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
摘 要:文化旅游產業是現代旅游產業的一種重要組成部分。現代旅游業在由自然經濟文化向現代經濟文化逐步過渡和轉變的過程中,使得文化這一要素成為旅游發展的新的重點和經濟增長點。旅游產業不斷注入文化元素,文化發展又增添旅游產業的形式,旅游和文化這兩者不斷融合和發展,對于現代旅游業來說具有鮮明的社會價值和重要的時代意義。
關鍵詞:文化;現代旅游;產業;發展
一、文化旅游產業相關概念
(一)旅游
旅游是指人們為追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進行的非定居性旅游和在游覽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關系和現象的總和。
(二)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是指以旅游文化的地域差異性為誘因,以文化的碰撞與互動為過程,以文化的相互融洽為結果。它以旅游經營者創造的觀賞對象和休閑娛樂方式為消費內容,使旅游者獲得富有文化內涵和深度參與旅游體驗的旅游活動的集合。
(三)文化旅游產業
文化旅游產業主要是由人文旅游資源所開發出來的旅游產業,是為滿足人們的文化旅游消費需求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綜合性產業,因其關聯性高、涉及面廣、輻射性強、帶動性強而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具有活力的新興產業。
文化旅游產業的目的就是提高人們的旅游活動質量。文化旅游的核心是創意。特別強調"創造一種文化符號,然后銷售這種文化和文化符號",并強調文化旅游的"文化"是一種生活形態,"產業"是一種生產行銷模式,兩者的連接點就是"創意"。因此,文化旅游可以理解為"蘊含人為因素創造的生活文化的創意產業"。
二、文化旅游產業產生和發展的原因
(一)文化旅游產業產生和發展的客觀原因
1、地域及文化差異性
文化旅游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地域差異性和不同的文化底蘊。文化旅游,其關鍵是文化,旅游是一種形式和載體。地域差異造就了不同地區的文化,也就促使了文化旅游的產生。
2、交通出行條件改善
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在文化旅游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積極促進作用。比如多年以前,許多地處偏遠具有文化內涵的特點地區鮮有人知曉,但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些偏遠地區在交通狀況改變好的同時,大力發展起來了特色旅游業,已經在增加關注度的同時也打開了知名度。目前,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各種交通方式變得更加便捷,旅游人數逐年增加,旅游地的選擇范圍也逐漸擴大,文化旅游受到了人們的更加喜愛。
3、民眾可支配收入增加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我國民眾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漸增加,閑暇和假期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化旅游的發展。有關研究表明,在正常情況下,居民的個人收入每增加1%,旅游花費就會增加3.5%。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刺激了旅游消費的增長,帶來了旅游產業的發展,而文化旅游也在這個時候日益快速發展起來。
(二)文化旅游產業產生和發展的主觀原因
1、旅游產業發展方式轉變
為了全面提高旅游產業的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推動了才有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我國各地旅游部門將“文化”這一元素引入到旅游產業中,因為相較于單純的觀光旅游,文化旅游是一種新的旅游形態,旨在讓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收獲精神的愉悅。一些著名的旅游景點和旅游資源省市也因地制宜,紛紛制定出適合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專項規劃,并積極支持文化旅游的發展。
2、民眾對精神和娛樂需求增加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現代人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對于“見多識廣”的旅游者來說,體驗性和參與性較強的旅游項目和方式更具有關注度和吸引力。那么體驗經濟的到來,也讓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尋求在旅行中的樂趣,人們更加追求精神生活的豐富與愉悅感。在現階段,傳統的觀光旅游已經不能充分滿足大眾的精神需求,文化旅游應運而生,也成了最佳選擇的活動方式。
3、尋求文化享受成為時尚
在傳統觀光景區中,由于規劃和開發水平有限,資金投入不足,許多旅游項目和旅游產品的開發層次較低,旅游地資源品質沒有得到很好的深入發掘,與旅游相關的紀念產品大同小異,沒有突出地方特點,這就會影響旅游者的購物水平,也會降低景區的吸引力。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而文化旅游的產生是現代旅游產業創意的產物。文化旅游應深度挖掘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走差異化發展之路;制定文化旅游資源保護規劃,以敬畏之心對待保護歷史留下的珍稀人文景觀;完善景區配套設施,打造文化旅游產業鏈;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工具,強化輿論宣傳等好的發展路徑。
三、漯河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優勢
(一)自然條件優越,城市環境優美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位處平原地帶,暖濕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農業基礎條件較好。境內河流為淮河流域沙潁河水系,淮河兩大支流沙河、澧河貫穿全境并在市區交匯,濱河城市特色明顯。
