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紅
(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東鎮五四一總醫院,山西 聞喜)
產后出血為產科發生率較高且風險性高的并發癥,是導致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對產婦產后恢復、健康安全都構成較大的不良影響。一旦發生產后出血,產婦在心理上會產生極大的恐懼感,而不良心理情緒又可產生應激反應,導致病情加重,對臨床救治產生阻礙作用,從而降低救治效果[1,2]。為此,加強對產后出血產婦的臨床護理對于提升止血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給予產后出血產婦科學、系統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對自身病情的認識,緩解產婦的不良情緒,提升其對醫護人員工作的配合程度,從而提升救治效果[3]。本研究主要分析探討了在產后出血產婦臨床護理中應用健康教育的價值。
研究對象為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分娩的產婦共計100例,所有入選產婦均發生了產后出血情況。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對患者實施分組對照:(1)對照組(常規護理)共有患者50例,年齡區間為22-40歲,中位年齡為(28.3±4.2)歲;孕周區間為37-41周,平均孕周為(39.1±1.1)周;分娩方式:有30例產婦實施自然分娩,有20例產婦實施剖宮產。(2)研究組(常規護理+健康教育)共有患者50例,年齡區間為21-38歲,中位年齡為(28.5±3.7)歲;孕周區間為37-40周,平均孕周為(38.9±0.7)周;分娩方式:有31例產婦實施自然分娩,有19例產婦實施剖宮產。兩組產婦的各項一般資料均衡可比。
對照組產婦僅接受產后出血的常規性護理,而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還對患者加強健康教育,內容如下:
1.2.1 心理健康指導
產后出血發生突然,變化較快,病情兇險,因此產婦容易出現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當積極和產婦進行溝通,對其情緒變化加強觀察,結合產婦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情緒安撫和心理疏導,期間保證態度親切,語氣溫和,充滿耐心,使產婦對護理人員產生信任感和依賴感,從而放松情緒,更好地進行治療配合[4]。
1.2.2 個性化健康教育
產婦入院時,對其加強各項常規檢查,并詳細了解產婦的妊娠情況、既往病史和現病史,對可能發生產后出血的高危產婦進行篩查,結合其文化水平、分娩知識及并發癥等知識的了解程度、實際病情等,為其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健康教育內容主要有導致產后出血的誘發因素、產后出血的發生及發展等知識、產后出血處理方法、預后等,并對產婦及家屬進行護理流程的講解,讓其做好心理準備,更好地進行護理配合[5]。對產婦提出的各種疑問,護理人員應當耐心的給出科學專業的解答,消除產婦心中疑慮,糾正錯誤認知,提升產婦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6]。產婦發生產后出血后,應當及時進行有效處理以控制出血。該階段,護理人員需要在產婦身旁做好對產婦的情緒安撫工作,發自內心的關心、關愛患者,使其能夠盡量放松情緒,樹立治療信心。另外,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讓產婦家屬給予產婦更多的家庭溫暖,多關心、安慰、陪伴患者,為其提供精神支持,從而使患者的焦慮、恐懼、不安情緒得到緩解[7]。還需要對患者加強生活指導,如讓其采取正確的體位,避免長期仰臥導致子宮過度后傾;告知患者應當做好個人衛生工作,衛生護墊、產褥墊等及時更換,防止發生感染等并發癥;讓產婦加強休息,保證較長的休息、睡眠時間,合理飲食,加強營養,以盡快補充產后出血導致的機體損耗,促進產后恢復[8]。
進行以下指標的組間對比:(1)兩組的止血成功率;(2)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況,評價工具包括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分越高,患者心理狀況越差;(3)兩組的護理滿意度。
研究數據統計學處理工具使用SPSS18.0軟件,其中計量資料表現形式為(±s),檢驗方式為t檢驗,計數資料表現形式為(%),檢驗方式為χ2檢驗,P<0.05代表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顯示,研究組的止血成功率達到了100.0%(50/50),略高于對照組的96.0%(48/50),但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均相近,均P>0.05,護理后,研究組以上兩項指標評分均比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況對比[(±s)/分]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況對比[(±s)/分]
組別 例數(n) SAS評分 SD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50 54.7±6.5 32.6±3.3 53.6±5.2 33.9±2.7對照組 50 54.2±5.8 40.9±4.8 54.1±5.8 42.6±3.9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100.0%,對照組僅為80.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產后出血情況兇險,對產婦的生命安全造成較大威脅,因此需要及時給予有效救治[9]。而要想提升對產婦的救治效果,還需要加強臨床護理,其中健康教育為產后出血護理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健康教育,可以提升產婦對產后出血的認識,糾正錯誤認知,緩解其焦慮、恐懼心理,讓產婦掌握正確健康的生活方式[10]。這對于提升止血效果,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促進其產后恢復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