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龍,劉小超,謝 斌,吳慧青,劉躍軍
(1 廈門理工學院 福建省功能材料及應用重點實驗室,福建 廈門 361024;2 湖南工業大學 先進包裝材料與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 株洲 412007)

近年來利用聚多巴胺(PDA)、單寧酸(TA)等對LDHs進行表面包覆改性已經有不少研究,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Phua等[13]采用DA在LDHs表面自聚得到PDA改性LDHs,并將其應用到聚氨酯中來增強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和形狀記憶性能。又如Mao等[14]利用TA的多個鄰位酚羥基結構與金屬離子Fe(Ⅲ)發生絡合反應,從而在LDHs表面通過螯合和沉積作用形成穩定的核殼結構(LDHs@TA-Fe(Ⅲ)),最終提高了納米復合材料的力學和氣體阻隔等性能。研究發現,植酸(PA),又為肌醇正六磷酸酯,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天然物質,廣泛存在于豆類、谷類、干果、蔬菜和水果等植物中[15]。相比于PDA和TA來說,PA具有來源廣泛、價格低廉、螯合能力強、光穩定性好等優點。特別指出的是,植酸與乙二胺四乙酸一樣具有較強的螯合能力,并且在很寬的pH值范圍內都具有螯合能力[16]。在生產實踐中,PA被用來作為金屬材料表面涂層達到耐腐蝕的目的,將其應用于納米材料的表面改性工作具有很好的研究意義,可豐富納米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因此,通過簡單的一步法利用金屬離子與PA在水溶液中發生沉積和螯合作用形成穩定的配位化合物,實現對LDHs有效的表面包覆改性,形成核殼結構,為LDHs的表面改性方法提供更多的選擇性,具有簡單、有效和環保等優點,符合材料表面改性方法的發展趨勢。這種利用PA與金屬離子螯合對LDHs表面包覆改性的方法在文獻中鮮有報道[17],是本研究的創新點。
本研究利用Ag+,Cu2+,Fe3+和Zn2+與PA發生螯合作用并沉積吸附在LDHs表面,制備出不同金屬離子負載的表面包覆改性LDHs(LDHs@PA-M),研究LDHs@PA-M在不同金屬離子負載下的微觀形貌和抗菌特性。同時,這些表面包覆改性層狀納米黏土用來改性綠色可降解的脂肪族聚酯——聚己內酯(PCL),提高PCL基材的阻隔性能和力學性能,賦予抗菌等功能性,提高其在綠色活性包裝領域的應用潛力。
植酸水溶液,植酸(C6H18O24P6)質量分數為70%,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gNO3,CuCl2·2H2O,ZnCl2,FeCl3·6H2O,分析純,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N-二甲基甲酰胺(C3H7NO),分析純,西隴科學股份有限公司;MgAl-CO3LDHs,參考文獻[14]方法制備;PCL,6800型,熔融指數為7.3 g/10 min,重均分子量為80000,瑞典Perstorp公司。
為了驗證何種金屬離子與PA通過螯合沉積作用能形成穩定和均勻的核殼結構,利用Ag+,Cu2+,Fe3+和Zn2+與PA發生螯合作用沉積吸附在LDHs表面,原理如圖1所示。將0.05 g的MgAl-CO3LDHs加入到100 mL去離子水中,超聲分散30 min,然后加入0.05 g的70% PA水溶液,室溫下磁力攪拌吸附15 min,得到溶有PA的MgAl-CO3LDHs分散液。

