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青
(山西省大同市第四人民醫院,山西 大同)
供應室作為醫院再生醫療器械回收、消毒、清洗、包裝、供應的主要科室,在醫療器械衛生保證上具有重要作用[1]。供應室向各科室提供的再生醫療儀器中,消毒清洗合格率直接影響院內感染的發生率,在醫療器械未完全消毒時,器械所帶病毒可能造成交叉感染,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復,并可能引發其他的疾病[2]。所以供應室護理工作中,需要進一步提高供應室全部工作的實際質量。優質護理是一種較為全面、系統、具體的護理措施,在優質護理措施下,供應室護理工作的全面性得到提升,能夠從護理人員的專業意識、能力及素養上加強,并作用于供應室護理工作中,提高供應室護理工作質量[3]。為進一步探討供應室護理工作中應用優質護理的實際效果,以我院供應室護理工作為實驗研究,展開具體分析討論,詳細報道如下。
以我院供應室護理工作不同時間階段進行分組,對照組展開研究實驗為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供應室儀器設備消毒清洗件數共1397件,同期入院治療并接受供應室護理的患者2120例。觀察組展開研究實驗為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供應室儀器設備消毒清洗件數共1380件,同期入院治療并接受供應室護理的患者2132例。對照組面向的患者中,男性1145例,女性975例,平均年齡(43.8±11.3)歲。觀察組面向的患者中,男性1049例,女性1083例,平均年齡(43.7±11.0)歲。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供應室護理工作中,全部供應室護理工作人員未接受培訓教育,僅以常規護理措施展開供應室護理工作,包括再生醫療器械的回收、消毒清洗與包裝、發放[4]。
觀察組供應室護理工作中采用優質護理措施,需對供應室護理工作人員展開優質護理相關護理措施培訓。首先,需要對供應室全部護理工作人員的專業意識進一步培訓教育,加強工作人員對供應室護理工作的重視性,提高工作人員責任意識,并將優質護理措施落實于供應室護理工作中[5]。該過程需要展開完善的培訓教育,通過案例分析,實例探討,對預防供應室消毒清洗不合格工作展開對策分析,加強每一位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及專業認識。另外,需要完善供應室內護理工作規章制度,制定優質護理服務標準,并針對于優質護理服務標準展開具體的措施應用及評價,真正將優質護理應用于供應室護理工作中。其次,在供應室護理工作中,需要形成對于各工作人員的責任明確,進一步加強工作人員自身的專業能力及專業素養,使得每一位工作人員形成責任意識與防范意識,對供應室工作流程進一步規范,嚴格落實與執行供應室護理工作規章制度。另外,在供應室日常工作環境內,應保持環境清潔,禁止外來人員或院內人員隨意進入供應室,保證供應室內隨時有工作人員值班,能夠及時與各科室進行溝通交流,明確各科室再生器械需求,并向各科室提供再生器械[6]。最后,在供應室護理工作中,應保持優質護理理念,在供應室工作的各種缺陷及問題上加以糾正,確定供應室工作流程中的不足并改正,不斷提高供應室護理工作的科學性與準確性。在供應室消毒清洗的儀器設備中,需要做好消毒滅菌長期監測,并對供應室物品進行定期清點,避免供應室儀器設備在回收、消毒、清洗、包裝、供給過程中遺失或誤用引發不良事件。另外,供應室內應做好定期工作反饋,對供應室提供的再生儀器設備應用效果進行信息反饋,獲得各科室及患者滿意度評價,并對其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
對比供應室不同護理工作模式下,患者對供應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納入研究的患者院內感染率及供應室儀器設備消毒清洗合格率。不合格情況包括有回收不合格、消毒滅菌不合格、清洗不合格、包裝不合格、物品分發不合格[7]。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院內感染率為0.47%(10/2120),觀察組院內感染率為0.09%(2/2132),數據對比差異顯著,χ2=0.020,P<0.05。
對照組供應室儀器設備消毒清洗合格率為99.21%(1386/1397),觀察組供應室儀器設備消毒清洗合格率為 99.86%(1378/1380),數據對比差異顯著,χ2=0.013,P<0.05,見表 1。

表1 不合格情況及合格率(n, %)
患者滿意度比較中,對照組為99.06%(2100/2120),觀察組為99.62%(2124/2132)。數據對比差異顯著,χ2=0.022,P<0.05,見表 2。

表2 滿意度比較(n, %)
供應室作為醫院內部回收、處理及分發再生醫療器械的重要科室,在再生醫療儀器消毒清洗質量保障上起到重要作用,而再生醫療器械多應用于手術中,若是再生醫療器械消毒滅菌不合格,可能引發交叉感染,增加患者院內感染的幾率,因此在供應室工作中,需要盡可能提高工作質量,提高供應室向各科室、患者提供服務的質量[8]。當前在供應室護理工作中,采用優質護理,目的在于提高供應室工作的規范性與完善性,進一步提高供應室護理工作質量及水平,這還需要從供應室工作人員中入手,不斷提高工作人員專業意識、能力及素養,更好地建立責任意識,在供應室護理工作中展開細致到位的護理工作,從而更好地提升供應室工作整體水平。
優質護理是一種應用于患者的護理管理模式,旨在提高患者滿意度,促進患者病情康復,在醫院供應室日常護理工作中展開優質護理,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提高患者使用的醫療器械的安全衛生性,并提高無菌護理服務的整體質量。因此在供應室護理工作中,采用優質護理需要不斷優化與完善,提高優質護理在供應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這還需要做好幾個方面內容,包括提高供應室工作人員自身的專業意識與能力,提升供應室工作流程完整性與規范性,建立供應室規章制度,完善供應室內部管理制度準則,樹立供應室護理服務理念等,從而全面地提升供應室護理工作質量。本次研究指出,在供應室護理工作中,采用優質護理措施,相較于常規的護理手段,供應室儀器設備清洗消毒合格率得到了提升,這說明優質護理措施下,供應室工作內容得到了有效保障,在再生醫療器械回收、清洗、消毒及分發中形成了較高的規范性,從而提高了合格率。另外,優質護理措施下的供應室護理工作中,院內感染的發生率較常規護理措施下更低,這說明了供應室護理服務起到了實際效果,在院內感染的控制上形成了有效作用,有效阻隔了由于儀器設備消毒滅菌不到位造成的交叉感染。最后,優質護理措施下供應室護理工作中患者滿意度較常規護理措施得到有效提升,這說明供應室護理工作質量提高,能夠帶給患者更加舒適的護理服務,得到了患者的較高認可。
總的來說,供應室護理工作中,采用優質護理,不僅能夠提高供應室內工作的科學性與規范性,還有利于提高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的質量,能夠較為全面地提升供應室整體工作質量及水平,既能夠提高供應室儀器設備消毒清洗合格率,降低院內感染發生率,也能夠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因此在供應室護理中,可以推行優質護理措施,全面提升供應室護理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