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 李靜 供圖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
責任編輯/潘永輝 美術編輯/李文華

港珠澳大橋
“十三五”期間,廣東省綜合交通網絡建設不斷推進,總體進入運輸結構調整優化、網絡銜接強化、全面建設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的新階段,綜合交通運輸較好地支撐了全省經濟社會的發展。
快速交通運輸通道加快建設 建成深茂鐵路江茂段、梅汕客專等高速鐵路,實現除河源外所有地級市通高鐵,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達2100公里;汕昆高速粵境段、汕湛高速等高速公路全線貫通,與陸路相鄰省份各增加1條以上出省高速公路通道,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1萬公里,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區域城際交通網加快推進 建成穗莞深城際、港珠澳大橋、潮汕環線等地區干線,新開工汕汕高鐵、深中通道、黃茅海通道等城市群互聯互通項目,珠三角城際鐵路主骨架和高快速路網基本建成。
專業化貨物運輸網不斷完善 完成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西江界首至肇慶航道擴能升級、湛江東海島鐵路、汕湛高速公路博賀港支線、粵西天然氣主干管道湛江—茂名段等項目。
基礎運輸網絡進一步優化 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比例達93.4%,城市軌道交通里程超800公里,農村公路全面消滅砂土路,農村公路路面鋪裝率和等級路比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20戶(1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均基本達到100%。
2020年12月28日,廣東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1萬公里,與陸路相鄰省份高速公路通道均達5條以上。全省高速公路密度為5.6公里/百平方公里,珠三角地區密度達到8.9公里/百平方公里,媲美東京、倫敦等大灣區城市群。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等跨江通道項目建成通車。全省普通國道網規劃總里程9226公里,其中一級公路3889公里。全省農村公路通車里程約18.3萬公里,全省1134個鄉(鎮)、19412個建制村均已通行客車,實現了鄉鎮通客車率、建制村通客車率“兩個100%”。
2019年,廣東省客運量15.7億人,居全國首位。其中,鐵路客運量3.8億人,占24.3%;公路客運量10.1億人,占64.3%;水路客運量2614萬人,占1.7%;民航客運量1.53億人,占9.7%。
2019年,廣東省貨運量44.6億噸,居全國首位。其中,鐵路貨運量8187萬噸,占1.8%;公路貨運量31.9億噸,占71.6%;水運貨運量10.8億噸,占24.3%;管道運輸量1.0億噸,占2.2%;民航貨運量330萬噸(全國第二),占0.1%。
總體來看,客運結構日趨合理,鐵路客運量顯著增加,公路客運量占比相對下降,民航客運量穩步提升;貨運結構不斷優化,水路運輸快速發展,遠洋貨運發展突出,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達到364條,鐵路貨運保持較快增長。與此同時,廣東深入推進“東盟—廣東—歐洲”公鐵海河多式聯運、鹽田港亞太—泛珠三角—歐洲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等國家示范工程建設,多式聯運加快發展。

