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內江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四川內江641100)
電子商務專業屬于交叉學科,本身具備實踐性強的特點,且面向社會較多的是技能型、操作性強的崗位。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創新的科學性和完整性是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好壞的關鍵[1]。以我校電子商務專業轉型試點改革為例,提出了專業認知能力、競賽能力、就業創業實踐的三層級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國家“十二·五”規劃將電子商務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轉變區域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重點,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同時,將加快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列為政策保障[2]。2014 年3 月,教育部等4 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指出: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公共服務發展需要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為主要目標,以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主要路徑,通過試點推動、示范引領,引導和推動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校轉型發展,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撐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和社會管理創新的能力,促進高等教育特色發展[3]。2013 年12 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促進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將四川建設成為西部電子商務中心[4]。內江市將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一號工程”,以“互聯網+”,全力打造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和“四川電子商務第二城”,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劍指“川南電子商務發展中心”“四川電子商務第二城”[5]。
我校是一所地方性大學,近年為了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努力與內江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實現高校與地方協同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服務,伴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一方面企業嚴重匱乏人才,但另一方面是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就業不理想[6]。為破解這一人才困境,更好地服務于內江及西南區域經濟發展,2013 年起,學校開始探索電子商務實戰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并積極著手恢復電子商務專科招生(2000 年開辦電子商務專科),申報電子商務本科,同時,與亞馬遜、京東中國成都客服中心圍繞訂單培養、實習就業、員工培訓、實驗室建設等方面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并正式啟動了亞馬遜內江客服中心的籌建工作。
2014 年提出電子商務試點改革,并獲四川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內江師范學院4 個專業改革之一。認真分析和總結學院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各環節后,以實現實操和創新能力的提升為目標,以項目訓練為核心、以創新創業教育為主線,形成創新訓練項目、學科競賽、就業、自主創業的實踐教學模式,實現認知與創新訓練實踐、教學與競賽性實踐、校企合作商務實踐相結合,確立基于實操和創新能力提升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學校專業試點改革的發展方向,加大應用型電子商務專業建設。制定符合校情的應用型人才成長特點的培養方案,并建立以項目訓練為核心,以實操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線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模式,并提出實踐教學質量標準與保障機制。
基于實操和創新能力提升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就是要制定符合應用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成長特點的培養方案,總體思想是落實教育部提出的創新創業教育的精神,以高質量就業為目標,通過認知、實踐、再認知,再實踐的教學,將實操和創新培養理念即認知和實踐有機融合,促進實操能力和創新精神共同養成[7]。通過踐行將社會實踐訓練項目融合于課程教學、實驗實踐教學、學科競賽、學術創新中。將課程實訓和企業見習實習、競賽等實踐項目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滿足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競爭力的基本要求[8]。
努力探索教學活動,實現3 級實踐能力的培養[9]。電子商務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應包括課程實訓、項目訓練、課程設計、學術創新、競賽活動、社會實踐、專業見習、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環節。如圖1所示,各環節之間功能明確又相互關聯。

