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蘭,木日扎提·買買提,孜克婭·乃吉木,孫 虹,魏晶晶,王 昕,4
(1.中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2.新疆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1000;3.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0;4.中國醫科大學人文社科學院,遼寧 沈陽 110122)
目前,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公共安全問題[1-3]。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通過全民健康體檢工作及對慢性病的干預措施,各族群眾對實施“健康新疆”戰略、“醫療惠民”工程、加大健康扶貧力度等一系列決策部署的信心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醫療惠民工程的獲得感不斷加深,對健康體檢服務的滿意度不斷提高,對體檢機構能力的認可度不斷增強,對“健康新疆”戰略的認同感不斷強化。本研究將2016-2018 年新疆居民的慢病發病情況及管理情況做簡要對比分析,為衛生決策部門提供慢性病預防管理及預測提供相關依據。
根據新疆衛生健康委員會2016-2018 年全區全民健康體檢慢性病監測數據庫及年度報表,選取高血壓、脂肪肝、糖尿病、膽囊炎、冠心病、支氣管炎、貧血、腎結石、結核病這9 種排名靠前疾病的統計數據。
使用描述性統計方法對2016-2018 年新疆全區全面慢性病體檢中9 種慢性疾病的發病率進行數據整理與描述。
新疆居民參加全民體檢人數分別為1883.36 萬人、1884.48 萬人、1749.24 萬人。排除長期在疆外居住、上學、務工人員(6 個月以上)、空掛戶、戶口遷移及其他特殊人群以外,全疆所有地區參檢率3年均為100%,做到了應檢盡檢。2018 年,參與新疆全民體檢人數0 ~6 歲兒童231.18 萬人(13.22%);7 ~18歲青年398.14 萬人(22.80%);19 ~64 歲950.04 萬人(54.31%);65歲及以上老年人117.11萬人(6.69%);流動人口約52.77 萬人(3.02%)。
高血壓、脂肪肝、膽囊炎、冠心病、支氣管炎等慢性病總情況呈下降趨勢,其中高血壓和脂肪肝的下降趨較為明顯,分別達到了3.56%、1.54%。糖尿病、貧血、腎結石、結核病出現了增長趨勢,糖尿病和結核病的增長速度較快,分別達到了0.71%和0.31%,見表1。
不同性別的慢性病發病順位基本相同,但是9 種慢性病的發病率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冠心病、膽囊炎、貧血女性發病率遠高于男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血壓、脂肪肝、腎結石等疾病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脂肪肝出現男性發病年均增長率為0.21%、女性發病率降低0.06%的現象,而膽囊炎、貧血、腎結石出現女性發病率增長0.68%、0.17%、0.11%,男性發病率降低1.23%、0.04%、0.02%的現象,見表2。

表1 新疆居民慢性病發病率

表2 新疆居民慢性病不同性別發病情況
表3 顯示,高血壓患者最高發年齡段為65 歲~,人數從2016 年的62,330/10 萬人降低為2018 年的45,470/10 萬人。脂肪肝患者則較集中在45 歲~人群,人數從2016 年的15,980/10 萬人降低為2018 年的10,410/10 萬人。值得注意的是,結核病和支氣管炎高發于65 歲~人群中,但年發病率在逐年減少,而15 歲~和25 歲~人群的發病率在逐年增長,2018年達到了130/10 萬和200/10 萬。
2016-2018 年高血壓和Ⅱ型糖尿病的患者管理人數分別為112.56 萬人和35.27 萬人、116.52 萬人和36.18 萬人、123.42 萬人和38.45 萬人;規范管理人數分別為94.38 萬人和28.21 萬人、97.13 萬人和29.18 萬人、100.2 萬人和30.74 萬人,新疆高血壓和Ⅱ型糖尿病的患者管理人數和規范管理人數逐年增長。
為扎實推進“健康新疆”建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明確要求,要堅持醫療惠民,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每年在全疆實施免費體檢工程,加強慢性疾病的預防及控制,并對其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從而制定相應政策。實施全民體檢,加強慢性病的預防和控制,已成為聚焦和落實總目標,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民族團結與社會和諧、推進總目標落實的重大舉措。新疆的慢性疾病在近幾年全民體檢中得到了較好的檢出率,在基層衛生機構建檔管理的患者得到了規范的管理和診治。
隨著社會的發展,慢性病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4,5]。2016-2018 年,新疆體檢人群的高血壓和糖尿病人數逐年下降,說明連續3 年的全民健康體檢對居民疾病預防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慢病管理和干預初見成效。本研究表明,不同年齡對疾病檢出率不同,高血壓、糖尿病、膽囊炎、支氣管炎、腎結石、結核病隨著年齡的變化呈增長趨勢,此結果與其他城市的調查結果相似[3]。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加,各種器官功能逐漸退化,生理機能、防御能力減退[6];另一方面,也與不同年齡段的生活習慣和社會角色有關。大部分慢性病是長期積累形成的結果,其危害大、潛伏期長。在以后的基層衛生服務工作中,應增加全民健康體檢與危急重癥、慢性病管理等銜接意識,及時處理、建檔和隨訪,做好疾病的處理和預防工作。對高血壓、糖尿病開展慢病風險預測模型和慢病防控方案評估模型研究。
此外,調查發現,2018 年15 歲~人群的貧血發病率為1210/10 萬人,占該年齡段人口總數的16%,高于劉芳麗等人2014 年在全國31 個省區調查的青少年貧血占比(13.0%)[7],提示新疆地區可能存在青少年營養不良的問題。目前新疆結核病防控形勢依舊嚴峻,其發病率居全國前三位[8,9],結核病已經成為新疆地方性疾病。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結核病隨著年齡的變化呈增長趨勢發展,結核病和支氣管炎高發于65 歲~人群,但年患病人數在減少,而15 歲~人群的結核病和支氣管炎發病率在逐年增長,2018 年達到了130/10 萬人和200/10 萬人。結核病的發病率居高不下,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新疆居民對結核病的防控意識并未得到提升,尤其是南疆四地州區域的居民,缺乏對傳染病的防控意識;二是與南疆地區結核分枝桿菌的基因多態性和易感性有關。支氣管炎的發生與年俱增,可能與和新疆本土的沙塵氣候以及群眾防病意識不強有關。

