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遠
(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人民醫院,內蒙古 科右前旗)
急性心肌梗死目前在臨床中的發病率相對較高,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此病主要是指冠狀動脈發生持續性、急性缺血缺氧情況,損害到心肌,或者導致心肌發生壞死現象。因為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病情變化快的特點,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因此要及時對患者進行治療[1]。研究顯示,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體。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使得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越來越多,且很多患者因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導致死亡。為了提升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廣大專家學者加強了有效治療方案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較大的研究進展。研究顯示,尿激酶溶栓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安全有效。本研究主要分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尿激酶溶栓治療的情況,現將相關情況匯報如下。
研究資料是本院在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計80例,全部患者均經過臨床相關檢查確診,全部患者簽署同意書。將本研究入選的所有患者平均分為兩組:觀察組40例,對照組40例。在觀察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也有20例,年齡為45-70歲,平均年齡(57.93±4.97)歲。發病至入院時間治療時間為1-8h,平均時間為(3.11±0.51)h。
在對照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22例,患者的年齡為48-70歲。發病時間為1-8.5h,平均為(2.98±0.42)h。
對比兩組患者的基礎情況,沒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具備較強的可比較性。
對照組:應用常規治療措施對患者實施治療,主要是應用低分子肝素鈣注射以及腸溶阿司匹林口服等治療方法。
觀察組:在對患者進行基礎治療的同時應用尿激酶進行溶栓治療,在治療前給患者應用阿司匹林讓患者口服。然后將尿激酶溶解在0.9%氯化鈉溶液里,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尿激酶溶栓,在12h內患者進行的尿激酶溶栓基礎上治療完畢后,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治療。
計算并統計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情況,然后觀察患者出現并發癥的情況,并將兩組患者的治療相關情況進行比較。
將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的相關資料數據錄入到表格中并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若得到的P<0.05則表示進行對比的數據之間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75.00%,而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5.00%,兩組以上數據對比,差異存在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僅為2.5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2.50%,兩組差異較大,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急性心肌梗死為臨床常見且嚴重的心血管系統疾病,該疾病具有起病突然、進展迅速、病情兇險等諸多特點,對患者造成較大的身心傷害,同時使健康安全遭受極大威脅。該疾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如何提升對此類疾病患者的救治效果一直是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病之后,應當及早給患者開展有效的治療,以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增多,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研究進展。
在臨床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關鍵是恢復患者的心肌灌注[2],疾病的出現主要是由于患者動脈粥樣硬化,血液不順利流通而造成的氧氣供應不足,最后心肌由于缺氧而壞死。目前臨床中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主要方法為溶栓治療,通過進行血栓溶解,從而降低患者的痛苦,達到緩解病情,從而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的目的[3]。我們使用北京賽生藥業有限公司的注射尿激酶(uK)第一代溶栓劑[4],這種藥物沒有抗原性,可使纖溶酶原中的精氨酸一擷氨酸化學鏈斷裂,對纖溶酶原系統能夠起到激活的作用,直接使纖溶酶原轉化為纖溶酶,使血栓中的纖維蛋白凝塊溶解,使得血栓得到有效溶解[5-8]。早期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溶栓治療,能夠顯著緩解病情,效果佳。此外,臨床上要及時通過心電圖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檢測,這對于判斷病情是十分重要的[9]。
總之,在心血管內科中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治療中實施尿激酶溶栓治療,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10],并且可顯著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保證治療安全,顯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這種治療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