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子
(張家口市林業調查規劃院 河北 張家口 075700)
漢石橋濕地生態系統包括濕地植被和濕地生物,而濕地水文條件的穩步發展和逐步恢復是維系漢石橋濕地健康的首要因素,也是今后漢石橋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漢石橋的水資源主要為降水補給和地下水資源,但目前面臨如下問題:①年平均蒸發量大于降水量。該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03.1 mm,地表徑流量約為4.4×108m3,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節,占全年降水量的76.59%;年平均蒸發量為1 849.5 mm。由于氣候原因,保護區內年蒸發量大于降雨量,且年內分布極為不均,容易出現夏澇冬旱的情況。②地下水水面較低且水量有限。漢石橋地下儲水量為1 000 萬~2 000 萬m3/km2,地下水以上游的地下水側向徑流補給和降水滲入補給為主,其次為地表水滲漏補給和灌溉水回歸補給等。
隨著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但是該地年降水量卻逐漸減少,同時廢水、污水的排放也對濕地水資源的供應產生了巨大壓力。因此,人們對于地下水的開采逐漸加大,漢石橋濕地蓄水量的大小已成為維護漢石橋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的決定性因素。2012 年,保護區申請建設漢石橋濕地引水工程和再生水廠建設工程,用于濕地的應急補水,以維持核心區濕地的健康,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不能滿足規劃后全部濕地用水。
由于漢石橋濕地面積銳減,退化嚴重,使其生態服務功能和各種效益未能充分發揮。①植被結構不盡合理和泥沙淤積等因素使濕地的生態功能受限。②平原造林工程的實施使濕地面積受到一定限制。③基本農田以及高壓走廊等也限制了濕地的生態功能發揮。④由于科研科普工作薄弱,造成人們對漢石橋濕地的了解不夠深入與及時,使漢石橋濕地的生態功能不能發揮最大效率。
3.1 濕地環境惡化。①近些年為發展當地經濟,對水資源的需求量加大,存在過度利用現象;②造林工程對保護區濕地環境也產生一定干擾,導致漢石橋濕地面積減少;③隨著污染的加重,水生動植物受到嚴重影響,出現數量及種類逐漸減少,且生命力低下的現象;④土地退化現象加劇,出現水土流失、污染加重和水質惡化等現象。
3.2 人與資源的矛盾加重。由于保護區內管理不夠完善,人類活動頻繁,濕地生態系統自然環境承載力隨之增加,人與資源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保護區承擔的社會壓力逐年增加。同時保護區內游客的增加,對鳥類棲息地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擾,尤其是核心區受外界干擾較大。
4.1 科研監測工作有待進一步完善。如科研監測設備、定位監測點數量有待進一步增加;多單位數據共享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缺少智慧保護區管理系統;科研檢測團隊建設力度需加大,團隊配備人員數量應擴大。
4.2 科普宣教陳舊單一,專業性有待增強。已建成科普展廳1 處、觀鳥廳1 處、科普標識和展板多處,但缺乏整體性和專業性,且方法陳舊、單一,缺乏體驗性教育,缺乏科普活動及科普宣教場館。
4.3 生態體驗缺乏特色,景觀資源尚待開發。本身具有較好的景觀資源,靠近龐大客源地,具有較好的生態旅游開發前景,但目前存在的旅游規劃項目過少,缺乏特色。
4.4 組織機構不盡完善,人員配備尚待補充。目前保護區管理辦公室人員齊整,設備較為齊全,為保護區保護工作的開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但是人員配備不足,尤其是科研人員較為缺乏,應該進一步完善人員配備,完善保護區管理機構,以涵蓋保護區工作的方方面面,并逐步提高各類保護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