表3 新疆居民慢性病不同年齡別發病率 單位:1/10 萬
本研究發現,不同性別疾病檢出率存在差異,其中冠心病、膽囊炎、貧血女性發病率遠高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血壓、脂肪肝、腎結石等疾病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脂肪肝出現男性發病年均增長率為0.21%、女性發病年均增長率為-0.06%的情況,可能與新疆男性長期飲食過于油膩,以及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有關。而膽囊炎、貧血、腎結石出現女性發病率增長0.68%、0.17%、0.11%,男性發病率降低1.23%、0.04%、0.02%,提示了某些疾病的性別差異需要進一步關注和研究。
新疆作為慢性病高發區,高血壓和脂肪肝的發生可能與少數民族不良飲食習慣和作息有關,應切實采取措施提高居民相關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加強慢性病管理,加強隨訪,指導居民自我管理血壓、體重,合理搭配膳食,標定食鹽的攝入量,戒煙限酒,適量運動。此外,加強基層衛生人員培訓和居民健康教育;完善慢病監測系統及加強慢病患者的規范管理對慢病防治效果有較高價值[10,11]。目前,新疆的高血壓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慢病管理人數和規范管理人數均呈增長趨勢,但離全面管理、規范管理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干預和管理力度。
應建立和完善陽性指標(異常結果)管理制度,對體檢結果異常的,及時進行隨訪。針對地方性疾病,尤其是本次調查發現有增長趨勢的結核病,應積極開展相關流行病研究,分析致病因素,加強落實結核病各項防控措施。加強健康教育,預防支氣管炎的新發和復發,強調戒煙戒酒、預防感冒、情緒樂觀穩定、體育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力和耐寒能力等。有傳染病的應及時上報,有慢性病的應納入慢性病管理體系;對需要入院治療的疑難重癥患者,協助其到上級醫療機構進行診治。創新和豐富干預方式,貫徹零級預防理念,實現預防工作的關口前移。針對各地突出的健康風險因素和問題,開展疾病防治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普及健康科學知識,教育引導群眾樹立正確健康觀。調查發現,腎結石進入了前9 種高發慢性病的行列,發病率不斷上升,一是可能與當地居民攝入的高脂、高蛋白飲食有關,二是與當地地理環境和水質有關。有關部門應加強水質監測,改善水質現狀,并加強綜合干預措施,藥物與手術相結合治療患者,開展健康教育以減少新發和復發患者,尤其強調多飲水、多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降低高脂高蛋白食物的攝入,加強運動等。
構建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預警模型的主要目標是促進預警力量的系統化、預警數據的系統化、預警信息的完善和科學發展的前置性評估。預警模式逐漸由行政化、零散化向集中統一化、多元協調化轉變;預警工作的側重點從“前后因果關系”轉向“協同相關關系”。大數據的特點之一是結構的多樣性,對相關性分析具有較大優勢。大部分數據是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而大數據技術有利于非結構化數據的處理。對所有類型的公共衛生和醫療事件數據進行安全風險相關性分析和深度挖掘,探索首要風險來源,評估和預測其可能的發展趨勢,為事件的源頭治理提供相關決策依據,為地方病及慢性疾病的防控及發病機制起到預警和前置性評估。由于數據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其風險防范所獲情報判斷,具有更高的預測性、客觀性及有科學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應采用可視化大數據分析、加強對重大公共衛生與醫療風險的識別、構建符合各區域特色的大數據公共衛生與醫療服務預警模型,為新疆地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疾病防控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