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姣
(內蒙古自治區精神衛生中心,內蒙古 呼和浩特)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進步,現代醫學的臨床方向得到了定位,產后護理也得到了改善。產后抑郁癥是婦女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是女性生育之后,由于內部激素、社會責任、女性心理改變而導致的身體、思想適應不了分娩后心理的變化而導致的[1-2]。產后抑郁包括抑郁、恐懼、焦慮、易怒等癥狀,這些癥狀影響到女性在分娩后生活自理的能力,嚴重可能導致自殺。大部分的產后抑郁癥發生在分娩后一個半月之內,并可能持續整個產褥期,嚴重者可能持續到孩子上學的年齡。有研究表明,產后抑郁率在16%~32%[3-4]。產后抑郁癥通常可以在3~6個月自我恢復,孕婦再度懷孕產后抑郁的復發率為25%~35%[5]。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30例產后輕度抑郁的患者,探討分析心理疏導在產后輕度抑郁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30例產后輕度抑郁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并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5例;在觀察組中,年齡 30~42歲,平均(36.10±2.14)歲。在這之中,產男嬰的12例,產女嬰的13例;在對照組中,年齡30~42歲,平均年(36.10±3.21)歲。在這之中,產男嬰的13例,產女嬰的1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方法,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對患者進行病情解釋,叮囑患者嚴格按照醫囑服用藥物,細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注重飲食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使用心理疏導干預,具體方法:①病房護理,環境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緒。病房需要保持整潔、明亮,保持病房的陽光明亮不刺眼。保持病房里的空氣具有流動性,同時也需要注意病房內的溫度,保持在24 ℃為準。患有輕度產后抑郁的患者避免獨處,可以鼓勵家屬及朋友前來探望,護理人員也可和患者多溝通,減少病人獨處時間。做好病房檢查,防止病人私藏危險物品,加強對病房的巡視,發現危險因素及時處理。還可在病房里播放輕緩的音樂,使患者身心放松,減輕患者心理壓力。②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加和患者溝通頻率,認真傾聽患者訴說,實時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針對患者提出的擔憂提出方法,可講述同類型病癥成功康復的案例,建立治療信心。③了解患者家屬,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家屬進行病情宣教,讓患者家屬知曉患者的發病癥狀、原因和嚴重性。鼓勵患者家屬主動關心患者的身心健康,盡量滿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避免患者產生失落感。④注重肢體語言:在使用語言和患者溝通時,適當的添加肢體語言來表達,如:輕拍背部、握手等;以此拉近與患者之間的關系,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溝通的真誠。
表1 兩組患者的抑郁、焦慮得分情況對比(, 分)

表1 兩組患者的抑郁、焦慮得分情況對比(, 分)
組別 醫院抑郁及焦慮量表 漢密爾頓焦慮測量表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15) 9.89±3.14 5.29±3.47 21.03±2.56 6.87±1.57對照組(n=15) 9.64±2.93 7.85±1.25 21.64±2.12 12.32±2.36 t 0.226 2.688 0.711 7.447 P 0.822 0.007 0.483 0.000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n(%)]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與護理后的抑郁、焦慮得分情況,判斷方法:使用《醫院抑郁及焦慮量表》[7]對患者心理情況進行測量:0~7分代表屬于正常無癥狀。8~10分屬于輕微抑郁,可疑存在。11~21分代表重度抑郁,肯定存在。使用《漢密爾頓焦慮測量表》[8]測量焦慮情況,7分以下代表無焦慮癥狀,7~13分代表有潛在焦慮情況存在,14~20分表示為肯定有焦慮情況存在,21~28分代表為明顯焦慮癥狀情況存在,29分代表有嚴重焦慮。
對比兩組患者的接受護理后的護理有效性,判斷方法:①顯效:產后輕度抑郁癥狀完全消失,患者完全沒有抑郁、焦慮情緒;②有效:產后輕度抑郁癥狀完全消失,患者有輕微的抑郁、焦慮情緒;③無效:抑郁、焦慮情緒依然存在,甚至發展為重度抑郁。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判斷方法:自制調查問卷,采取百分制,讓患者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分:<85分為不滿意,85~95分為滿意,>95分為非常滿意。滿意+非常滿意=滿意度。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患者的臨床進行分析并建立數據庫,其中計數資料使用(%)進行表示,經由χ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表示,經由t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則P<0.05。
兩組患者護理前焦慮、抑郁的得分沒有明顯的差距(P>0.05),在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抑郁、焦慮的得分比對照組患者得分少(P<0.05),詳見表1。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100.00%)優于對照組(80.00%),P<0.05,詳見表 2。
接受治療后,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觀察組的滿意度(100.00%)明顯優于對照組(80.00%),P<0.05,具體情況見表3。
因為多種心理、生理、家庭和社會因素,產后抑郁癥也成為了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病癥,產后抑郁大部分都發生在分娩后2~7 d[6]。由此患者產生了心理障礙,導致對本人和嬰兒的消極影響,甚至會導致自殺或對新生兒產生厭惡的情感,減少母親與嬰兒之間的情感交流,新生兒的情緒和認知發展以及家庭和婚姻的穩定性[7]。如果產后抑郁癥得不到及時治療,這種疾病可能對家庭、婚姻和正常生活產生嚴重影響。對于產后輕度抑郁的患者使用心理疏導可以建設良好的病房環境,使患者心情放松;給予患者輕松舒緩的音樂來創造輕松溫暖的環境,在給予患者心理疏導時,護理人員和家屬展開溝通,能使家屬的關系降低患者不良情緒的產生。護理人員在給予語言溝通的同時使用肢體語言能使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善意,增進了醫患關系,能夠進一步的讓患者敞開心扉,釋放心理的壓力,起到良好的護理效果[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護理前焦慮、抑郁的得分沒有明顯的差距(P>0.05),在接受護理后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使用心理疏導干預的觀察組患者的抑郁、焦慮的得分比使用常規護理干預的對照組患者得分少(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100.00%)優于對照組(80.00%),P<0.05;接受治療后,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觀察組的滿意度(100.00%)明顯優于對照組(80.00%),P<0.05。
綜上所述,對產后輕度抑郁的患者使用心理疏導很大程度上有著良好的護理效果,能夠降低患者焦慮、抑郁程度,提升護理有效率,同時提升護理滿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