圖1 一步法制備LDHs@PA-M
1.2.1 LDHs@PA-Ag+的制備
稱取0.0090 g的AgNO3(0.053 mmol)加入到上述分散液中,70 ℃下反應2 h,反應過程中溶液顏色越來越深,反應結束后將反應液離心,洗滌3次后,冷凍干燥得到灰白色的LDHs@PA-Ag+。
1.2.2 LDHs@PA-Cu2+的制備
稱取0.0090 g的CuCl2·2H2O(0.053 mmol)加入到上述分散液中,常溫下反應2 h,反應結束后將反應液離心,洗滌3次后,冷凍干燥得到淡藍色的LDHs@PA-Cu2+。
1.2.3 LDHs@PA-Zn2+的制備
稱取0.0074 g的ZnCl2(0.053 mmol)加入到上述分散液中,常溫下反應2 h,反應結束后將反應液離心,洗滌3次后,冷凍干燥得到LDHs@PA-Zn2+。
1.2.4 LDHs@PA-Fe3+的制備
稱取0.0143 g的FeCl3·6H2O(0.053 mmol)加入上述到分散液中,常溫下反應2 h,反應結束后將反應液離心,洗滌3次后,冷凍干燥得到LDHs@PA-Fe3+。
稱取0.014 g的LDHs@PA-M加入到14 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超聲分散15 min,再加入1.4 g PCL,于40 ℃下磁力攪拌45 min后,升溫至80 ℃繼續攪拌30 min,隨后超聲15~20 min去除反應液中的氣泡,最后將反應液倒入水平放置的聚四氟乙烯模具中,置于60 ℃烘箱中烘干12 h,至溶劑揮發完全,即得到LDHs@PA-M/PCL復合薄膜。復合薄膜(分別命名為LDHs@PA-Ag+/PCL,LDHs@PA-Cu2+/PCL)中LDHs@PA-M的質量分數均為1%,并將MgAl-CO3LDHs以相同的質量分數與PCL復合作為對比樣(命名為LDHs/PCL)。
采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儀對樣品進行化學結構的表征,KBr壓片,掃描區間為400~4000 cm-1;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對樣品的表面微觀形貌進行了表征,樣品表面噴金;采用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對樣品的微觀形貌進行了表征;采用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儀(EDS)對樣品表面元素分布和含量進行了表征;采用萬能力學試驗機對樣品的力學性能進行了表征,測試樣條用裁刀裁切成型,樣品為啞鈴型,總長度為35 mm,標距長度為10 mm,寬度2 mm,厚度由厚度計測量得到,拉伸速率為20 mm/min。
采用平板菌落計數法測試抗菌性能,抗菌對象為革蘭氏陰性菌大腸桿菌(E.coli)。用接種環將保存的菌種接種到LB固體培養基中,于37 ℃培養箱中培養24 h;取生長好的菌落接種于LB液體培養基中,在恒溫培養搖床中37 ℃恒溫振蕩培養24 h,再將LB液體培養基稀釋,通過分光光度計調節吸光度至約0.1,即相應細菌濃度為1×108CFU/mL。在LB液體培養基中培養細菌12 h,稀釋細菌懸浮液直到600 nm吸光度值為≈0.1。將150 μL菌液滴至裝有15 mL液體培養基的錐形瓶中,此時菌液濃度為1×105CFU/mL。分別將粉末樣品(取50 mg)和復合薄膜樣品(直徑為10 mm的圓片)浸泡到含有菌液的錐形瓶中,使樣品充分浸潤在菌液中,再將錐形瓶放置于恒溫培養搖床中,37 ℃恒溫振蕩培養,24 h后取適量的稀釋菌液,涂布在培養皿上,置于恒溫培養搖床中繼續培養24 h,用菌落計數器統計培養皿上的菌落數,測試得到的數值單位是CFU/cm2,指每平方厘米樣品中含有的細菌群落總數。通過抗菌率來評估樣品的抗菌活性,抗菌率=[(對照的菌落數-樣品的菌落數)/對照的菌落數]×100%[18]。


圖2 MgAl-CO3 LDHs和LDHs@PA-M的傅里葉紅外光譜圖
圖3為不同視野下MgAl-CO3LDHs的SEM圖。從圖3中可以看到,合成的MgAl-CO3LDHs呈現出六邊形的層狀結構,這是一種典型的水滑石形貌,其直徑約為1500 nm,厚度約為40 nm,長徑比約為37.5。圖4為不同視野下LDHs@PA-M的SEM圖。從圖4中可以看到,4種LDHs@PA-M均呈現和MgAl-CO3LDHs相似的六邊形層狀結構,然而LDHs@PA-Zn2+和LDHs@PA-Fe3+表面粗糙,這表明LDHs@PA-Zn2+和LDHs@PA-Fe3+沒有實現有效均勻的包覆。因此在復合材料的制備中采用LDHs@PA-Ag+和LDHs@PA-Cu2+,后面復合材料的討論只涉及LDHs@PA-Ag+和LDHs@PA-Cu2+制備的復合材料。盡管LDHs@PA-Ag+和LDHs@PA-Cu2+表面光滑平整,但是僅通過SEM無法判斷LDHs@PA-M的包覆厚度,需要進一步驗證LDHs@PA-Ag+和LDHs@PA-Cu2+的表面包覆效果,故采用TEM來進行表征。

