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艷玲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庫爾勒醫院,新疆 庫爾勒)
CT對于掃描具有可以清晰像、能夠重復等優勢,所以,臨床中普遍應用。通常來說,分為平掃以及增強掃描,有些疾病選擇使用CT血管造影,通常平掃過程中病人選擇舒適的體位,就能夠獲得相應影像資料,然而采取增強掃描時,通常使用造影劑,進而保證造影較為清晰,增強CT掃描的效果。造影劑的使用可導致諸多不良癥狀[1]。隨時監測對病人的不良反應情況,并且按照病人情況制定出相應的護理與預防方法,成為臨床重視的工作內容。該報告中,抽取132例CT增強掃描碘造影劑不良反應病人給予研究,分別采取傳統護理干預以及開展相應的預防方法,整理如下。
抽取2019年收治的132例CT增強掃描碘造影劑不良反應病人給予研究,具體包括男76例、女56例,年齡19~77歲。平均分成兩組,對照組采取傳統護理干預,實驗組開展相應的預防方法,排除碘過敏、嚴重心腎功能障礙。通過分析所有病人的基本信息,差異不大(P>0.05),存在可比性。
對照組采取傳統護理干預,例如健康宣教、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心理干預等。實驗組開展針對不良反應的預防與護理方法,主要如下。
1.2.1 預防方法
(1)掌握病情。采用碘造影劑前需要全面掌握患者的病史,是否存在過敏癥狀。理論禁用,然而密切監測可慎用:心、肺及腎臟疾病、急性胰腺炎、巨球蛋白血癥、癲癇等。以下慎用:呼吸道損害、皮膚疾病;多發性骨髓瘤;脫水;糖尿病高危;重度腦動脈硬化;小兒與老年[2]。
(2)碘過敏試驗。操作前,必須全面仔細詢問病史,對于過敏者嚴禁,對于過敏病人必須謹慎實施,此外,還必須嚴格監測,提前做好搶救護理的相關工作。主要內容如下:①試驗前:病人必須禁食6~10 h;②試驗:造影前0.5 h,給予靜脈推注碘帕醇,監測病人是否出現過敏癥狀;③監測碘過敏反應:必須嚴格仔細,有時過敏臨床表現并不明顯,極易出現忽視。注射結束15 min后,沒有出現嘔吐,頭暈、心悸等不良癥狀,明確為陰性者才可以開展CT增強掃描[3]。
(3)滲漏的預防。CT增強掃描屬于一種短時間內,迅速把很多的造影劑注射至靜脈中,會對血管產生明顯的損害,極易導致造影劑滲漏,破壞皮下組織,進而出現顯著的腫脹,嚴重時會產生皮下組織壞死,從而導致身體器官功能異常,可加劇病人的疼痛,因此,必須預防滲漏的出現。注射時盡可能選擇較粗、彈性強的大血管,如肘正中靜脈、手背靜脈等。老年病人穿刺位置盡可能選擇前臂正中靜脈[4]。
1.2.2 不良反應的干預
(1)注射造影劑時,應該堅持先快后慢的原則注射,應該按照血管的彈性、粗細、病人的具體病情與年齡情況隨時進行調控。開始注射的5~10 mL應該緩慢,然后可增加注射速度,然而注射過程中,必須嚴格監測病人的反應,及時調整速度,如果出現過敏反應或滲漏,應該及時結束注射,進行積極有效的搶救工作。應該將對于病人的護理工作深入到每個步驟,不僅對病人開展詳細系統的監測,在病人使用造影劑前不產生的反應,使用后出現,同時病人感覺較為異常,給予有效的處理。尤其要高度重視老齡與危重病人進行CT增強掃描時的護理工作,可給予心電以及血壓監測,按照病人的實際疾病,隨時調節碘造影劑的注射速度與量。
(2)監測造影劑的遲發反應:操作結束后,必須留下觀察大概30 min,監測是否產生遲發性的不良反應,沒有出現才能夠離開,如果發生不良癥狀,需馬上通知醫生進行有效的治療,同時告知病人多飲水,從而有利于促進造影劑的排出,加快恢復。
(3)滲漏干預:按照滲漏情況進行有效處理,輕度癥狀是穿刺位置周邊組織腫脹,范圍<5 cm,皮膚產生紅腫、疼痛;中度是超過5 cm,沒有超越關節。重度是腫脹范圍大,大于關節,嚴重時會導致組織壞死[5]。如果造影劑滲漏,應該馬上結束注射。對于輕中度滲出病人,需要將患肢抬起,有利于靜脈血液的回流,加快吸收滲液,有效改善藥液外滲導致肢體腫脹。初期可選擇50%的硫酸鎂溶液保濕冷敷,1 d后采取硫酸鎂保濕熱敷;或用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加5 mg地塞米松進行濕敷;同時也可選擇馬鈴薯薄片敷在外滲位置等。
