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軍
(四川省第二中醫院,四川 成都)
消化性潰瘍是人群中的高發疾病,胃酸過多、幽門螺桿菌感染等都是疾病發生的常見原因。另外,飲食不科學、長期處于精神緊張狀態、長期熬夜、吸煙酗酒等都會在消化性潰瘍的發生、發展中起到推動作用[1,2]。該疾病以藥物治療為主,常規西醫療法主要是給患者使用阿莫西林、奧美拉唑等藥物,以達到殺滅幽門螺桿菌、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等作用[3]。但是臨床研究表明,西藥療法容易復發,且有較多的副作用,療效并不理想。隨著對中醫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中醫辨證治療在提升療效方面有顯著效果。本文主要觀察探討了中醫內科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效果。
研究時間范圍為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研究對象為12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所有入選患者均在本院接受治療,并根據不同的治療方案進行分組:(1)研究組(中醫內科療法)入選60例患者,男性和女性人數分別為38例和22例,最大年齡的患者70歲,最小年齡的患者22歲,中位值(45.67±5.98)歲;患病時間最長的為3.5年,患病時間最短的為半年,中位數為(1.53±0.47)年;(2)對照組(西醫療法)60例患者中,有35例男性患者和25例女性患者,年齡區間介于20-69歲,年齡平均值為(45.93±5.62)歲;患病時間0.5-4年,中位數為(1.62±0.50)年。對比兩組的各項一般資料,均顯示P>0.05,無統計學差異,均衡可比。將患有惡性腫瘤、存在臟器功能異常、存在其他消化系統疾病、對治療藥物有禁忌癥的患者排除。患者均對治療方案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對照組
該組患者接受西醫藥物治療,方案如下:給予患者口服奧美拉唑,40mg/次,1次/d,阿莫西林0.5g/次,2次/d,克拉霉素0.25g/次,2次/d。以上方案治療2周,從第15d開始,給予患者口服奧美拉唑,1次/d,40mg/次,該方案治療2周。總療程共4周。
1.2.2 研究組
對該組患者實施中醫辨證分型,之后給予中醫內科療法,具體如下:(1)給予患者飲食療法,脾胃虛寒型的中醫飲食原則為溫中健脾,和胃養氣,可以給患者食用蓮子羹、羊肉粥等,禁食寒涼食物;對胃陰虛證患者,飲食應當富含營養,且清淡,容易消化,如松子仁粥、百合粥等;若患者有便秘癥狀,可以喝一些溫蜂蜜水,飲食以清淡為主,禁食葷腥;若患者肝胃郁熱,則可以給患者多吃一些纖維素含量較高的水果、蔬菜,還可以給患者吃小米粥、荸薺、蓮子等清肝和胃食物;若患者屬肝氣犯胃證型,可以吃洋蔥、白蘿卜湯等疏肝理氣的食物,避免吃生冷、葷腥類食物[4,5]。(2)給予患者中藥復方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藥物主方組成包括麥芽糖32g,桂枝15g,白芍20g,大棗、黃芪、生姜各10g,炙甘草6g。對于胃陰虛證患者加15g麥冬,12g山藥,10g蜂蜜;對于存在口干口苦癥狀的患者,去掉方劑中的桂枝,加20g蒲公英;對于有胃下垂、胃黏膜脫垂情況的患者,加18g升麻,15g柴胡;對于有反酸情況的患者,加22g煅瓦楞子,15g烏賊骨;對噯氣泛酸癥狀的患者,加22g黃連,18g吳茱萸;對于納差患者,加20g神曲,15g焦山楂;對嘔血、黑便患者,加25g三七粉。以上藥物用1000mL清水煎出400mL藥汁,每天1劑,藥汁分早晚兩次溫服。給予患者為期4周的治療。
(1)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按照《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進行療效的判定[6],對于癥狀完全消失,證候積分比治療前減少95%以上,潰瘍面完全愈合的認定為臨床痊愈;對于證候積分減分率在70%-94%,潰瘍H2期愈合的認定為顯效;對于證候積分減分率30%-69%,潰瘍H1期愈合的認定為有效;未達到以上目標認定為治療無效。(2)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使用SPSS20.0軟件作為處理各項研究數據的工具,使用P<0.05代表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組間對比,P<0.05,研究組療效明顯更優。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統計結果[n(%)]
見表2。

表2 統計對比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n(%)]
辨證施治是中醫治病的重要特色。中醫認為,同一疾病會有不同的癥狀表現,而不同疾病也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癥狀,因此需要結合患者疾病類型、癥狀體征、患者體質等綜合判斷,確定更為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7,8]。本研究對消化性潰瘍患者分別采取西醫療法以及中醫內科療法治療。結果顯示,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療效更優,不良反應更少。其中中藥方劑里的黃芪補氣固表,桂枝、芍藥抗菌消炎、鎮痛,生姜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大棗補中益氣,炙甘草補脾和胃[9,10]。諸藥合用,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預防疾病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