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宦菁


人未老,頭先禿。這樣的煩惱,你是否有?
最近幾年,脫發這兩個字頻頻在網絡上出現,幾乎成了許多“社畜”的標配。未老先“脫”,成了一眾“打工人”的煩惱。據丁香園、健康報社發布的《2020國民健康洞察報告》,國民十大健康問題中,脫發問題占比27%。鐵一般的事實已經證明脫發已經成為不少人的困擾。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超過2億的中國人受脫發問題困擾,平均每6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脫發。當人們感嘆時間都去哪兒的時候,頭發已經率先離去,成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脫發困擾
“你有‘禿如其來的煩惱嗎?”央視在微博中的一句問候,引來評論無數。果然,脫發是大家心里共同的痛。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阿里健康、達霏欣發布的《2020脫發治療白皮書》顯示,困擾國民健康的十大問題中,脫發已經打敗了眼睛、鼻子、關節等問題,排名第七位。
“一白遮百丑,一禿毀所有”,對“脫發星人”來說,脫發事關一個人形象,意義重大。因此很多人都在網絡上找答案,脫發相關的話題搜索熱度不減,呈現增長趨勢。在知乎上,共有4萬多人關注了“脫發”這一話題,主要集中在討論“脫發原因”和“怎么治療脫發”上。
讓很多年輕人不安的是,脫發越來越年輕化。與父輩相比,如今年輕人脫發的平均年齡提早了15至20年。根據艾媒數據報告,2017年至2018年中國脫發人群集中在26-30歲之間,占比高達41.96%。2019年,中國青年網對全國643所高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超五成大學生有脫發困擾,超7成學生處于輕微脫發狀態。90后成為新興的“脫發大軍”,一大波00后正在趕來。難怪不少人說自己還未“脫單”便已“脫發”。
2020年12月9日,鏑數聚發布的數據顯示,百度指數近一個月搜索“脫發”這一關鍵詞的網友年齡,集中在20-29歲之間的超過了一半。同時,20歲以下的年輕人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已經趕超四十不惑的中年人,著實令人意想不到。
從性別上來看,男性受到的脫發困擾比女性多一些。據衛健委調查,我國脫發的人群已經超過2.5億,其中男性約1.63億,女性約0.88億。也就是說,平均每4位男性中就有1人脫發,每8位女性中有1人脫發,他們禿頂面積加起來相當于四分之一個北京。同樣,搜索“脫發”的人群中,男性的比例(56.25%)要略高于女性。
除了脫發的比例,男女脫發的“造型”也存在差異。男性脫發的主要表現是前額發際線向后移,或者頭頂的頭發從中心向四周減少。而女性脫發主要從頭頂開始持續減少和變細,也有部分因扎頭發導致的發際線后移。研究發現,女性對于脫發的焦慮和求治意愿要比男性高很多。
為什么會脫發?
脫發是因為聰明嗎?民間“聰明絕頂”的說法自然不可信,但從事腦力勞動的人群似乎更容易脫發。美國CareerCast求職網站曾經評選出“全球最容易禿頂的五大職業”,分別是科研人員、程序員、運動員、戶外工作者和銷售人員。其中三者都與腦力勞動有著直接的關系。
《2019職場白領脫發狀況》報告顯示,職場人中不良生活習慣和工作壓力是脫發最主要的原因,兩者占比分別為44.6%和28.1%?!?020脫發治療白皮書》顯示,一、二線大都市中,處于“996”工作狀態的公司職員是受到脫發困擾的重災群體。他們是線上脫發治療藥物消費的第一大群體。
沒見過凌晨3點的北上廣深,不足以談人生。深夜里加完班的你,在保溫杯里泡上枸杞,緩緩坐在電腦前搜索“防脫寶典”的時候,可曾想過,你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近一年搜索“脫發”的數據顯示,一線城市領跑全國,新一線城市也不甘落后,看來讓人焦慮的不只是大城市的房價。社會壓力大、生活節奏快、社會集體焦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脫發群體不斷壯大。
花式“抗脫”
“脫發脫到只剩三千根,才體會到什么是三千煩惱絲”,如今防脫護發,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生活中的“頭”等大事。生發液、生發儀、按摩梳等各種護理產品層出不窮,脫發藥物治療市場和植發市場也呈現出高速發展勢頭。除了常規的防脫洗發水、防脫精華、黑科技生發儀等日用品外,醫用脫發治療藥物的使用成為脫發人群的重要選擇,線上脫發治療藥物市場呈現出高速發展勢頭,3年復合增長率近80%。
或許是因為脫發問題已經嚴重影響當下年輕人的幸福感,他們的“發際線保衛戰”隨之提前打響。快速擴大的年輕消費群體和消費升級成為線上脫發治療藥物增長的核心驅動力?!?020脫發治療白皮書》指出,90后是線上第一大防脫藥物消費主力選手,95后在脫發治療藥物上的消費占比逐年快速提升。地域分布上,一二線城市整體消費占比近半,且人群消費將近300元。
消費升級大趨勢下,脫發人群在脫發治療藥物的選擇上也傾向于更高品質的產品。近年來,件單價為250元至350元的中高端產品獲得青睞,頭部品牌達霏欣消費同比增速最快,成為中高端產品消費升級的引領者。其中,新銳白領在中高端市場消費占比最多,部分小鎮青年也已升級至中高端市場,呈現出巨大的消費潛力。
生發產品備受青睞,產品種類因為市場的需求而不斷擴充。在眾多生發產品中,消費者的消費偏好也在漸漸形成。CBNData消費大數據顯示,2020年線上脫發治療藥物的不同劑型消費占比中,外用液體的搽劑最高。由于搽劑相對更穩定、氣味宜人、酒精含量也更少,且通過簡單按摩或輕拍等方式可以增加藥物的滲透性,因而深受脫發患者喜歡。從年齡段來看,90后、95后的女性消費者對搽劑尤其青睞有加。酊劑消費占比位居第二,也是主流的藥物劑型。
除了藥物治療,脫發患者們也已經將“發際線保衛戰”延伸至日常護理之中。防脫精華、防脫洗發水和黑科技生發儀是他們經常購買的產品,同時,中醫中的補氣補血、藥食同源等理念也滲透他們日常的食品和滋補品消費中。
藥物治療需要時間,對于很多急性子而言,漫長的等待期會讓他們對生發這件事失去信心,因此“簡單粗暴”解決方案——植發成了“脫發星人”的另一個選擇。與藥物治療和身體狀態調節相比,植發手術有兩個明顯的優勢:治療效果立竿見影、精準地使脫發區域長出頭發。2016年,中國植發行業開始蓬勃發展,當年市場規模為57億元。近幾年中國植發行業的用戶保持60%—80%的增長幅度,2020年中國植發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08.3億元。
脫發的問題還可以用假發來解決。對于不想藥物治療,也不想植發的人來說,佩戴假發也是不錯的選擇。2020年的“雙11”,北上廣深包攬了假發套成交數前四,成交人群中90后占比最高……“‘雙11假發套成交數”沖上熱搜,已經能夠說明假發市場的繁榮。
通過統計,天貓假發月銷量前一百的商品,76%是局部假發,22%是全頭發套。在局部假發中,購買頭頂蓬發的人最多,其次是空氣劉海與全頭發套。有不少“小姐姐”在評價里說:頭發厚了,氣質都上來了。
在國外,我國假發也很受歡迎。據速賣通數據顯示,平均每2秒鐘就有一頂假發被買走,假發類產品年銷售額高達數十億元。畢竟,在愛美和留住青春感這件事上,地球人都有著一樣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