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
[河南省中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經過相關調查結果顯示,當前患有月經不調疾病的患者數量相當龐大,并且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嚴重危害著女性的身體健康,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1]。月經不調主要指女性月經不規律,表現為月經周期、月經經期不正常和月經量異常[2]。常見的有月經先期、月經后期、月經先后無定期、月經量過多、過少、經期延長、閉經等[3]。雖然這種情況比較常見,很多患者容易忽視,但是作為一種疾病需要引起廣大患者的重視,一旦發現疾病存在要及時就醫接受治療。本文用中醫婦科周期療法治療月經不調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
將本院在2018年下半年收治的月經不調患者共計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已經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符合研究條件,將全部患者分組:觀察組(40例)與對照組(40例)。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為20-49歲,患者中位年齡為(26.0±11.2)歲,病程為5個月-8年,平均(25.00±1.00)個月。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17-47歲,中位年齡為(26.0±11.0)歲,病程為7個月-8年,平均(26.52±1.00)個月。比較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較性。
對照組:采取西醫常規治療方法進行治療,給患者實施止血、消炎、類固醇激素治療及對癥治療等。
觀察組:應用中醫藥治療,主要治療原則為“急則治其本,緩則治其標”,如經血暴下,要先止血,癥狀緩解后,再審證求因治其根本。中醫周期療法是將月經周期分為四期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為:
1.2.1 經后期(卵泡期)
治療方法以滋腎養血、調補沖任、促卵泡發育為主,應用左歸飲、養精種玉湯、歸芍地黃丸加減治療。藥用:10g當歸,10g白芍,15g菟絲子,10g山藥,15g枸杞等。
1.2.2 經間期(排卵期)
治療主要以滋腎助陽、行氣活血、促卵子排出為主,應用毓麟珠加減治療。藥用:12g當歸,12g白芍,10g川芎,10g人參,10g白術,15g熟地,10g炙甘草,10g鹿角霜,10g巴戟天,10g桃仁等。
1.2.3 經前期(黃體期)
主要以溫補腎陽、益氣養血、促黃體成熟為治療方法,應用二仙湯、金匱腎氣丸加減治療。藥用:10g仙茅,10g淫羊藿,10g當歸,10g巴戟天,10g桂枝,10g山萸肉,10g肉蓯蓉等。
1.2.4 行經期
因勢利導以通為主,治宜活血調經,予四物湯合逍遙散加減治療。藥用:12g當歸,12g白芍,15g熟地,10g川芎,9g柴胡,10g香附,10g陳皮等。同時囑患者保持心情舒暢,適寒溫,節房事等。一個治療療程為3個月經周期,2個療程后觀察治療效果。
痊愈:經過治療后患者月經周期恢復正常,經量、經色均在正常范圍內;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月經周期趨于正常,經量、經色也趨于正常;好轉:經過治療后患者的月經周期有不同程度的調整,經量、經色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疾病沒有任何改變,甚至加重。
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做數據的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應用χ2進行檢驗,根據數據反映的情況進行理性評估。若得到的P<0.05則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經過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7.50%,觀察組顯著好于對照組,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n(%)]
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2.50%)顯著低于對照組(22.50%),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月經周期是一種周期性反應,與之有密切聯系的是人體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神經內分泌。當前社會發展迅速,女性在社會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在快節奏的生活水平下,人們的生活壓力和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多種因素導致出現月經不調的女性越來越多[4,5]。而如果長時間的月經不調不但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還會影響女性的心理健康。在西醫學中,治療月經不調的主要方法為對癥治療和類固醇激素治療,但是經過我們的長期觀察發現這種治療方式副作用較大,療效受限,多數患者不能接受。而近年來中醫治療疾病受到百姓的歡迎,中醫學理論認為“經本于腎”、“經水出諸腎”,腎是沖任之本、氣血之根,與胞宮聯系密切,與腦髓相通,是五臟陰陽的根本。因此,腎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多位點與月經聯系密切[6,7]。利用周期性的特點應用中醫婦科周期療法治療,就是分別在月經周期中的卵泡期、排卵期、黃體期、行經期采取階段性、周期性、序貫用藥的一種治療措施[8,9]。這種治療措施就是調補腎陰腎陽,腎之陰陽氣血協調平衡以促進月經四期的正常轉化。經過分析顯示:助陽補腎藥菟絲子、巴戟天、肉蓯蓉、仙茅等有增加大白鼠垂體、卵巢、子宮重量的作用,還可以促進黃體功能,對初老或去勢大鼠E2、FSH、LH水平有提高作用。在排卵期、排卵前加入活血化瘀藥治療,具有增加卵巢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環的功效,能增加子宮靜脈血中的前列腺素,使卵巢周圍平滑肌收縮,使發育成熟的卵泡加速排卵。因此,中藥周期療法對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影響是非常廣泛的[10,11]。
總之,應用中醫婦科周期療法治療月經不調的效果佳,具有效率高、不良反應少,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的特點,廣受好評。因此,中醫周期療法對于治療月經不調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為今后在臨床應用提供借鑒[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