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張波 潘永輝 謝博識 楊燕 陳露
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備受業界矚目的“2020中國交通投融資年會”如期在鄭州開幕。本屆年會邀請眾多業內專家共商新經濟形勢下的交通企業投融資之道,還深入解讀了“交通基礎設施公募REITs”“交通新基建”等熱點話題與前沿趨勢,為交通運輸行業創新、融合發展帶來了新的思路。

本屆年會吸引了來自交通產業屆、企業界的400余名代表參加。

中國公路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文杰主持年會開幕式。
2020年12月17日至18日,由中國公路學會、河南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中國交通產業經濟聯席會議成立大會暨2020中國交通投融資年會在河南鄭州圓滿舉行。
本屆年會以“協同協作,共建共享”為主題,吸引了來自交通產業界、企業界的400余位代表參加。在兩天的會期內,諸多行業大咖聚焦“交通企業高質量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公募REITs”“交通新基建”等熱門話題,為與會代表帶來了一場有關交通投融資創新的行業盛宴。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并對加快交通強國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國銀監會原副主席、著名經濟學家蔡鄂生認為,理解新發展格局的內涵,需要把握好供給和需求的關系。由于國際單邊主義、貿易保護等原因,內需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愈發強勁。因此,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情況下,應繼續擴大內需,更多地依托國內市場,不斷提高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
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重大決策部署下,交通運輸行業該如何應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鐵道學會理事長盧春房指出,交通運輸的發展一定要遵循經濟規律,具體而言,即以“需求的三大定律”為基礎,明確未來交通運輸需求的“量”和“質”,然后再根據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科學性的規劃建設方案。
“十四五”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國家大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構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五年。如何搶抓時代機遇,實現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與會專家紛紛建言獻策。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先進認為,“十四五”時期,未來交通行業的發展方向包括:提升基礎設施高質量建養技術水平、提升交通裝備關鍵技術自主化水平、推進運輸服務與監管高效智能化發展、推動深度融合的智慧交通建設、推進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平安交通建設、構建全壽命周期綠色交通技術體系、打造新時期交通運輸科技創新體系,交通運輸企業可從以上7個方面發力。
“‘十四五’時期,交通運輸行業要關注3個發展的關鍵詞。”中國公路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文杰說,“一是高質量發展,經過近40年的大建設,我國基本解決了交通的瓶頸制約問題,滿足了公眾的基本出行需求,未來,我們要聚焦品質化、個性化,在這方面滿足更多人的要求。二是新基建,新基建給傳統交通運輸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同時也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三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我們要更多關注需求側給交通運輸行業帶來的新挑戰。”
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新課題,特別是“基礎設施公募REITs”這個概念進入行業視野后,必將為未來交通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2020中國交通投融資年度項目創新獎”頒獎

“2020中國交通投融資年度優秀論文獎”頒獎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中國REITs論壇秘書長張崢認為,基礎設施公募REITs是一個市場化的產品,具有盤活存量的作用,且對投資方而言意義重大。當前,加快基礎設施公募REITs市場建設,有助于我國基礎設施領域形成高質量、可持續的投融資模式。
此外,越秀交通基建有限公司戰略發展與投資部總經理盧凱還分享了越秀交通在公募REITs方面積累的有益經驗:一是選擇有長期穩定收益的優質資產做公募REITs;二是公募REITs對完善資本市場體系意義重大,但交通運輸企業開展公募REITs時,一定要結合公司發展的實際情況。
當前,新基建已成為全行業和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黨中央和國務院也密集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8月3日,交通運輸部印發《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動交通運輸領域轉型升級提供了基本遵循。
那么,新基建如何賦能新交通發展,會給交通行業帶來怎樣的機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軟件測評中心副主任楊春立認為,隨著交通新基建這一系統工程的加快推進,未來,新型交通運輸必將向安全、綠色、高效、智能的方向發展,向互聯互通、多模式運輸方向轉變;交通能源動力將更加電動化、高效化、清潔化;交通裝備設計制造將更加輕量化、數字化、一體化;交通工具將更加智能化、網聯化、協同化。
除了交流探討交通運輸行業熱門話題外,會議期間,還現場頒發了“2020中國交通投融資年度項目創新獎”和“2020中國交通投融資年度優秀論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