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夏林
(河北省高邑縣醫院骨二科,河北 高邑)
跟骨關節內骨折是由高處墜傷、擠壓傷所致的常見骨折類型,常與脊柱骨折、骨盆骨折、腹傷等一同發生,患者在發病后會出現足跟部疼痛、腫脹、瘀斑的情況,為了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表現,需要對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進行及時的治療。現階段針對移位的跟骨關節內骨折需要開展手術治療,從而有效降低非手術治療所帶來的致殘風險[1]。以往我國在治療跟骨骨折時主要以外側“L”型入路為主,經臨床實踐表明其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但是容易出現軟組織并發癥,跗骨竇入路屬于微創療法,可以將關節面直接地顯露出來,治療效果較高,并且可以降低切口并發癥發生率,是當前重點研究課題,但是尚無跗骨竇入路的內固定方法。所以本文實施跟骨鋼板改良術對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進行治療,分析最終的治療效果。
參加此次研究的30例患者均符合跟骨關節內骨折診斷標準,骨折原因主要集中在墜落傷、交通傷、重物砸傷等方面,在收錄患者資料數據時,排除免疫系統異常、凝血功能障礙、手術禁忌證、重大器質性病變、資料不完整、中途退出、不簽署知情同意書的病例樣本。將30例患者均等分為兩組(對照組、實驗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符合醫學實驗的開展需求,此次研究實驗的開展獲得了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采用常規復位與固定法,主要是在局麻處理后,經過跟骨結節的跟腱止點將2根斯氏針向關節面內打入,之后在X線輔助下將關節復位,最后完成石膏固定工作。
實驗組落實改良鋼板內固定術,在改良鋼板時不僅要確保后關節的平整性,同時也要分析跟骨B?hler角恢復與跟骨骨折的預后情況,具體應該剪除常規跟骨外側鋼板的后下水平分支,確保跟骨外側鋼板的外形與跟骨上緣形成具有一致性,以便其在入路階段可以順利插入,防止復位丟失。在手術前需要適當抬高患者的患側肢體,用冰袋對其進行冷敷處理,如果患者出現明顯的骨折移位情況,需要先進行閉合復位,之后開展患肢壓迫處理,針對無法復位且伴發皮膚壞死、皮膚缺血的患者,需要對患者進行緊急手術,具體采用的手術方法如下:首先,需要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常規消毒鋪巾處理,將患者調整至仰臥位,在跟骨外側做一個L型的延長切口,在切口處要依次將患者皮膚、皮膚組織、筋膜組織、骨膜切開,之后將跟骨外側作為沿線頓性剝離骨膜,將跟骰關節、距下關節充分暴露在手術視野下,在這一階段需要對患者的腓腸神經加強保護,將皮瓣向兩側牽開,使其翻開,用克氏針來阻擋皮瓣,進一步拓展線路面,使得距跟外側韌帶、跟腓韌帶切斷,并將骨外側壁掀開,使關節面顯露出來[2]。其次,需要探尋骨折線,詳細掌握關節面處的骨折情況,在直視作用下借助手法對跟骨骨折關節面進行整復,確保其與解剖學復位要求相符,使B?hler角恢復正常,并且在骨折塊處用克氏針進行固定,維持好復位,如果患者骨折受到嚴重壓縮,存在較大的空腔,需要選擇自體髂骨在跟骨復位間隙中植入。再次,在C型臂X光機檢查證實關節面,跟骨結節關節角及跟骨外形在復位成功后,需要用生理鹽水在術野上進行沖洗,之后依據骨折類型進行跟骨鋼板預彎塑形,對內固定進行處理,注意避開骨折線,將螺釘擰入其中,如果患者骨折部位出現嚴重性粉碎,不僅需要用鋼板進行外固定,同時在固定時應該選用螺釘進行輔助。最后,在各個方向中借用X線觀察骨折復位情況,將鋼板固牢,并且要在切口處放置引流條,將切口逐層縫合開展加壓包扎處理[3]。在手術結束后,需要給予患者預防性抗生素,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風險,在術后2-3d應該將引流片拔除,術后14-21d內進行拆線處理。除此之外,在患者手術結束后應該依據患肢腫脹程度來制定功能鍛煉方案,如果患者癥狀較輕,在手術結束后的2d內就可進行關節功能鍛煉,如果患者腫脹程度嚴重,應在2周后進行下床活動[4]。
(1)臨床治療有效率:患者足跟骨骨折愈合效果佳,無并發癥視為顯效,患者足跟骨骨折愈合效果良好,存在輕微并發癥視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指標視為無效,臨床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踝-足功能評分:采用醫院自制評分量表,總分值為100分,分值越高,患者踝-足功能評分越優。
借助SPSS23.0處理本文資料數據,臨床治療有效率、踝-足功能評分在臨床上以計數資料、計量資料表示,分別開展χ2檢驗、t檢驗,結果以%、±s表示,組間數據是否存在統計學差異以P值進行判定,P<0.05證明組間存在統計學差異。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踝-足功能評分(±s)

表2 兩組患者踝-足功能評分(±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n=15) 45.12±2.98 89.63±4.17對照組(n=15) 45.23±3.01 70.12±3.98 P>0.05 <0.05
跟骨是構成足弓的重要關節,支撐人們的正常生活與工作,所以一旦其受損,就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目前在臨床上常見的骨折類型為跟骨關節內骨折,其中傳統固定與復位工作不利于跟骨、周圍關節功能的康復,所以為了取得良好的療效,需要開展跟骨鋼板內固定術。通過分析歷年來的手術經驗發現,除了開放性骨折外,不易對患者進行急診手術,而是應該在患者手術結束后,通過針對性的處理消腫后進行手術,具體可以采用皺紋試驗將患者的患足從跖屈位向背伸位推至,以此來觀察患足、踝外側皺紋處的形成狀況,如果生成皮膚皺褶,可以安排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從而有效預防并發癥的出現[5,6]。另外,在術后應該分析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在術后容易出現切口皮膚感染,并且在病菌的影響下會在術后晚期引發距下關節炎,為了有效降低傷口感染的發生風險,在手術結束后需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抗感染治療,以此來取得良好的手術治療效果,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7,8]。
綜上所述,跟骨鋼板內固定治療跟骨關節內骨折的臨床療效顯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踝-足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患者在短時間內恢復到健康狀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