漯河是一個鐘靈毓秀、泛舟輕歌的北方水城。淮河的兩大支流沙河、澧河貫穿全境并在市區交匯,一城春色半城水,寓風景長廊、生態長廊、文化長廊、休閑長廊于一體的沿河美景盡顯城中,是北方少有的水景城市、森林城市。憑借親水融綠、環境秀美的獨特城市風貌,漯河先后摘取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等桂冠。
(二)地理區位有優勢,交通發達便捷
漯河是一個區位優越、交通發達的樞紐城市。現今它是國家二類交通樞紐城市,是中部重要的綜合鐵路客貨運十字樞紐。京港高速、京廣鐵路、漯寶鐵路、漯阜鐵路四條干線鐵路縱橫交匯于此;京港澳高速、寧洛高速、107國道及五條省道貫穿全境,構成全省重要的鐵路和高速公路“雙十字”交通樞紐,而且它距新鄭國際機場、信陽明港機場都不超過一個小時的高速公路車程。2011年漯河港復建工程正式開工,其沙河漯河至周口段航運開發工程是全國內河“三縱一橫水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把漯河市打造成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商貿物流中心,充分利用漯河市水運、鐵路和公路三位一體的綜合運輸功能。
(三)歷史文化悠久,人杰地靈水城
漯河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古老城市。漯河城市啟于北魏、盛于明清,曾以商貿和水陸交通發達而享譽中原,在明朝永樂年間已是“江淮百貨萃,此處星辰羅”的商品集散中心,素有“水旱碼頭”之稱。
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在這里定居生息。賈湖遺址發現的裴李崗文化刻畫符號距今已有8000年之遙,將中國文字史向前推進了4000年;出土的國寶七音骨笛,將中國音樂文化史向前推進了3000年;考古發掘的釀酒工藝,將中國造酒史向前推進了3000多年。
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和文字學家許慎誕生于此,他編纂的《說文解字》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譽為“字學宗師”;東漢末年,曹丕在這里演繹了歷史上唯一一次沒有殺戮犧牲的政權更迭;宋代抗金英雄岳飛“郾城大捷”,民族英雄楊再興在此戰中精忠報國、英勇犧牲……
目前已發現的主要古跡還有:賈湖遺址、召陵故城遺址、文宗字祖許慎墓、曹丕代漢的歷史實證“受禪臺”和“三絕碑”;早于趙州橋20年、被譽為“天下第一橋”的隋代小商橋等。全市現有各類文物景點200余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7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8處30項,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
(四)轉變發展思路,打造旅游品牌
漯河市位居中原之中,自古就是商埠重鎮,境內不但擁有曹丕代漢的歷史實證“受禪臺”和“三絕碑”、被譽為“天下第一橋”的隋代小商橋、賈湖遺址等眾多歷史文化資源,同時還是“字圣”許慎的故鄉,他編撰的《說文解字》是漢字文化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延續作出了突出貢獻。在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中華文化和漢字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的背景下,漯河市政府緊抓發展機遇順勢而為,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圍繞文化旅游資源做文章,助推漯河文化軟實力大發展大提升。
近年來,漯河市緊緊圍繞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新區的戰略定位,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積極傳承優秀歷史文化,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大力發展現代文化,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旅游產業繁榮發展,培育了中華文化經典誦讀、群眾性廣場文化等一批文化品牌,開發建設了一批風格各異的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形成了以許慎文化為代表的漯河特點文化,有力地提升了漯河的城市品位和綜合競爭力。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和發展動力,是衡量一個地區綜合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弘揚中原大文化,增強文化軟實力”的明確要求,這為漯河市繁榮文化事業、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漯河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文化燦爛,是文宗字祖許慎的故里,有賈湖遺址、小商橋等值得我們漯河人驕傲的歷史文化遺存,有雙匯、南街村等全國著名的大型企業,這些都是漯河市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旅游的寶貴資源。
總之,要進一步增強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大的力度、更加有效的舉措,全力推進漯河市文化旅游產業更好更快發展,持續提升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漯河的綜合競爭力;要以項目為抓手,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各景區開發建設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努力打造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精品工程。要發揮漯河市文化資源優勢,統籌規劃、科學謀劃產業發展布局,不斷增強文化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著力搞好許慎文化園、周彥生藝術研究院、小商橋、沙澧河、南街村、開源森林公園、許慎紀念館等重點景區建設,傾力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吸引八方游客來漯河觀光休閑。
