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溫殺菌乳因其獨特口味,市場接受程度逐年升高。其產品品質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生乳質量、標準化方式、殺菌工藝、貯存溫度、售賣條件等。此次以殺菌溫度為研究對象,結果表明:高溫殺菌乳應采用不超過120℃的殺菌溫度,且在5℃條件下貯存時,品質最佳。
關鍵詞:高溫殺菌乳;殺菌溫度;貯存溫度;糠氨酸
近幾年,國內各大乳制品企業(yè)將高溫殺菌乳作為液態(tài)乳推廣的主要產品之一,主要原因為高溫殺菌乳延長了牛乳貨架期,擴大了銷售半徑,同時口感上保留了牛乳特有的滋氣味,牛乳中保留的活性成分優(yōu)于滅菌乳。同時,高溫殺菌乳在沒有國標標準的基礎上,各企業(yè)均采取各自的企業(yè)標準進行生產。在此情況下,高溫殺菌乳品質各不相同,研究高溫殺菌乳品質尤為重要。
1.1 樣品的選取:荷斯坦乳為研究目標。
1.2 儀器和試劑:恒溫培養(yǎng)箱數(shù)臺、高效液像色譜;平板計數(shù)瓊脂培養(yǎng)基、磷酸鹽緩沖液、甲醇、濃鹽酸溶液、三氟乙酸。
1.3 方法
1.3.1 菌落總數(shù)檢測:依據GB 4789.2-2016 菌落總數(shù)測定。
1.3.2 糠氨酸檢測:NY/T 939 巴氏殺菌乳和UHT滅菌乳中復原乳的鑒定。
1.4 驗證步驟
1.4.1 產品工藝:同一批次原奶,采用兩種殺菌溫度,分別為130±1℃、120±1℃,包裝形式相同。
1.4.2 產品貯存:將產品分別貯存于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溫度分別為5±1℃、20±1℃、28±1℃。
1.4.3 檢測頻次:生產下線的產品,檢測菌落總數(shù)、糠氨酸。微生物檢測項目頻次為12h檢測一次,每次3袋,檢測至任一檢測項目出現(xiàn)異常終止,檢測至20天終止??钒彼釣槊總€殺菌工藝檢測三袋。

2.1 不同殺菌參數(shù)對高溫殺菌乳中菌落總數(shù)的影響
在殺菌溫度為120℃和130℃的條件下,5℃貯存至20d后,產品中的微生物均無明顯增殖情況,保持良好的品質,貨架期可達到20d。在殺菌溫度為120℃條件下,貯存在20℃的產品,第3天產品出現(xiàn)變質情況,變質率達到2.4%;貯存在28℃下的產品,第2天產品出現(xiàn)變質情況,變質率達到3.15%。在殺菌溫度為130℃條件下,貯存在 20℃和28℃的產品,第3天產品均出現(xiàn)變質情況,變質率分別為2.1%和2.9%,說明不同的殺菌溫度條件下,在20℃和28℃貯存時,產品品質影響結果相似,不建議在此條件下貯存。
2.2 不同殺菌參數(shù)對高溫貯存溫度中糠氨酸的影響
在殺菌溫度為120℃條件下,糠氨酸殘留量分別檢測為43.5mg/100g、39.6mg/100g和40.7mg/100g;在殺菌溫度為130℃條件下,糠氨酸殘留量分別檢測為105.8mg/100g、100.2mg/100g和99.8mg/100g。
通過以上數(shù)據的研究,高溫殺菌乳應貯存在5℃±1℃條件下,兩種殺菌工藝參數(shù)微生物均沒有增殖。同時120℃的殺菌的產品,糠氨酸含量低,不足130℃含量的50%。此次實驗僅采用兩種殺菌溫度,因此,建議生產高溫殺菌乳時應采用不超過120℃的殺菌溫度,且在5℃條件下貯存時,產品的貨架期最長,品質最佳。
作者簡介:
王新妍(1978-),女,漢族,碩士,研究方向:動物源食品加工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