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黎 曾曉燕 李雨鴻 梁立超 羅小嬌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農村旅游蓬勃發展,農村旅游的消費人群迅速增加。農村旅游的出現時期雖較短暫,但隨著規模迅速擴大,經濟轉型速度的加快,已開始呈現出多樣化、綜合性、品牌化發展的趨勢。利用鄉村優秀的自然資源以及特色文化以村民為運營主體針對城市游客打造鄉村生活體驗地。鄉村旅游業發展助力村莊更好的發展推動農村區域經濟的繁榮。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旅游;玉皇山村
一、鄉村旅游業發展現狀
(一)全國鄉村旅游現狀。2015 年觀光休閑農產品與鄉村度假接待游客超過 22 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 4400 億元,占國內游收入的 12.83%;2016 年收入超過 5700 億元,占比升至14.42%。2017年我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近6200億元。
(二)四川鄉村旅游。2017年四川省實現鄉村旅游收入2283億元,同比增長13.3%。四川省作為農業大省,發展農村旅游是促進農業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以及新農村建設的主要途徑。四川省鄉村旅游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但四川鄉村旅游業的產業發展呈“大規模擴張、低水平發展”的格局。
(三)玉皇山村旅游現狀。玉皇山村主要以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為主,主要以特色茶葉、生態林培育羌族文化體驗、農業休閑觀光、高山避暑為主,但未形成較為完整的鄉村旅游體系。
(四)玉皇山村概況。玉皇山村位于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南部,東臨通口鎮青云村,西與曲山鎮鎮區相望,南與曲山鎮石椅村相接,北方緊鄰北川地震遺址博物館。距離曲山鎮3公里,距離北川新縣城31公里,綿陽市區65公里。總面積22.64公頃(約340畝)。區域現狀用地主要為村莊建設用地以及非建設用地。
二、玉皇山村鄉村旅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玉皇山鄉村旅游產業呈粗放方式經營,沒有形成完善的鄉村旅游體系,農家樂現狀條件存在許多問題,主要特色文化產業并沒得到開發。
(一)生態環境景觀性質量不高。玉皇山村中農林用地占整個村域的82.55%共18.7公頃生態條件優越,但現狀場地周圍植被景觀雜亂,茶樹雜草間插種植,美觀性不佳。果樹與雜草、茶樹種植缺乏合理的劃分管理。基本農田分布較為分散在非耕種時間閑置,這些情況導致生態環境的景觀性不高。
(二)特色資源開發力度不深。玉皇山村中有較大面積的茶園與果林,茶園占地面積約9.91公頃,林地占地面積為4.99公頃。村莊未對茶產業以及果業以及林業進行相關的產業規劃發展導致現狀的茶園與果林在玉皇山村鄉村旅游業中并未發揮相應的作用。
(三)忽視鄉土文化。玉皇山村位于北川羌族自治縣內,羌族文化氛圍濃厚,但在玉皇山村現狀中羌族的特色文化體現不明顯。村內現有父義子忠紀念碑,但并無保護設施,紀念碑裸露在外,紀念碑所包含的愛國主義教育與民族認同感等沒有被充分利用。
(四)村容村貌不佳。玉皇山村道路無人車分流、護坡單調有裸露、排水渠無蓋以及綠化不美觀;村莊西南部村民點,墻面管線裸露、墻面污垢較多、墻漆大量脫落。花壇處物品擺放雜亂、部分墻面裝飾不美觀;村莊老年活動中心外側香爐較簡陋,沒有安全管理措施,易引起山火,焚燒時灰塵大,影響健康。物品擺放雜亂。
(五)村莊公共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通過現狀調研,村莊現有老年活動中心與村委會各一個,二者都為兩層建筑,活動設施簡陋、單一;村內共有兩個公共廁所,無洗手臺,容易滋生細菌,外部墻面過于簡陋有墻皮脫落;現狀垃圾收集站對周邊景觀破壞影響較大,垃圾隨意堆放,建筑本體局部有破損,通往二層的斜坡已被廢棄,;信息指示牌沿主要道路分布于兩側。指示牌風格較為雜亂,放置位置大多不醒目,不利于村民自治管理;現狀場地內無路燈、應急照亮燈等燈光照明設施,屬于公共設施的缺失,對村民夜間出行帶來困擾,安全性低;村莊內垃圾桶沿主要道路分布,數量稀少,在分布上存在一定問題,大部分垃圾桶無垃圾分類且較為陳舊,部分還有損壞,不利于村莊衛生管理,造成環境污染的問題。