圖3 MgAl-CO3 LDHs的SEM圖

圖4 不同視野下LDHs@PA-M的SEM圖
將PA-Ag+沉積吸附在MgAl-CO3LDHs上,形成的LDHs@PA-Ag+的TEM照片如圖5所示。從標尺為500 nm,100 nm的圖中可以明顯看到,在MgAl-CO3LDHs表面出現一層約20 nm的包覆物。TEM表明PA-Ag+已經成功對MgAl-CO3LDHs表面包覆改性。從標尺為10 nm的圖中可以看到,在LDHs@PA-Ag+上還存在一定數量納米尺寸的Ag+聚集體,尺寸大約在35 nm。LDHs@PA-Ag+的EDS元素分析結果如圖6所示。從EDS元素分布圖中可以看到六邊形MgAl-CO3LDHs中的金屬元素(Mg和Al)、PA中的P元素、Ag元素,這進一步表明PA-Ag+配位化合物的存在。同時,EDS能譜分析表明LDHs@PA-Ag+中Ag元素的質量分數達到了3.02%。

圖5 LDHs@PA-Ag+的TEM照片

圖6 LDHs@PA-Ag+ EDS面掃描元素分析結果
將PA-Cu2+沉積吸附在MgAl-CO3LDHs上,形成的LDHs@PA-Cu2+的TEM照片如圖7所示。從圖7中可以看到,在MgAl-CO3LDHs表面存在厚度約為12 nm的包覆物,但襯度區別并不是很明顯,需要采用線掃描進一步確認。LDHs@PA-Cu2+的EDS元素分析結果如圖8所示。從面掃描的元素分布圖(圖8(a),(b))中可以看到,P元素和Cu元素均勻分布在MgAl-CO3LDHs表面,這表明PA-Cu2+在MgAl-CO3LDHs表面上均勻分布。EDS能譜分析表明LDHs@PA-Cu2+中Cu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52%。EDS線掃描結果(圖8(c))表明Mg元素含量在MgAl-CO3LDHs的邊緣處開始顯著降低,而Cu元素含量沒有顯著變化,這更加確認了PA-Cu2+包覆物的存在。

圖7 LDHs@PA-Cu2+的TEM照片

圖8 LDHs@PA-Cu2+ EDS元素分析結果
為了定量評價LDHs@PA-M和LDHs@PA-M/PCL納米復合材料的抗菌性能,采用菌落計數器統計浸有不同樣品的培養皿中的菌落數,利用抗菌率來評價樣品的抗菌活性,如圖9所示。圖9(a)為LDHs@PA-Cu2+和LDHs@PA-Ag+的抗菌測試結果。從圖9(a)中可以看到,MgAl-CO3LDHs對革蘭氏陰性菌-大腸桿菌(E.coil)表現出一定的抗菌活性,E.coli濃度僅從2.6×1013CFU/cm2降低到1.7×1013CFU/cm2,抗菌率為34.62%;LDHs@PA-Cu2+具有更強的抗菌能力,培養皿中細菌數量進一步降低為5.8×107CFU/cm2,抗菌率超過99.99%;LDHs@PA-Ag+則表現出了極其優異的抗菌性能,從圖中可以看出,培養基中并無菌落存在,抗菌率達到100%。這主要是由于負載在LDHs@PA-M上的Cu2+和Ag+與細菌的細胞膜接觸并破壞其結構,從而使細胞失去了生存和增殖的能力[20-21]。