圖1 應用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課程實訓實驗基本在課堂上、實驗室或校內場地完成,主要包括驗證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通過校企合作,企業可以直接參與相關課程的設計和實驗,教師可以通過相關案例教學或項目訓練,使學生更清晰、更實際接觸到企業真實環境中[10]。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參與某些課程實驗實踐設計,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分析和安排實踐教學計劃。學術創新主要包括現場或通過網絡學習聽取專家的主題報告以及學生根據自己情況在指定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課題研究,主要安排在課外,學術報告廳進行。競賽活動主要包括學科競賽即電子商務專業相關大賽、挑戰杯賽、大學生創新訓練比賽等,安排在課外和節假日,實驗室、會議室內進行。社會實踐主要安排在寒暑假的社會調研、課題調研以及節假日的勤工儉學鍛煉。專業見習主要安排在第2 學期,在實習基地、知名企業等進行,為期兩周。頂崗實習及畢業實習主要安排在第7 ~8學期,頂崗實習必須在知名企業進行,時間上為期3 個月,帶薪頂崗實習。畢業論文設計也安排在最后兩學期,學生可以在實驗室、圖書館、實習單位等地方進行。
實操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應該涵蓋專業學習的全過程,其中課程實訓、課程設計和社會實踐是電子商務專業理論知識轉化為應用的基本途徑[11]。專業見習和頂崗實習等實踐課程可以幫助學生熟悉工作流程。學科競賽、就業前的崗前和技能培訓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創業教育、創業實踐、社會服務等實踐課程則可以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12]。通過頂崗實習和專業見習,讓學生能現場體驗電子商務公司的運營模式,從而使學生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開設創新創業課程以及學術創新講座,以普及創新創業知識,將使部分學生建立創業意識,并能啟動相關項目進行創業和參加相關競賽等。學校的創業園還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創業培訓場所,鼓勵學生進行更具創意和創業的實踐。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對實踐教學目標、內容、過程等進行有效監控,建立科學有效的決策機制、靈活順暢的運行機制,構建多方參與評估機制,不僅可以有效保障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還可以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如圖2 所示。

圖2 人才培養監控保障流程
決策機制主要是加強頂層設計,明確實踐教學目標[13]。確保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的實施,建立針對性強的課程實訓、課程設計、見習、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實踐環節的實踐教學大綱和質量評價標準。
運行機制主要注重實踐教學運行過程的每一個細節,以培養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實操和創新能力較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以學生培養、增強服務職能為重點,鼓勵教師大膽改革、創新實踐教學。除了派送校內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外,還外聘電商企業的指導老師和其他高校教授作為兼職教師。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動力機制,增強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評估機制主要由信息收集、分析評估以及反饋等組成,建立多元監控評價環節,信息收集主要來自教師(任課教師、教研室、學校教指委)、學生、企業等,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形成人才培養有標準、過程可監測和質量可評估相結合的外部獨立評估運行制度。分析評估是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標準體系的關鍵。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崗位職業標準、用人單位的需求、畢業生就業反饋和學校發展規劃的要求,提出合理化建議。
電子商務是一個新興的交叉學科,融合了計算機科學、市場營銷、管理學及現代物流等,除了掌握信息技術、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管理、法律和現代物流等的基本理論及基礎知識外,還應該有利用網絡進行商務活動能力,并利用信息技術、現代物流技術改善企業管理的方法[6]。這些能力和方法主要來自于理論教學,但要達到學以致用,就必須靠專業實踐活動,以提升實際動手能力。即引導學生對問題的認知、思考、總結,再通過實踐中學習,實現與企業實踐應用的融合,培養出適應能力強、技能突出的創新人才[14]。
在創新教育和實踐為基礎上,通過校內外資源的整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提高學生的競賽為目標的人才培養。學生完成必要的創新知識學習,通過導師對學生的全過程跟蹤指導,進行班級小組對抗賽、創新創業賽、挑戰杯賽、電子商務三創賽以及科研課題研究等實踐活動,強化學生實操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實際工作經驗的積累,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
就業創業是衡量高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電子商務專業就業目標主要是具備一定的互聯網創新創業素質,能適應在電子商務企業、政府機關及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電子商務數據分析、網絡營銷、電子商務運營管理、電子商務網站設計與維護等工作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畢業生畢業后5 年左右能夠達到電商企業、企事業、金融機構、政府部門、高職院校等部門從事電子商務方案設計、實施和電子商務運營管理及培訓教學等職業和專業成就。