1.2.3 護理方法
①掃描前指導。在CT掃描前,應該檢查掃描器械性能是否正常運行,同時及時準備好搶救藥物與器械[6]。在使用掃描器械前,應該對病人進行全面消毒。并且,還應該制定相應的應急方法,防止發生安全狀況。此外,也應該對病人進行心理干預,護理人員多與家人進行交談,引導其掌握常規操作,做好心理準備,解除不良心理。在術前也應該控制飲食,攝入水分。②掃描中護理。遵守規范進行,在靜脈穿刺前,選擇大、直及彈性良好的血管,使用20G留置針,防止藥液外滲發生。在碘造影劑注入前,應該考慮其身體情況,對注射速率、用藥量進行合理改變。密切監測病人造影劑注射中有無發生異常癥狀。并且,還應該把病房溫濕度調控在合適的水平內,確保空氣的新鮮流通,有效增強病人的忍受力[7]。③掃描后護理。在掃描完成后,應該密切監測病人不良癥狀。一旦發現異常,需將實際狀況及時通知給臨床醫生,積極進行有效的治療。
比較兩組病人的不良反應率及護理滿意度。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t和χ2檢驗,P<0.05時,差異較大,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干預后實驗組的不良反應率和護理滿意度情況遠遠強于對照組,差異較大(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效果分析[n(%),]

表1 兩組的臨床效果分析[n(%),]
組別 例數 不良反應 患者滿意度對照組 66 17(25.76) 91.39±4.32實驗組 66 2(3.03) 95.28±3.29 P<0.05 <0.05
伴隨國內醫學水平的逐漸進步與發現,多種疾病均能夠獲得理想的確診以及相關的檢查,借助檢查結果進行有效的治療,能夠減輕對病人的損害,有利于病人身體的盡早康復。CT檢查存在明顯的優勢,所以獲得臨床的普遍應用,通過這種檢查,就能夠掌握病人的基本病情,加強掃描更能夠清楚地確定病灶情況,并且精確確診下,增強臨床療效。但是增強掃描,病人需使用造影劑,進而取得更加優質的結果,然而其會出現諸多不良癥狀,不利于病人的盡早恢復,所以,隨時監測對病人的不良反應情況,并且按照病人情況制定出相應的護理與預防方法,成為臨床重視的工作內容[8]。但是因為該報告病人的數量較少,取得結果具有局限性,所以,應該將對于病人的護理工作深入到每個步驟,不僅對病人開展詳細系統的監測,在病人使用造影劑前不產生的反應,使用后出現,同時病人感覺較為異常,給予有效的處理。預防的過程中,除對病人的疾病情況和過敏史進行觀察外,同時需要在使用造影劑前對病人進行碘過敏實驗的操作,對于實驗檢測不合格病人還需要慎重進行碘造影劑的使用,另外,對于發生嚴重原發疾病的病人也應該給予限制,從根源上進行不良反應的杜絕;并且,有些病人在造影劑注射前進行檢測的過程中沒有產生不良癥狀,然而通過造影劑的使用,病人伴隨發生不適,這可能和病人實際自身的情況具有直接聯系;所以,進行護理工作時,不僅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讓病人從心理上接受碘造影劑的使用,支持病人自主訴說實際的狀態,護士進行針對性的干預,讓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使用造影劑,進而能夠有效地減少不良癥狀。通過對比兩組的病人的不良癥狀率以及患者滿意度等情況,實驗組遠遠強于對照組,差異較大,P<0.05,由此可見,對于CT增強掃描碘造影劑不良癥狀的病人采取相應的預防方法,可以獲得良好的臨床效果。CT對于掃描具有可以清晰成像、能夠重復等優勢,所以,臨床中普遍應用;有些疾病選擇使用CT血管造影,通常平掃過程中病人選擇舒適的體位,就能夠獲得相應影像資料,然而采取增強掃描時,通常使用造影劑,進而保證造影較為清晰,增強CT掃描的效果。造影劑的使用可導致諸不良癥狀CT增強掃描碘造影劑不良反應較多,預防措施即應該正確對患者進行篩選,排除禁忌證,減少不良反應對患者的影響。
綜上所述,針對CT增強掃描碘造影劑不良反應的病人采取相應的處理方法,可以有效的減少不良癥狀,提高病人滿意度,具有良好的臨床運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