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湖北老河口市供電公司新聞中心 郭 峰
農歷春節即將來臨,在廣大農村地區,對于已經返鄉歸來,或者是即將返鄉的農民工朋友們來說,經歷了一整年的時間,家中的電力線路是否安全可靠,用電設備是否能夠正常啟用,有沒有用電安全隱患等等,都需要當地的供電公司、供電所在這個時段集中解決。筆者認為,服務返鄉農民工,不僅要授之以魚,還要授之以漁。
服務返鄉農民工,要提升主動服務意識。在服務農民工返鄉用電過程中,不能僅僅依靠“報修電話”,被動地開展報修工作;不能“以搶代維”,忽視了日常維護在提升客戶用電過程中的重要性。電力員工應當在農民工返鄉高峰未到來之前,對轄區電網和設備進行拉網式排查,做好巡視維護,及時消缺。在處理用電故障過程中,不僅要優質高效,還應向村民講解安全用電注意事項,特別是冬季取暖期間大功率電器的正確使用方法和防火要領。主動服務、上門服務,既能提前發現用電隱患,降低故障率,還能溫暖返鄉農民工的心,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服務返鄉農民工,要多培養用電明白人。在服務農民工返鄉用電過程中,供電所可以與村委會做好溝通交流,以村為單位,開辦“用電明白人”培訓講堂,向返鄉的農民工傳授日常用電知識、節約用電技巧、常見故障處理方法等,便于村民平時解決自己家里更換燈泡、更換保險絲之類的小故障。既緩解了供電所在春節用電高峰期的報修壓力,也讓返鄉的農民工實實在在地學到了用電知識。供電單位還可以與當地勞動保障部門做好溝通,以鎮為單位,開展“送技下鄉”,鼓勵當地青年人通過“用電明白人”學習并考取電工證,掌握一技之長,提高打工收入。
服務返鄉農民工,要搭建學習溝通橋梁。與農村大量空巢家庭、留守老人現狀相比,農民工越來越呈現年輕化趨勢,接觸新事物快、信息溝通便捷是他們的優勢。隨著農民工的陸續返鄉,各地供電單位可以借機宣傳“掌上電力”手機客戶端,微信、電e寶等“互聯網”電費交納方式,創新服務方法,引領客戶從線下交費向線上交費過渡,從本地交費向跨地區遠程交費過渡。通過電力網格員搭橋,以臺區客戶或村組客戶為服務對象建立微信精準服務群,及時傳播用電信息、解答用電疑惑、處理用電難題。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智能電網的日新月異,電力員工在服務方式和方法上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從傳統的“解決斷線、停電故障”向“引領村民正確用電、動手解決小故障、利用電能發家致富”轉變,讓人民群眾真正實現從“用上電”到“用好電”、依托電力支撐致富奔小康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