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張偉琴,石寶堂,馬筱瑜,郭艷梅(通信作者)
(1.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 基礎教學部,云南 昆明 650101;2.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 臨床二系,云南 昆明 650101)
蠕形螨(Demodex),俗稱毛囊蟲是永久性寄生的小型螨類。寄生于人體的蠕形螨主要有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兩種,通常寄生于人體的鼻、額、頰等毛囊或皮脂腺發達的部位,以皮脂腺分泌物、角質蛋白、宿主上皮細胞和細胞代謝物為食。因此,皮脂腺、毛囊發達,分泌旺盛的人為蠕形螨提供了一個適宜的生活環境。蠕形螨的致病性較低,輕者無明顯癥狀,重者可引起脂溢性皮炎、似毛囊炎、酒渣鼻、痤瘡、眼瞼緣炎等癥狀[1]。為了解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學生油性皮膚者蠕形螨的感染狀況,作者對其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
1.1 受檢對象。隨機抽取該校2017級臨床專業和檢驗專業的部分學生共984人,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查得其中油性皮膚者371人,年齡19-22歲,均集體寄宿。皮膚類型的判斷標準采用的是,在洗臉后如果很快就出油了,就是油性的;如果洗后皮膚一直很干,就是干性,否則就是混合性。
1.2 方法
1.2.1 問卷調查設計:問卷內容包括基本情況、飲食生活、衛生習慣、面部疾患、宿舍聚集情況等。
1.2.2 采用透明膠紙粘貼法檢測蠕形螨:叮囑受檢者在調查期間不可使用殺螨藥物。在檢查的前1天晚上睡前用溫水清潔面部,不使用任何護膚品,自然晾干后,剪取透明膠帶(約2 cm×5 cm)1條貼于鼻頭-鼻翼兩側-鼻唇溝,用手壓緊使其緊貼皮膚。次日清晨于粘貼部位適度擠壓,取下粘有大量皮脂的透明膠帶貼于干凈的載玻片上,做好標記送實驗室,用普通光學顯微鏡在低倍鏡下“弓”字鏡檢。
1.3 評價標準。鏡檢到蠕形螨任何一期(蟲卵、幼蟲、若蟲、成蟲)即可標記為陽性,并進行蟲種鑒定計數,未找到上述任一階段者為陰性。每張玻片由2名研究人員(1名教師,1名學生)共同檢查,防止漏檢、誤檢。感染率計算為感染人數與受檢總人數之比,感染度以統計1張陽性玻片查出蠕形螨蟲體的總和,1-8條為輕度感染(+),9-16條為中度感染(++),16條以上為重度感染(+++)。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與分析,采用卡方(χ2)檢驗分析蠕形螨感染的相關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蠕形螨感染蟲種及感染度。371人油性皮膚者中,蠕形螨的總感染率為40.43%。150人陽性者中混合感染的占比最大,三者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140,P<0.0 5),見表1。感染度以輕度為主,感染率為32.08%,占比為79.34%,不同感染度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158.954,P<0 .05),見表2。

表1 不同螨種的感染率

表3 不同性別、年齡蠕形螨感染率

表2 不同感染度所占百分比
2.2 蠕形螨感染性別、年齡分布。男、女生蠕形螨感染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944,P>0 .05)。19-20歲學生感染率43.84%,21-22歲學生感染率36.3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831,P>0 .05),見表3。
2.3 面部皮膚狀態與蠕形螨感染關系。面部皮膚光滑者的感染率為32.41 %,面部皮損者(如皮膚粗糙、痤瘡、丘疹等)的感染率為43.73%,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73,P<0 .05)。在面部有皮損的學生中,面部皮膚各組的蠕形螨感染率之間無統計學意義(χ2=2.544,P>0 .05),見表4。

表4 大學生面部皮膚狀況與蠕形螨的感染率
2.4 生活方式與蠕形螨感染關系。城鎮來源學生的感染率為35.16%(64/182),農村來源學生的感染率為45.5%(86/1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14,P<0 .05)。與他人共用洗漱用品者感染率為59.18%,獨用洗漱用者感染率為37.58%,二者差異顯著(χ2=8.243,P<0 .05)。常用洗面用品洗臉者感染率為38.71%,不常用洗面用品洗臉者感染率為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90,P<0.05)。1天洗面次數≤2次者感染率為44.49%,洗面次數≥3次者感染率為3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39,P<0 .05)。更換枕套、被套的頻率和是否睡過別人的床等生活習慣對蠕形螨感染無影響,見表5。
蠕形螨感染率各地差異較大,本次調查受檢的371名油性皮膚者面部蠕形螨感染率為40.43%,略高于韓艷娟等[2]報道的油性皮膚者面部蠕形螨的感染率34.4%。對于感染的蟲種來說,本次調查結果與文獻報道的一致[2-3],毛囊蠕形螨的感染率高于皮脂蠕形螨,這是由于毛囊蠕形螨一般是3-6個群體寄生于一個毛囊內,皮脂蠕形螨是單個寄生于皮脂腺內或毛囊內,寄生位置較深,不易用透明膠帶粘貼到。在油性皮膚者中,蠕形螨感染較為普遍,混合感染占比大(42%),以輕度感染為主,這與受檢者的膚質有關。男女生的感染率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說明性別對感染影響不大,這與大多數學者報道的普通人群的結果一致[4-5]。油性皮膚者蠕形螨的感染率與年齡無關,這可能與所選擇的特定人群有關。油性皮膚面部光滑者的感染率顯著低于皮損者,這是由于蠕形螨寄生后蟲體及其排泄物對皮膚的刺激,可引起寄生部位毛囊擴大,周圍血管擴張,細胞浸潤等,致使皮膚組織出現一系列病理改變和多種面部癥狀,提示蠕形螨感染與皮膚狀態呈正相關,對于面部有皮損的學生有必要進行蠕形螨檢查,不僅有利于早發現、早治療,還能防止感染加重和互相傳播。農村來源學生的感染率顯著高于城鎮,這可能與他們的家庭經濟條件和生活習慣有關。于生活習慣來說,與他人共用洗漱用品者的感染率與獨用者差異顯著,由于共用洗漱用品會增加蠕形螨交叉感染的機會。常用洗面用品與不常用者的感染率有顯著性差異,提示不常用洗面用品者用清水洗臉無法把面部皮膚洗干凈,毛孔中的油污、汗液不能被及時清洗,污垢長時間附著在皮膚就會使皮膚越來越油,毛孔擴大,給蠕形螨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1天洗面次數≤2次者感染率顯著高于潔面次數≥3次者,提示多次清潔皮膚有助于清除面部污垢,能降低蠕形螨感染的機會。睡過別人床的學生蠕形螨感染率與沒睡過的學生無明顯差異。

表5 個人生活習慣與蠕形螨的感染率
蠕形螨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進行傳播,大學生集體生活密切接觸頻繁,增加了蠕形螨感染的機會。應加強大學生的健康教育,盡量避免與患者及帶蟲者接觸,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因此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蠕形螨感染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