廣清、廣州東環城際鐵路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對全球經濟貿易格局和產業鏈、供應鏈造成重大沖擊,國內經濟步入新發展格局,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進一步深度調整,對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提出新要求。
廣東毗鄰港澳,是中國經濟內循環與外循環的重要對接區。交通運輸連接生產和消費兩端,是內外經濟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紐帶。面向國內,要加快推進出省運輸通道建設,加強與內陸地區聯系;面向海外,要開發歐亞非航線航班班列,擴大開放力度。因此,“十四五”時期,廣東既要完善運輸通道的“大動脈”,又要暢通末端交通網絡的“微循環”,通過提升交通網絡整體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循環效率,降低循環成本。
建設人民滿意交通是交通強國建設的本質要求?!笆奈濉睍r期,隨著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廣東省人口總規模持續增長,人口老齡化程度將持續加深,居民出行規模更大、更頻密,更關注出行服務品質和體驗。交通運輸要堅持服務人民,提高運輸保障能力和服務品質,進一步改善農村交通條件,推動城鄉區域交通協調發展。
國家“一帶一路”、交通強國、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的“雙區建設”,以及廣東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雙核聯動”、建設汕頭、湛江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等部署,均要求全面對接國家綜合運輸通道布局,強化全球交通網絡綜合樞紐功能,加快構建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核心,服務全省、輻射全國、聯通世界的綜合交通布局。
隨著城鎮化不斷推進,廣東省規劃建設了廣州、深圳、珠江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個都市圈,人口向大城市、都市圈及城市群集中的趨勢更加明顯,都市圈內跨市通勤交通需求不斷增加,要求加快都市圈軌道交通建設,構建舒適、準時、便捷的公交化客運服務,加快推進都市圈綜合交通一體化建設。
“十四五”時期,新技術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智能交通基礎設施等“新基建”加快推進,新技術、新業態應用將顛覆部分傳統交通模式。這就需要科技賦能交通運輸及關聯產業,合理引導和規范創新應用,增強自身發展動能;要通過科技提升交通運輸安全發展水平,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高交通可持續發展能力。
“十四五”時期,廣東交通將按照“穩中求進、適當超前”的原則,緊緊圍繞交通強國戰略,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以落實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一核一帶一區”經濟發展格局和廣州“四個出新出彩”等發展戰略為契機,加快完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到2025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便捷暢通、高效智能、經濟環保、創新開放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總體形成“一核三網四圈”的綜合交通發展格局。
“一核”指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亞太地區最便捷的客貨樞紐;“三網”指構建高快速骨架網、高效率干線網、高品質基礎網;“四圈”指四個交通時空圈,即粵港澳大灣區和五大都市圈內部實現1小時交通通達,灣區至粵東西北各市實現2小時通達,至周邊省會城市實現3小時通達,與全球主要城市實現12小時通達。
提升沿海港口功能,推進西江—珠江黃金水道擴能升級,加快國際樞紐港的建設,積極發展中歐班列,構筑水陸跨境物流大走廊。鞏固提升既有國家級綜合運輸通道運能,加快建設新增國家級綜合運輸通道。加快提升沿海通道高鐵運能,完善鐵路貨運體系,推進過江通道建設。加快京港澳復線、大灣區至長三角、大灣區至成渝運輸通道、高鐵通道研究。完善省內“一核一帶一區”重點功能區聯絡型通道,引導沿線城市組團融合聯動發展,為粵東、粵西沿海地區、粵北山區加快發展創造更好條件,實現珠三角“大提升”、沿海經濟帶“大發展”和北部生態區“大保護”。
建設高水平的快速骨架網 加快推進廣湛、廣汕等高速鐵路建設,實現廣東全省主要通道鐵路客運快速化,優化完善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網;加快組織實施珠三角地區干線公路擴容和深中、獅子洋、蓮花山、黃茅海等跨江跨海通道及出省通道建設;積極拓展民航國際、國內航線網絡。
完善全省通達的干線交通網 加快柳廣、羅岑等鐵路規劃建設,優化普速鐵路網絡布局,提升鐵路網的貨運能力;優化普通國省道路網結構,提高技術水平和服務水平;加快建成干支銜接、江海聯通的航道體系。
強化全面覆蓋的基礎交通網 繼續推進四好農村路路網建設,鞏固交通脫貧攻堅戰成果,優先建設旅游路、扶貧路;加快郵政樞紐和農村物流建設,提升農村地區基礎服務水平。
加快形成以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為核心,以東西兩翼港口群為支撐的協同發展格局,港口綜合服務能力和產業支撐能力明顯提升,港口群國際競爭力達到世界一流。加快建成廣州全球性航空樞紐,深圳國際航空樞紐,珠海區域航空樞紐,揭陽(潮汕)、湛江、惠州等其他機場相互協調、差異化發展的世界級機場群,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航空樞紐功能和綜合競爭力。加快建成布局合理、一體銜接、便捷換乘的綜合客運樞紐,完善信息互聯、運作協同、高效管理的多式聯運型綜合貨運樞紐。推動軌道“四網”融合發展。鼓勵以大型綜合客運樞紐為載體,促進商貿等消費產業集聚發展,打造城市綜合體。

韶關立交(京港澳、韶贛、廣樂三條高速公路交會處)
不斷提高綜合客運服務水平,打造聯程聯運客運服務體系,推動區域客運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強化多元化、人文化的出行服務,加強產業融合,提升傳統出行服務,進一步推廣綠色新能源裝備的使用等工作。加快發展現代高效的貨運物流,補齊運輸結構調整基礎設施短板,推進多式聯運組織創新發展,開展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推進城鄉物流服務一體化、均等化發展,推進運輸裝備升級,推進綜合運輸服務信息化,推進國際貿易物流便利化等工作。
健全郵政網絡建設,提升普遍服務水平;支持技術機制創新,推進產業協同發展;加快國際開放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交通郵政融合,促進網絡信息互通;部門行業聯合推動,突破綠色發展瓶頸;強化行業市場監管,提升安全監管水平。
加快智慧交通建設,推進基礎設施智慧化、運載工具及設備智慧化、交通運輸服務智慧化、貨運物流智慧化和管理智慧化六個方面的建設。深入開展運輸結構調整,持續推進綠色出行,加強交通運輸節能降碳,落實交通運輸污染防治,促進資源集約循環利用,強化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加快平安交通建設,持續提高本質安全水平,完善交通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健全交通應急管理體系,構建行業安全綜合治理體系。加快品質交通建設。推動基礎設施高質量建設,努力把深中通道等跨江通道建成世界一流工程,構建面向未來的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開展旅游公路和四好農村路品牌創建工作。
以廣東自貿試驗區為平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物流樞紐。加強與東盟、南亞、非洲、南太平洋島國等地區港口間的合作與聯系,增開國際班輪航線。與港澳共同研究完善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的運營管理機制。加快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完善大灣區鐵路骨干網絡,推進大灣區城際客運公交化運營。加強泛珠三角區域交通運輸合作,協調相鄰省份做好出省通道的規劃對接和建設安排,支持沿海主要港口在泛珠三角其他省份建設內陸無水港。暢通粵西片區與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連接,促進湛江對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推進廣東省交通運輸行業建設交通運輸法律法規體系、行政管理體系、市場經濟體系和交通運輸社會組織體系;著重提高交通運輸科學立法能力、統籌規劃協調發展能力、綜合交通執法能力、公路運營管理能力、標準化工作管理能力和突發事件應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