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惠琴
(珠海市衛生學校臨床醫學教研室,廣東 珠海 519000)
護理糾紛的發生率逐年增加,降低了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同時也降低了護理專業學生的從業志向[1]。為了降低護理糾紛的發生率,要注重護理專業學生思想品質。因此在護理專業教學中注重德育教學內容的滲透,不斷提升學生的品質,培養護理專業學生地從護志向。在護理教學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將德育教育內容逐漸地滲透于專業課程中,讓學生再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2]。鑒于此,本文選取110名護理專業的學生,探究多元化教學方式滲透德育教育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以從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間選取的110例中職院校護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按照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教學法滲透德育,觀察組采用多元教學法滲透德育,其中男10名,女100名,年齡16-18歲,平均(17.23±0.45)歲。所有學生的臨床資料分析,P>0.05。
1.2 方法。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教學法滲透德育,教師經常在專業課堂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活動,教師一味地向學生進行德育教學內容,學生德育學習效果一般。觀察組采用多元教學法滲透德育,具體如下:
(1)因材施教:教師要在授課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智力因素和心理特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教師在教學中要秉持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針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多關注學生。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揚主人翁精神,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同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思想,通過不斷地學習,加深學生對道德的認識,鞏固學生的思想品德。
(2)授課過程中聯合實際進行德育滲透:在護理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實際的臨床病例促進德育滲透。在臨床實際中,護理人員要注重自身責任感,樹立嚴肅認真的敬業精神,并且嚴格執行“三查七對”的制度,確保患者的安全。德育教學內容較為枯燥,單一傳授學生德育知識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對學生以后地從護志向有著不利影響。護理教師應在護理教學中逐漸地滲透德育,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更加喜愛從事的護理職業。
(3)以小組學習形式進行德育滲透:護理教師應為學生設置一個問題,并將班級內的學生劃分為小組,讓每個小組的學生進行熱烈地討論,表達學生各自的看法,護理教師總結學生的觀念,并告知學生護理人員正確的做法。在保證自己本職工作完成的情況下,感化患者,讓患者主動向護理人員道歉。
(4)直接滲透:在護理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加大真實案例的引入力度,以具體的案例幫助學生進行深度分析,了解事情本質,且同時為學生灌輸敬業精神、奉獻精神,鼓勵學生換位思考,確保學生從思想上予以轉變,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例如在臨床操作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無痛技術,降低患者肌內注射時感到的疼痛感,采用注意力轉移方法實現,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
(5)間接滲透: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僅要引入真實案例,同時也要就先輩們的奉獻精神、職業追求等理念、信仰予以宣傳,實現學生思想的提升,感悟先輩們的工作態度,從而實現學生的德育教育。教師應幫助學生逐漸培育職業道德素養,正確的認知護理職業,端正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態度,促使學生將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落實在實際工作中。

表1 學生德育滲透結果的總結分析
(6)隨機滲透:在護理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將護理專業知識予以傳授,促使學生掌握相應的實踐知識、理論知識,教師應在專業教學中不定期開展德育教學,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在學生剛接觸護理專業時,學生缺乏端正的態度,因此,教師應培育學生的人文關懷的理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使學生能夠在臨床實踐中,將自身對于病患的關懷予以表現,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7)時事滲透:教師應時刻關注時事新聞,了解護理工作者的新聞,提煉有價值的信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認知,進而內化成為一種職業行為,實現學生責任心的培育,確保學生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承擔責任。例如利用新冠疫情期間,醫護工作者的敬業精神、奉獻精神予以宣傳,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職業內涵。借助專業課教學豐富多彩的教育途徑――小組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PPT教學、微情景教學等方法,多學科教學滲透必將對德育滲透帶來巨大的助推作用。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學生的德育滲透效果。主要采用調查問卷開展有效調研,劃分為學習積極性、專業思想穩固、回報社會熱情、服務意識提升、遵守紀律、熱愛本專業工作等方面,通過教育前后滲透結果的比較,評價多元化教學方法在護理教學德育滲透中的價值。
1.4 統計學分析。將本研究的數據予以整理,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分析,經由t檢驗,臨床指標數據差異有意義(P<0.05)。
德育滲透前,兩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專業思想穩固、回報社會熱情、服務意識提升、遵守紀律、熱愛本專業工作等評分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德育滲透后,觀察組學生的德育滲透效果良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專業思想以及回報社會熱情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兩組學生的指標數據分析有明顯的差異,P<0.05,見表1。
護理是一門科學性、服務性很強的學科,理想的護理質量是護理技術和人文精神充分結合所產生的產物。良好地護理質量不僅僅表現在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上,同時也體現在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尊重上[3]。隨著人們對于護理質量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也增加了護理專業人員的壓力,為了培養學生地從護志向,應加強護理專業學生的德育教育[4]。傳統護理專業的教學方法過于注重護理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難以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整體素質以及品質,因此,要注重在護理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內容的滲透。采用多元化護理教學方式,通過不同的方式滲透德育知識,培養學生地從護志向以及職業素養[5-6]。在護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內容,能夠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護理質量,大大降低護患糾紛的發生率。本研究的實驗數據經過統計分析后,結果顯示:德育滲透前,兩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專業思想穩固、回報社會熱情、服務意識提升、遵守紀律、熱愛本專業工作等評分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德育滲透后,觀察組學生的德育滲透效果良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專業思想以及回報社會熱情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兩組學生的指標數據分析有明顯的差異,P<0.05。綜上所述,在護理教學中,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滲透德育,可以培養學生從護志向,幫助護理專業的學生樹立“以德從護”的思想,全面提升護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