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欣
(山西省聞喜縣東鎮五四一總醫院,山西 聞喜)
高膽紅素血癥是指血液中膽紅素水平超出正常范圍的情況,在新生兒中,高膽紅素血癥具有較高的發生率,該疾病會影響患兒的健康發育,損害患兒的中樞神經系統,并可導致較多的相關并發癥發生[1]。為了使患兒更加健康的成長,必須要對高膽紅素血癥進行及時有效的干預,使膽紅素水平能夠盡快降低,促使患兒黃疸得以盡快消退[2]。患兒治療期間,良好的護理干預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本研究主要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接受早期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進行了分析探討。
本研究共選取研究對象60例,均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對這些患兒進行隨機分組,具體如下:(1)對照組納入患兒人數為30例,其中有男患兒16例,女患兒14例,患兒年齡區間為0-28d,平均年齡(13.20±3.17)d;(2)干預組共選擇30例患兒,其中有男患兒共有17例,女患兒共有13例,患兒的年齡區間為0-28d,平均年齡(13.51±3.26)d。對比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處于均衡水平,具有較高的對照研究價值。所有患兒的病情均得到臨床確診,且將患有嚴重臟器功能疾病的患兒排除。患兒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患兒接受的為常規性護理,主要是確保患兒符合接受藍光照射治療的指征,給予相應的治療;采取母嬰同室護理方法,指導母親給新生兒實施母乳喂養的方法;對新生兒家屬進行疾病知識、治療知識等的宣傳教育;每天對新生兒的體重、黃疸指數等進行相應的測量,做好記錄;每天給新生兒沐浴等等。在以上基礎上,對干預組新生兒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內容如下:(1)規范喂養:對于新生兒的喂養情況應當進行規范性指導,鼓勵對新生兒開展母乳喂養,讓新生兒和母親多接觸,多吸吮,鍛煉新生兒的進食能力,保證新生兒生長發育的營養所需[3]。對新生兒實施按需喂養的原則,一般新生兒吃飽后可以安靜入睡。讓新生兒及早吸吮母乳,使其出生半小時之內便能夠獲得所需營養。如果新生兒有效吸吮時間較長,超過半小時,則可以按需增加喂養量,滿足新生兒的營養需求[4]。(2)指導新生兒家屬每天對新生兒的睡眠時間進行認真記錄,對于每天睡眠時間不足20h的新生兒,應當將其作為重點照護的對象。采取有效的措施干預新生兒的睡眠,保證其每天睡眠充足。(3)指導患兒家屬對患兒進行正確的穿衣,保證患兒的衣物為柔軟舒適的棉質衣物,根據溫度對患兒的衣物進行適當增減,以枕后不出汗作為增減衣物的標準[5]。(4)對發生高膽紅素血癥的高風險新生兒應當進行重點篩查,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對于吮吸情況不佳的或是存在紅斑情況的新生兒,護理人員詳細向新生兒家屬進行這種情況發生原因的講解,并指導正確的母乳喂養方法,同時將其作為交接班的重點對象,在護理中對這類患兒情況進行密切關注和有效干預。(5)如果患兒符合接受藍光照射治療的指征,需要取得患兒家屬的信任和配合,順利對患兒實施藍光治療[6,7]。每天詳細觀察治療情況,進行患兒膽紅素水平以及黃疸消退情況的記錄。(6)早期游泳訓練:調整游泳室溫度為26℃-28℃,游泳水溫為38℃,每天在專人護理下,讓患兒戴頸部游泳圈游泳10-20min。游泳的水質應當保證清潔安全,同時在患兒的臍部貼好護臍貼,以防進水發生感染。(7)新生兒撫觸:對新生兒的撫觸由經過專業訓練的護理人員進行,護理人員應當保證手部清潔,指甲應當剪短。接觸新生兒之前應當保證雙手溫度適宜,避免對患兒造成寒冷刺激。護理人員通過專業手法,用指腹、手掌,對患兒進行輕柔的撫觸,每天撫觸2次,每次撫觸時間為10-15min。
對兩組患兒的以下各項指標進行統計對比:(1)兩組患兒在治療前后的膽紅素濃度變化情況比較。(2)兩組患兒的黃疸消退時間比較。
統計兩組患兒接受治療之前的膽紅素濃度水平,兩組處于同一水平,經過統計學分析,P>0.05,無統計學意義;而在接受治療以及護理干預之后,兩組的膽紅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干預組患兒的膽紅素水平降低幅度更大,組間差異存在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膽紅素濃度水平對比結果(±s)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膽紅素濃度水平對比結果(±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P干預組 30 332.01±69.48122.54±23.17 <0.05對照組 30 329.28±70.34164.79±30.26 <0.05 P>0.05 <0.05
干預組患兒黃疸消退時間平均為(5.23±1.08)d,對照組平均為(7.64±1.37)d,前者用時更短,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中發生率較高的一類病癥,通過對該病癥出現的原因進行分析,認為主要是由于新生兒具有較強的血腦屏障通透性,使得新生兒血液膽紅素濃度發生明顯升高,而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到中樞神經,會導致核黃疸情況出現,一些病情嚴重的患兒,會發生中樞神經損傷,使患兒出現一些后遺癥,影響患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同時也會增加患兒家長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8,9]。而要想讓高膽紅素血癥對新生兒的不良影響降至最低,必須要及早對患兒采取有效的治療以及護理干預措施。本研究通過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措施,內容包括規范喂養、睡眠干預、藍光治療、新生兒撫觸、早期游泳訓練等等,結果顯示,該組患兒的膽紅素濃度得到有效降低,黃疸消退時間得以縮短,各項觀察指標均優于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中開展綜合全面的早期護理干預,能夠使患兒的病情得到更快轉歸,對促進患兒健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