三、玉皇山村鄉村旅游發展策略
依靠鄉村振興,針對玉皇山村的的資源現狀及特色文化整合資源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推廣玉皇山村的鄉村旅游產業,與此同時政府及村民也要充分發揮自己在玉皇山村旅游業發展中的作用,打造玉皇山村鄉村生態旅游的名片,推動玉皇山村的經濟發展,提高村民的經濟收入。
(一)整合資源,打造特色產品。玉皇山村在鄉村旅游的發展中,要總結全國各地的發展經驗,以特色增強產品吸引力和競爭力,以品質增加旅客的重游量,實現良好的效益。玉皇山村可以通過茶和水果為契機建設農業特色產業。擴大茶葉種植區,建立有機茶場品牌,并探索農業合作組織的運營模式,放棄只對茶葉進行粗加工的理念,延長茶葉生產加工鏈,實現對茶葉的精細化加工,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同時建設茶葉制作體驗活動,吸引游客傳播玉皇山村的茶文化。通過果樹的品種的選擇提升果樹的果實的品質,打造優質果園,同時將部分果園打造為采摘體驗區。增加玉皇山村鄉村旅游的樂趣性。同時對茶園以及果園種植布局進行規劃打造“茶園果樹在山間”的景觀,提高茶園和果園的景觀性。
(二)增強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充分利用羌族族的文化內涵,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將羌族文化應用于村莊的建筑、景觀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面。羌族文化中人們所尊崇的白石文化以及以羊為圖騰可以打造相關的文創產品,借此吸引游客。父義子忠紀念碑為抗日戰爭期間替父從軍,英勇殺敵,無盡父孝,但盡國忠的故事,具有強烈愛國主義教育意義。以父義子忠紀念碑背后的歷史故事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三)充分利用發揮互聯網的作用,推廣旅游資源。農村旅游景點大多位于近郊及離都市偏遠的鄉村地帶,交通、資訊較為封閉,缺乏一種高效的游客資訊交流、資源共享平臺。打造玉皇山村鄉村旅游網上平臺,推廣宣傳玉皇山村特色的茶葉、水果、羌族特色文化以及父義子忠文化。,通過資源整合,輔助鄉村旅游企業由“單—內容”全面轉變為“多內容整合”。
(四)提高村民素質修養。制定村規民約,開展鄉村素質提升課堂,在提高村民的素質修養的基礎上,在農村引入先進的管理體制,從而使其成為解決“三農”問題和實現城鄉─體化發展的—面旗幟。
(五)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統一村容村貌。政府積極發揮自身在農村旅游業發展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對于沒有資金投入但具有發展可行性的地方,早期可以由當地政府出資打造建設,在發展較成熟時逐漸轉移到當地政府協調、村莊主導。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對農村旅游發展作出合理謀劃。在政府工作規劃中,出臺政策,引導鄉村和農民積極參與鄉村旅游發展。
四、結語
鄉村旅游也是一種推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所以玉皇山村要借助本地的特色旅游資源,在政府、資本、人力等方面的扶持與保護下,對本地旅游資源加以科學開發與利用,形成優秀的農村旅游名片,進而在觀光旅游的帶動下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俐艷.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J].2018(04) : 60-61.
[2]姚蔚蔚,尹啟華.我國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J].農業經濟,2018(01) : 59-61.
[3]文軍,唐代劍.鄉村旅游開發研究[J].農村經濟,2003,(10).
[4]賈新平,梅雪瑩,羅海蓉,賈俊麗.中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J].農業經濟,2019
[5]張季云.從智慧旅游看中國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J].農業經濟; 旅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