升是極有可能的事實,并且與其一起共舞的還有其它大宗商品。不過,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揚會向下游消費品形成傳導,通脹的加速成為了一個令人憂慮的事情,特別對于新興市場陣營來說,像俄羅斯、巴西以及阿根廷、土耳其等國在過去一年本已遭受通脹的煎熬,如果物價走勢進一步惡化,勢必最終吞噬民眾財富與經濟增長成果,使得域內經濟復蘇過程變得更為艱難,到時是否會對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造成傳染性襲擾就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