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澤 王鳳劉 程文杰 關少君 董仙蘭 董路 黃建新
(1,云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學院 650201;2,云南省賓川縣畜禽良種推廣站 671600;3,云南省賓川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671600;4,云南省大理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671003)
大理州是云南省奶牛重要的養殖基地,其奶牛存欄量和產奶量在云南省約占75%和41.5%[1]。奶牛養殖對促進大理州區域經濟發展乃至云南農業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奶牛養殖行業發展,因防疫管理不善、飼養管理不科學等諸多問題,引起了奶牛一系列傳染病、寄生蟲病的發生。其中,寄生蟲病是奶牛發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由于其具有病程緩慢、發病癥狀不明顯等特點,易在養殖過程中被農戶忽略,往往等病程嚴重出現臨床癥狀后再用藥,臨床治療效果不佳,需要引起重視。
大多奶牛場的驅蟲時間多在春秋兩季,沒有根據特定寄生蟲種類進行對癥用藥。不同寄生蟲種的發育史不同,進入奶牛體內的寄生部位也不同,這種驅蟲方式就存在較大的盲目性,進行不必要的驅蟲會造成藥物和人力浪費及經濟成本增加[2]。針對上述這種情況,定期對養殖場奶牛進行糞檢非常重要。本研究對大理州巍山、洱海、賓川等周邊規模化養殖奶牛寄生蟲感染情況進行調查,以提供防治參考依據。
1.1.1 樣品來源
2019 年10 月底從大理巍山、洱源、賓川等地奶牛養殖場采集奶牛新鮮糞樣共計241 份,每份150~200g,分裝于干凈自封袋中,逐份編號登記,送回實驗室并在4℃下保存。
1.1.2 試劑及儀器
飽和食鹽水。光學顯微鏡(XS-212-105)、膠頭滴管、載玻片、蓋玻片、燒杯、漏斗等。
1.2.1 飽和鹽水漂浮法
取3~5g 糞樣至100ml 燒杯中,加入少量鹽水和糞便充分攪勻;將攪勻的糞樣通過40~60 孔的篩子過濾到干燥清潔的10ml 獸用青霉素小瓶中(做3 組重復試驗),最后于瓶口處覆上玻片,靜置15~20min;于顯微鏡下進行鑒定。
1.2.2 水洗沉淀法
取100g 糞樣加水形成混懸液,經漏斗過濾于廣口瓶內,加水至離瓶口2cm 處,靜置30 min 后,棄去2/3 上清液,再加入清水靜置15min,重復2~3 次,用膠頭滴管伸入廣口瓶底部吸取適量沉淀物置于載玻片上(做3 組重復試驗),于顯微鏡下進行鑒定。
采用χ2檢驗比較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奶牛腸道寄生蟲感染率的差異,<0.05 時具有統計學差異。
如表1 所示,3 個地區采集的241 份糞樣中有77 份檢測出寄生蟲蟲卵/卵囊,總感染率為42.7% (77/241)。賓川縣檢出率最高,為41.8% (61/146),洱源縣檢出率稍低,為35.6% (16/45),微山縣50 份樣品未檢出蟲卵/卵囊。3 個地區的寄生蟲感染率差異極顯著(<0.001)。寄生蟲蟲卵見附圖。

表1 大理州部分地區奶牛糞樣寄生蟲感染情況
如表2 所示,微山縣的50 份樣品未檢出任何一種蟲卵。在洱源縣的45 份樣品中,線蟲檢出10 份,陽性率為22.2%;球蟲檢出11 份,陽性率為24.4%;吸蟲檢出2 份,陽性率為4.44%;絳蟲檢出2 份,陽性率為4.44%;兩種及以上蟲卵混合感染檢出7 份,陽性率為15.6%。在賓川縣的146 份樣品中,線蟲檢出39 份,陽性率為26.7%;球蟲檢出27 份,陽性率為18.5%;吸蟲檢出7 份,陽性率為4.79%;絳蟲檢出1 份,陽性率為0.68%;兩種及以上蟲卵混合感染檢出12 份,陽性率為8.22%。根據3 地檢測結果,線蟲共檢出49 份,陽性率為20.3%;球蟲卵囊共檢出38 份,陽性率為15.8%;吸蟲共檢出9 份,陽性率為3.73%%;絳蟲共檢出3 份,陽性率為1.24%;混合感染共檢出19 份,陽性率為7.88%。不同類型的寄生蟲感染率存在極顯著差異(<0.001)。
如表3 所示,奶牛存在多種寄生蟲混合感染的情況,混合感染率為7.88%。其中線蟲和球蟲混合感染最嚴重,混合感染率為5.81%。

