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臣亮, 劉 艷, 滕利榮, 孟慶繁
(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長春130012)
為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教育部在2012 年1 月發布了《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2〕1 號文件,文件中提出各高校要制訂實踐育人成效考核評價辦法,切實增強實踐育人效果的意見[1]。實驗技術人員是高校實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2-4],科學地對教學崗位實驗技術人員進行考核能夠調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5],為此,生物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以下簡稱“教學中心”)建立一套具有科學性、客觀性及全面性的實驗技術人員考核指標體系。
教學中心實驗技術人員考核工作具有綜合性的特點[6]。實驗設計與準備、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儀器設備維護與功能開發、指導創新實驗等硬指標是可以采取量化計算,而思想覺悟、職業道德、工作態度、工作紀律等軟指標采取定性量化考核,并給予分值,通過達到程度折算分數,從而實現客觀地對實驗技術人員進行定量考核與定性量化考核。
教學中心實驗技術人員因具體的崗位分工不同和工作性質差異大[7],從而導致考核指標標準側重有所不同,建立實驗技術人員績效考核體系分為分“教學為主管理為輔、管理為主教學為輔”兩類,既要考慮在實驗服務與實驗管理考核指標中教學類實驗技術人員是主要的,又要考慮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考核指標中管理類實驗技術人員是主要的。既要體現教學類和管理類實驗技術人員因崗位不同的差異,又要使各項指標形成相關的整體。
根據教學中心具體工作情況和人員工作分工特點,分“教學為主管理為輔、管理為主教學為輔”兩類[8]。考核包括定性考核、定量考核和其他工作考核。考核標準:優秀≥90 分,良好≥80 分,合格≥60分。其中,師德不合格者采取一票否決。
定性考核的內容包括思想政治、職業道德、工作態度和工作紀律等4 個方面(見表1),每項內容滿分是5分,所以定性考核占總分的20%。
(1)思想政治。思想政治主要反映實驗技術人員能否堅決維護黨中央決策部署,能否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能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能否遵守中央八項規定。
(2)職業道德。職業道德主要表現為實驗技術人員能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能否遵守學術道德和師德規范。
(3)工作態度。工作態度主要表現為實驗技術人員是否有工作敬業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
(4)工作紀律。工作紀律主要為實驗技術人員是否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學校和中心各項制度,是否遵守實驗中心考勤規定。

表1 教學中心實驗技術人員定性評價指標體系表(5 分)
定量考核的內容包括實驗服務與實驗管理(教學為主40 分,管理為主20 分)、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教學為主20 分,管理為主40 分)、方法研究與儀器功能開發(5 分)等3 個方面。
(1)實驗服務與實驗管理。實驗服務與實驗管理是實驗技術人員開展實驗教學的本職工作。一級考核指標實驗設計與準備、實驗操作與指導、實驗過程管理、開放與共享服務,二級考核指標為實驗設計與改進、完成實驗準備、實驗技術指導、教學組織、安全及為常規教育、教學管理與保障、開放服務。教學為主的初、中級≧24 分、副高級及以上≧28 分為合格。
(2)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是實驗技術人員的價值體現。一級考核指標為實驗室建設與實驗室管理,二級考核指標為設備購置、實驗室改造、文化建設、文件建設、信息化建設、制度建設、團隊建設、資源管理、環境與安全管理、實驗室開放管理。管理為主的初、中級≧24 分、副高級及以上≧28 分為合格,如果發生重大安全責任事故視為不合格。
(3)方法研究與儀器功能開發。方法研究與儀器功能開發是實驗技術人員自身技術的升華。一級考核指標為實驗方法研究和儀器功能開發,二級考核指標為實驗教學改革研究;實驗技術與方法改進、儀器研制、儀器功能開發、儀器新方法開發。按照類別和成員順序進行分差計算(見表2)。其中,初級、中級、副高級及以上≧3 分為合格。