四、漯河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知名度不高,缺乏龍頭景區
雖然漯河市有悠久的文化歷史資源,有不錯的文化旅游價值,但是整體知名度不高。各景區雖然有不同程度的開發,但是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處于初步開發階段,高品位的旅游景區還沒有形成。龍頭旅游景區缺乏,對文化旅游的打造和深度挖掘還不是很到位。
(二)旅游產業層次較低,存在小散亂問題
漯河市現有旅游景點多數面臨著規模小、分布分散和管理亂的問題,沒有形成規模景區,也沒有形成相對系統完善的旅游線路。旅游商品的開發和生產比較簡易,檔次低、品種少,購物環境不佳。
(三)旅游投入和宣傳力度不夠
漯河市對文化旅游產業的投入在逐漸加大,由于旅游項目的開發機制不夠成熟、投資風險較大等問題,旅游產業投入力度還不夠。在旅游宣傳方面,宣傳和推廣活動較少,新思路和新創意不多,這就降低了關注度和吸引力。
(四)旅游管理專業人才較少
漯河市以前一直以發展食品工業為重點,地方旅游業起步較晚,缺乏相應的旅游專業人才,旅游從業者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人才分布也不夠均衡,旅游教育培訓師資力量也存在缺口。再加上目前旅游管理和經營體系還不夠完善等問題存在,就使得一些原有的資源優勢難以有效發揮。
(五)周邊區域帶動旅游發展能力薄弱
從地理位置上看,漯河市周邊的城市如許昌、平頂山、周口等地旅游資源也都相對豐富,旅游業發展也比較快。但是目前,漯河市的旅游業發展與其周邊城市的發展相對獨立,周邊縣市的旅游發展并沒有增加漯河市的旅游效益,周邊區域旅游業的發展對漯河的帶動和影響力比較薄弱。
(六)市場定位不夠精準,消費引導能力不足
漯河市發展旅游業以來,旅游接待量以及旅游的經濟貢獻率相對較低。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旅游市場定位方面不夠精準,旅游消費的引導能力不強。從市場定位來說,一方面,漯河市的旅游景區沒有做好自身的準備定位;另一方面,消費市場的定位也存在偏差。
五、推動漯河市文化旅游業發展的思考
(一)擴大招商引資,整合旅游資源
漯河市的旅游業發展相對起步較晚,在全市旅游規劃與開發中,就更需要政府以及商業界更多財力和物力的大力支持。相關部門更應做好招商引資環節,為漯河市旅游業的發展打好堅實的物質基礎和保障。另外,由于漯河市的旅游資源比較分散,多成點狀分布,那么在開發過程中應借助本市良好的交通優勢,整合景點資源,合理擴大景區規模。
(二)加強科學管理,完善規章制度
漯河市旅游景區存在管理不科學、運作不規范的問題。一方面有關部門應該借鑒成功知名景區的經驗,并結合本市的具體情況探索出適合自身發展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另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加強對旅游景區的監督、引導和幫助,使景區達到最佳的運營狀態、
(三)利用多種媒體平臺,創新旅游宣傳促銷
旅游景區的知名度,是影響地區旅游吸引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漯河市文化旅游的知名度相對較低,這給旅游業的發展帶來很大壓力。因此,應該積極借助各種推介平臺,要有全新的促銷手段,把漯河的旅游產品特點和休閑度假的特點宣傳大力宣傳出去。要充分發揮影視媒體、網絡媒體、手機等多媒體宣傳平臺,讓漯河旅游滲透到更大范圍、影響到更多游客。
(四)準確定位旅游資源,深度挖掘消費市場
近年來,漯河旅游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的發展,但是旅游業在全市的經濟貢獻率依然不高。究其原因,旅游資源定位不準、游客消費程度低是主要原因。因此,要建立不同層次的消費設施和領域,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旅游者。另外,對現有景區進行高起點規劃、全方位打造、一體化開發,推動漯河成為中原地區重要的休閑度假基地。
(五)加強周邊地區合作,形成旅游聯動效應
在發展旅游的過程中,漯河市與周邊地區合作較少,這就造成周邊地區的旅游發展對本市的帶動能力也相對薄弱。因此,漯河市應該加強與周邊外地市的溝通與合作,使相對孤立的漯河旅游景點與周邊地區的景區連點成線,由線成面的格局,形成相對規模和完整的旅游路線。
(六)支持旅游產品開發,創建旅游特色品牌
在文化旅游發展的過程中,要切實結合漯河特色,開發、推出更多特色旅游產品,真正讓游客游在漯河、玩在漯河、住在漯河、吃在漯河。要抓好旅游購物工作,真正把漯河打造成為豫中南旅游商品研發、銷售和消費中心。另外,漯河市應該借助有力的水文地貌和生態宜居城市品牌,建立起有創意有新意的休閑旅游品牌,并將文化融入到旅游當中,將漯河的整個旅游產業帶動起來。
(七)大力引進旅游人才,加強從業人員培訓
構筑文化人才高地是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將優秀的管理和創意人才吸引到旅游行業中;另一方面,要深挖內部潛力,加大對現有旅游從業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尤其重視文化管理、旅游管理、市場營銷和文化創意等專業的人才培養,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同時要加強對本市旅行社的監督和管理,全面提升漯河旅游業的整理服務水平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江敏,李志飛.文化旅游開發[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2]張雪晶,徐路.文化產業視野下的旅游產業開發[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6
[3]王永章.中國文化產業典型案例選編[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4]唐志國.旅游概論[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1.5
[5]邵麗 燃情歲月,漯河[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