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養星
(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山西 長治)
腦梗塞俗稱中風,是急診科較常見的缺血性腦卒中危急重癥,該病癥發病主要是因腦血栓或腦栓塞所致,一旦發病,即使經過有效搶救,患者仍將有可能留下不同程度的失語、偏癱等后遺癥,且患者的臨床腦梗死癥狀極易大范圍多次復發[1]。由于該病癥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肢體無力、頭暈目眩、步態不穩、惡心嘔吐等,且具有起病急,病情發展快等特點,需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以阻止病癥對患者腦組織造成的繼發性損傷[2]。本文探究分析給予腦?;颊卟捎弥嗅t辨證療法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及應用意義。
選擇的臨床研究對象84例為本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需行治療的腦梗塞患者,將其以每組42例隨機均分為常規治療組與聯合治療組。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情況,見表1,P>0.05,無統計學差異。

表1 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情況
常規治療組僅給予患者臨床常規西醫治療方案,聯合治療組則給予患者臨床常規西醫治療聯合中醫辨證治療方案。
常規治療組西醫治療方法[3]:①給予患者行靜脈輸入營養物質以及吸氧治療,以維持其體內酸堿平衡與水電解質平衡;②給予患者行抗血栓形成、清除氧自由基、血液循環改善以及降低顱內壓等藥物治療。2周為1個療程,患者需連續治療2周。
聯合治療組:一是予患者的常規西醫治療方法同常規治療組患者一致。二是給予患者行中醫辨證治療方法[4-6]:①氣虛血瘀型:予患者補陽還五湯治療,其處方為地龍(去土)、桃仁、紅花、川芎各3g,赤芍5g,當歸尾6g,黃芪(生)120g。②痰熱腑實型:予患者桃仁承氣湯加減治療,其處方為:丹皮、當歸各6g,瓜蔞、芍藥、芒硝各8g,黃芩、大黃各12g。③陰虛風動型:予患者鎮肝熄風湯治療,其處方為:茵陳、生麥芽、川楝子(搗碎)各6g,天冬、玄參、生杭芍、生龜板(搗碎)、生牡蠣(搗碎)、生龍骨(搗碎)各15g,生赭石(軋細)、懷牛膝各30g,甘草45g。以上各方,加水煎煮,濾渣取汁,患者每日1劑,分兩次飯后溫服。2周為1個療程,患者需連續治療2周。
觀察分析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療效標準[7]:兩組患者均通過NIHSS量表評估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狀態。
觀察分析治療后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主要指標有:基本治愈、顯效、有效、無效。療效標準[8]:①基本治愈:經治療后,患者NIHSS評分降低>90%,且后遺癥狀基本消失。②顯效:經治療后,患者NIHSS評分降低70%-90%,且患者后遺癥改善明顯,病殘程度僅為1-3級。③有效:經治療后,患者NIHSS評分降低25%-69%,且后遺癥有所改善。④無效:經治療后,患者NIHSS評分降低<25%或有所增長,且后遺癥無任何改善。
本次分析中所涉及的觀察指標數據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3.0進行分析處理,若組間各指標對比結果P<0.05時,則表明存在統計學差異;若P>0.05,則表明無統計學差異[9]。
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對比,見表2,治療前,兩組患者NIHSS評分對比,P>0.05,無統計學差異;治療后2周及3個月,聯合治療組均優于常規治療組,且組間NIHSS評分指標對比結果P<0.05,表明存在統計學差異。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對比(±s,分)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2周 治療后3個月常規治療組 42 6.29±2.05 5.51±1.24 4.64±1.24聯合治療組 42 6.53±2.04 3.40±0.75 3.08±0.59 P- <0.05 <0.05 <0.05
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見表3,聯合治療組明顯高于常規治療組,且組間治療有效率指標對比結果P<0.05,表明存在統計學差異。

表3 治療后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中醫學認為腦梗塞屬于“中風”范疇,其發病主要是因患者飲食不節,而致其脾失健運,中氣虧虛,氣虛血滯,聚濕生痰,經絡阻滯,且蒙蔽清竅。臨床根據患者病因病機及臨床癥狀,將該病癥分為3種證型,即氣虛血瘀型、痰熱腑實型及陰虛風動型[10]。
本次分析結果表明,較于接受常規西醫治療,接受中醫辨證療法治療后的患者,其臨床療效更優,更利于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改善。分析結果提示,針對患者不同證型,予其不同方劑治療,其針對性更強,且諸藥奏效,可起到滋陰清熱、通絡活血、補益元氣、鎮肝熄風之功效,從而對患者腦組織起到保護作用[11]。
綜上所述,給予腦梗患者臨床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再行中醫辨證療法進行治療后,獲得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該治療方案較于單一的常規西醫治療,臨床療效確切,且安全性更高,更利于患者腦部功能障礙的有效改善,促其快速康復[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