圖9 LDHs@PA-M(a)和LDHs@PA-M/PCL納米復合材料(b)的抗菌性能測試結果
圖9(b)為LDHs@PA-Cu2+/PCL和LDHs@PA-Ag+/PCL納米復合材料抗菌測試結果。從圖9(b)中可以看到,LDHs@PA-M/PCL納米復合材料的抗菌性與LDHs@PA-M的抗菌性呈現良好的相關性。LDHs/PCL的抗菌率僅為42.31%;LDHs@PA-Cu2+/PCL復合材料對應的E.coli濃度從空白對比樣的3.4×1012CFU/cm2降低到5.5×105CFU/cm2,抗菌率超過99.99%;LDHs@PA-Ag+/PCL納米復合材料對應的E.coli濃度更是降低至3.4×104CFU/cm2,抗菌率超過99.99%,表現出最為優異的抗菌活性。
圖10為LDHs@PA-M/PCL納米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從圖10中可以看到,純PCL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分別為31.3 MPa和612%;在MgAl-CO3LDHs加入到純PCL之后,LDHs/PCL納米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利用PA-Ag+包覆層對MgAl-CO3LDHs進行改性之后,LDHs@PA-Ag+/PCL納米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達到了38.8 MPa和762%,力學增強效果顯著。在利用PA-Cu2+包覆層對MgAl-CO3LDHs進行改性之后,LDHs@PA-Cu2+/PCL納米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分別提高了30.7%和33.3%,達到了40.9 MPa和816%,力學性能增強效果最為顯著。復合材料的強度與樣品缺陷和裂縫大小及分布密切相關,這些缺陷和裂縫大小及分布的負載程度顯著惡化材料抗斷裂的能力[22]。力學分析結果表明,LDHs@PA-M對PCL基材力學性能改善效果更好,這是由于表面包覆改性能提高MgAl-CO3LDHs與基材PCL的界面相容性,減少界面缺陷[14]。此外,LDHs@PA-Cu2+/PCL納米復合材料表現出更好的力學性能,結合前面的LDHs@PA-M微觀形貌分析,原因可能是LDHs@PA-Cu2+的包覆表面更加均勻,而LDHs@PA-Ag+表面還是存在一定的不均勻性。因此,合適添加量的LDHs@PA-M能夠在PCL基材中起到較好的增強與增韌作用。

圖10 LDHs@PA-M/PCL納米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
為了解釋力學性能變化的原因,對LDHs/PCL,LDHs@PA-Ag+/PCL和LDHs@PA-Cu2+/PCL納米復合材料的斷面進行微觀形貌分析,如圖11所示。在MgAl-CO3LDHs加入到PCL之后,MgAl-CO3LDHs與PCL基材之間出現較為明顯的界面缺陷(箭頭所指的區域,圖11(a));而LDHs@PA-Ag+和LDHs@PA-Cu2+表現出更好的界面相容性,沒有出現明顯的界面缺陷,在塑性破壞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抵抗外力產生的形變。結合LDHs@PA-Ag+和LDHs@PA-Cu2+的微觀形貌,LDHs@PA-Cu2+/PCL比LDHs@PA-Ag+/PCL表現出更好的力學性能原因可能是由于LDHs@PA-Ag+表面存在一定尺寸Ag+聚集體,對LDHs@PA-Ag+與PCL基材的界面結合力和相容性有一定的負面作用。

圖11 LDHs/PCL(a),LDHs@PA-Ag+/PCL(b)和LDHs@PA-Cu2+/PCL(c)的斷面掃描電鏡圖
(1)Ag+和Cu2+與PA能夠在MgAl-CO3LDHs表面形成穩定、均勻的納米包覆層,而Fe3+和Zn2+未能與PA在LDHs表面形成穩定、均勻的包覆層。
(2)利用金屬Ag+和Cu2+優異的抗菌活性,LDHs@PA-Cu2+對大腸桿菌(E.coli)的抗菌率超過99.99%,LDHs@PA-Ag+的抗菌率更是達到了100%,而MgAl-CO3LDHs的抗菌性僅為34.62%。
(3)相比于純的PCL,制備的LDHs@PA-Cu2+/PCL納米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分別提高了30.7%和33.3%,達到了40.9 MPa和816%,力學性能增強效果最為顯著;LDHs@PA-Ag+/PCL納米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也分別達到了38.8 MPa和762%,力學性能增強效果次之。
(4)LDHs@PA-Cu2+/PCL和LDHs@PA-Ag+/PCL納米復合材料對E.coli的抗菌率均超過99.99%,表現出優異的抗菌活性,拓展了層狀黏土/生物基高分子復合材料在活性包裝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