附圖 奶牛糞樣蟲卵(400x)

表2 奶牛糞樣寄生蟲不同寄生蟲蟲卵檢出情況

表3 奶牛寄生蟲混合感染情況
奶牛可感染食道口線蟲、犢新蛔蟲等多種線蟲。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大理州一些地區規模化養殖場存在線蟲感染,其中洱源(22.2%)、賓川(26.7%) 較為嚴重。本次調查中線蟲總檢出率為20.3%,低于舒凡帆[3]等針對洱海流域洱源縣的檢測結果(28.92%),高于吉文祥[1]等關于大理規模化養殖場奶牛的檢測結果(6.7%)。表明大理奶牛線蟲感染情況波動大,同時因為規模化養殖易造成形成交叉感染,養殖場可使用驅蟲藥定期驅蟲。
球蟲是奶牛一種常見的寄生蟲感染種類,可引起犢牛腹瀉甚至死亡。董輝[4]等調查了我國多個省(市、區)奶牛球蟲感染情況,各個地區的牛場感染率均為100%,樣品陽性率最高為56%。本次調查中球蟲陽性率為15.8%,該結果低于山東、河南等6 個地區的檢測結果,也低于舒凡帆[3]等洱海流域洱源縣的球蟲檢出率(30.12%),略高于韋志峰[5]等針對廣西奶牛球蟲感染調查結果(14.9%)。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大理地區存在球蟲的流行,養殖場要提高奶牛防治球蟲的意識,防止奶牛球蟲病爆發,避免經濟效益受損。
奶牛感染吸蟲可能導致奶牛消瘦等癥狀,進而使得奶牛產奶量和奶品質下降,嚴重影響養殖場經濟效益。楊建發[6]等對云南省包括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內的多個地區采集的奶牛糞樣進行檢測,發現吸蟲卵檢出率為63.70%,最高檢出率為與95.70%,遠遠高于本次檢出結果(3.73%)。當地水域眾多,水量充沛,水草等植物生長茂盛,適合中間宿主螺類棲息,利于吸蟲的發育。本研究調查結果發現吸蟲感染率低于之前的研究,這可能與當地比較重視吸蟲病的防控有關[7],開展滅螺等工作,消滅吸蟲等中間宿主;同時規模化養殖代替了自由放牧,減少了奶牛因飲用疫水而感染吸蟲的可能性。一系列使得吸蟲感染率不斷降低。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大理州一些奶牛存在絳蟲感染,陽性率為1.24%,低于劉青霞[8]等的研究結果(4.67%)。養殖場牛舍中地面以水泥地面為主,飼喂使用青貯飼料,地螨與奶牛的接觸機會少,大大降低奶牛感染絳蟲的可能性[9]。雖然絳蟲陽性率在此次調查中與其他寄生蟲陽性率相比最低,但不應忽視對于絳蟲的防控。
在本研究中發現,一些奶牛場寄生蟲感染種類較多,其中一個混合感染率達7.88% (19/241),混合感染情況普遍。因此,應重視寄生蟲防治,加強奶牛飼養管理。云南氣候適宜,適合線蟲等寄生蟲的生長發育,這就要求養殖場要加強對寄生蟲的監控,根據檢測結果可選擇廣譜驅蟲藥,合理用藥,定期驅蟲[10]。同時要避免驅蟲藥物對奶牛及奶制品產生不良影響。
大理州一些規模化奶牛場存在寄生蟲感染,總感染率為42.7% (77/241),以線蟲、球蟲為主,同時混合感染較為普遍,應加強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