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煥,邢勤勤,馬華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醫院,河南 漯河)
新生兒肺出血屬于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中較為常見的急重癥之一,系由感染、缺氧及低體溫等因素引起的肺葉大量出血,病情兇險,具有極高的死亡率[1]。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新生兒肺出血的死亡率高達50% 以上[2]。臨床通常將患兒置入重癥監護病房接受治療,而為了有效降低患兒死亡率,提高其存活率,治療期間配合積極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本次研究就重癥監護護理干預在新生兒肺出血中的應用效果展開專項調查,取得較為滿意的成績。
60 例新生兒肺出血患兒均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住院病例,均符合《實用新生兒學》的相關診斷標準[3],且經臨床檢查與影像學檢查確診;研究經患兒家屬知情同意,且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其中男性患兒33 例,女性患兒27 例,日齡在1-13d,日齡均值(4.5±1.3)d;其中足月兒17 例,早產兒43 例;按原發病劃分:圍產期窒息23 例,敗血癥17 例,新生兒肺炎12 例,其他8 例。參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將患兒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30例。兩組患兒的性別、日齡及原發病等運用SPSS 軟件分析,均P>0.05,可比價值明顯。患兒家屬對于本次研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給予常規用藥護理,實驗組則接受重癥監護護理干預,內容具體:①病情監測:患兒轉入重癥監護室后加強巡視,密切監測患兒包括體溫、心率、血壓及呼吸等在內的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若發現患兒有呼吸暫停、皮膚出血點及口咽部有血性分泌物等癥狀時應警惕病情的加重,要及時報告醫生處理,最大限度地保障患兒的安全[3];②呼吸道護理:肺出血新生兒通常需要行氣管插管,并使用呼吸機輔助通氣,在對患兒實施機械通氣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密切觀察氣管導管的插入情況,若管道中出現積水或氣道內有痰液,則要立即清理,保持患兒的呼吸道通暢;吸痰時應注意時間與吸痰器的吸力調整,避免損傷患兒的氣道黏膜,同時應當保證嚴格的無菌操作;另外,需要對呼吸道分泌物的顏色、性質、量等加強觀察和記錄,并做好痰培養和藥敏試驗,盡量避免患兒發生感染;③保暖與飲食護理:控制重癥監護病房施以的溫濕度與光線,保持患兒的體溫,避免發生低體溫情況,以減少機體耗氧量,并減少能量消耗,確保患兒的舒適度;對于無嘔吐癥狀的患兒,可通過鼻飼的方式喂其牛奶,若患兒存在嘔吐癥狀,則可通過靜脈輸注的方式來為患兒補充營養[4],以此保證患兒機體生長所需營養,提升其機體免疫力;④預防感染:醫護人員與家屬在進入重癥監護室時均應做好消毒措施,戴帽子口罩、穿隔離衣及換鞋等,醫護人員在執行各項醫療操作時亦應嚴格洗手并消毒,避免一切醫源性感染,降低患兒感染的風險;對留置針、插管等均要密切觀察,若局部皮膚出現紅腫則要給予相應的處理;⑤加強并發癥觀察及護理:機械通氣過程中,患兒容易發生皮下氣腫、氣胸等氣壓性損傷,護理過程中需要對患兒的呼吸情況、胸廓活動情況、患兒精神狀態、皮膚顏色、末梢循環情況、氣道壓力、有無人機對抗等諸多情況進行密切的關注,對于發現的異常情況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及時通知醫生進行有效處理。
對比兩組肺出血停止時間、上呼吸機時間、住院時間及家長滿意度的差異,滿意度以問卷調查表進行評估,采取百分制評分法,分值與滿意度呈正相關關系,其中>85分為非常滿意,65-85分為滿意,<65分為不滿意,將非常滿意與滿意統計入總滿意中。本研究共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60份,全部收回,且均為有效問卷。
本次研究獲取的數據均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并通過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以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兒的肺出血停止、上呼吸機及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二者差異運用統計學分析,顯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肺出血停止、上呼吸機及住院時間對比(±s)

表1 兩組患兒肺出血停止、上呼吸機及住院時間對比(±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肺出血停止時間(h) 上呼吸機時間(d) 住院時間(d)實驗組 30 5.5±1.2a 3.3±1.6a 13.1±1.0a對照組 30 6.9±0.9 5.1±1.3 17.4±2.7
實驗組的家長總滿意率為96.7%,對照組的為73.3%,實驗組的家長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之間的差異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家長滿意度對比[n(%)]
新生兒肺出血是兒科臨床較為嚴重的綜合征,病情兇險,且變化迅速,有著較高的死亡率。近年來隨著機械通氣加氣管內注入藥物治療,使得本病的存活率得到明顯增高,而在治療過程中配合特殊的護理干預,對提高臨床療效意義重大[6]。為此,近年來對此類患者的臨床護理越來越重視,使得護理措施不斷得到優化,護理質量得到了更為顯著的提升。
為了更好地了解對重癥監護室中新生兒肺出血患兒采取護理干預措施的臨床效果,本研究以本院重癥監護新生兒肺出血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實施了分組對照。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實驗組實施重癥監護護理干預,包括病情監測、呼吸道護理、保暖與飲食護理及預防感染等,結果顯示,實驗組患兒的肺出血停止、上呼吸機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家長滿意度則高于對照組,以上各項指標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證實了良好的重癥監護護理干預措施對于新生兒肺出血患兒的重要性,給此類患兒的臨床護理提供了更多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對新生兒肺出血患兒施以重癥監護護理干預可有效縮短指標改善時間,提升治療效果,并獲取較高的家長滿意度,這對于促進患兒機體康復,減輕患兒家屬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降低糾紛事件的發生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