表2 教學中心實驗技術人員方法研究與儀器功能開發考核指標表(5 分)
其他工作考核內容(10 分)主要是指導創新實驗與學科競賽、發表各級論文與著作。指標內容為iGEM和BIOMOD國際競賽、創新創業學科競賽(國家級、省級)、實驗技能競賽(省級、校級)、教研論文(A,B,C,D類)、國家級規劃教材、公開出版的其他教材或專著等。按照類別和成員順序進行分差計算(見表3)。其中,初、中、副高級及以上≧6 分為合格。

表3 教學中心實驗技術人員方法研究與儀器功能開發考核指標表(10 分)
同事評價與崗位外工作(5 分)。同事評價主要是實驗中心實驗技術人員之間的互評;崗位外工作主要是承擔中心建設、管理、教學、會議、競賽等臨時性工作[9];參加中心內部管理、技術交流,為中心提出合理化建議。
若用Y1表示定性工作量,Y2表示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管理工作量,Y3表示個人成果工作量,Y4表示技術人員崗外工作,Y 表示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量總量[10],則

定性工作量指思想政治、職業道德、工作態度和工作紀律等的定性工作而完成的工作量,即

式中:Q1j為立德樹人、師德高尚、工作時數或有無違紀等;K1j為各項內容的折算系數。
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管理工作量指驗設計與準備、實驗操作與指導、實驗過程管理、開放與共享服務;設備購置、實驗室改造、文化建設、文件建設、信息化建設、制度建設、團隊建設、資源管理、環境與安全管理、實驗室開放管理;實驗方法研究和儀器功能開發等工作量,即

式中Q2j為儀器設備的臺件值(臺件數×單價)、管理房屋面積、準備或指導實驗人學時數、儀器維修價值、教學研究項目數、儀器研制項目數等,這一部分工作量的計算方式與折算系數較為復雜,指標內容太多,所以K2j為各項內容的折算系數顯得尤為重要。
其他工作量為指導校、省、全國、國際各級學科大賽獲獎;發表各級論文、著作;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參加實驗講義、教材、教學大綱編寫等工作量,即

式中:Q3j為指導學科大賽獲獎數、發表各級論文與著作數、發明專利與實用新型授權數等;K3j為各項內容的折算系數。
崗外工作量為中心承擔會議、競賽、教學等臨時性工作量,即

式中:Q4j為參與臨時性工作的次數;K4j為各項工作內容的折算系數。
實驗技術人員的量化考核,折算系數取值是關鍵。折算系數要根據中心或學校自身實際情況而定,教學中心K1j根據定性工作的達到程度取值0.9 ~1.2;K2j根據各項工作的難易程度從而確定,例如,管理一臺貴重精密儀器和一臺普通儀器的難度系數是有差別,或者管理開放實驗室、特殊實驗室與普通實驗室等都不同,所以再確定K2j時要找一個平衡點,要使不同工作的實驗技術人員在評相同項時盡量公平,取值1 ~1.5;K3j根據大賽或論文等級程度取值0.8 ~1.2;K4j根據參與臨時工作任務程度取值0.7 ~1.3。
教學中心通過實施工作量化管理,使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得到提高。近3 年,教學中心實驗技術人員發表教研論文36 篇,其中核心期刊17 篇,獲得授權專利33 項,承擔教研課題14 項[11],先后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國家一等獎31 項,吉林省大學生實驗技能競賽一等獎52 項,并且“構建高校生命科學‘四位一體’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新模式”獲得2018年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極大地促進了生命科學類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實踐能力[12]。實驗技術隊伍新晉升了1 名研究員、6 名副研究員,使得教師職稱結構發生了變化,實驗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高校教學崗位實驗技術人員定量考核機制客觀反映實驗技術人員的業績和效果,是提升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一項[13-14]。高校教師以本為本[15-16],實驗技術人員的勞動價值體現在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因此,對實驗技術人員的績效評估不僅對工作量考核,也要在思想政治、職業道德、工作態度和工作紀律等方面有一個全面的評估標準。本考核體系的構建調動了教學崗位實驗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形成“滾雪球”效應,使教學中心不斷前進發展,進而推動教學建設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