我校電子商務專業采用以項目訓練為核心、以創新創業教育為主線,形成創新訓練項目、學科競賽、就業自主創業的實踐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學生實操和創新能力,在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環節、優化育人模式及保障機制等方面進行了較深入的實踐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學校的電子商務專業是四川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專業之一,專業結合經濟與管理管學院、亞馬遜學院(亞馬遜內江客服中心)、四川省電商人才培訓基地、內江市電商基地等從事電子商務管理與商貿活動研究的相關力量共同建設,致力于培養適應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掌握經濟與管理知識、現代信息技術理論與方法、電子商務運營管理、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實踐教學環節緊扣辦學指導思想,實踐課學分占專業教學學分的比例達到37.46%。
整合課堂內外資源,搭建校內外實訓平臺,以道德、知識、能力三維素養提升為主線,深度契合行業崗位群的需求和職業能力標準,按照工作流程、工作任務設立課程項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實操和創新能力提升,實現“三相通,三融合”,即專業與崗位相通、教學過程與企業運營相通、實踐內容與職業標準相通,高校與地方政府融合、教學單位與企業單位融合、教學內容與實操和創新訓練融合。
(1)課內導、課外學,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教師根據職業崗位能力要求進行項目模塊化教學,引導同學們按照電商項目運營流程學習理論知識,明確學習目標和難點。課外,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課外資料數據的收集,分析和討論等方式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通過課堂分享,教師評價,突破難點,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
(2)校內練、校外戰,全面練就實踐能力。校內練即通過單項課程實訓、綜合仿真實訓讓學生掌握電子商務業務處理、項目運維能力,實現學中做;通過崗位實訓讓學生具備崗位工作能力,實現畢業就業零距離;校外戰就是以戰隨時檢驗導、學、練成果,及時查漏補缺,逐步提升實戰能力,同時改進課程項目設計,逐步完善教學體系。主要戰場有創業、競賽、運營等活動。創業是指電子商務創新創業訓練,是學生4 年的實戰平臺;競賽是指積極參與電子商務三創賽等實戰性比賽。運營是指積極為當地電商企業提供咨詢、代運營等服務,通過實戰,學生不僅強化了創新創業意識,學會了團結協作,提高了實戰技能,還能在雙導師指導下,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實現學、練、戰的有機結合。
(3)發揮電子商務社團作用,有效聯動一二課堂。通過社團聘請專業老師、行業專家、企業精英為顧問,全程參與學生“學、練、戰”,為完善專業教學體系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建議;邀請企業人士開設互聯網創業、行業趨勢、網絡營銷、大數據、職業規劃等講座;借助企業、政府、學校資源,更好地為學生搭建企業參觀、企業實習實訓、承接企業咨詢服務、智力輸出的平臺。協會的成立對于幫助學生將第一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付諸實踐,培養學生為社會服務的理念,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社會活動能力以及就業、創業能力等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學生第二課堂實踐的平臺,是通向社會的窗口,創業的試驗田。
(1)加強實踐基地及實驗室建設,豐富校企合作內涵。為充分滿足“校內練與校外戰”的教學需求,學校建有亞馬遜客服中心、ERP 沙盤實訓室、金融實驗室、電商物流實驗室、創新創業實驗室、決策管理實驗室、會計手工實訓室、現代物流管理實驗室、VR 綜合實訓室、VBSE 等11 個專業實驗室,實驗室面積1 480 m2,相關專業教學軟件20 余個,2014 年11 月,亞馬遜還贈予迷你庫房等物流倉儲設備,協助創建了校內迷你電商物流仿真實驗室。
同時,加大了與北京青年報社集團四川北青數據有限公司、內江蘇寧電器有限公司,內江市電子商務協會企業密切合作,建有不同層次的校外實習(訓)基地10 余個,能充分滿足學生見習和兼職的需求。同時,完善了校外實踐基地管理制度,初步實現動態管理。
(2)堅持“校企互聯,三雙并行”,探索校企合作共贏機制。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積極嘗試通過校企互聯,三雙并行探索出校企合作的長久機制。“三雙”指的是“雙師制、雙評制、雙證制”[16]。“雙師”由專業教師和企業導師組成,“雙評”是由學校評價和企業評價共同組成,而“雙證”則為畢業證及行業技能證書,行業技能證書可以沖抵創新創業訓練學分。通過校企互聯,三雙并行,企業能全程參與到人才培養實踐的整個過程,不僅充分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素養及就業能力,而且降低了企業人才的初用成本,從而實現校企雙贏。
學校還在校園內開辟了創業園區,出臺了校大學生學科競賽管理辦法、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管理辦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管理辦法、實踐教學經費管理辦法、專業實踐管理辦法、關于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方案等管理辦法、多項條例,保障實踐教學、創新創業教育的順利進行。
(1)深度契合行業發展,人才培養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已經成功開展頂崗帶薪實習崗前企業培訓4次,主要集中在亞馬遜和京東公司共176 人為期兩周崗前培訓后,直接到企業進行3 個月的頂崗帶薪實習。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同學們的專業能力、實操能力、溝通能力等得到顯著提升,就業率較高,達到96.43%,其中沒就業的實現了自主創業或考研,如表1 所示。
通過校企合作,頂崗帶薪實習提升學生實操能力,同學們的專業素養得到極大提升,25 名同學獲得電子商務專業輔修證,56名同學獲得工信部電子商務中級技能合格證書,10 名同學獲得跨境電子商務師認證,行業認證獲得率為37.5%。經過一系列實操和創新能力培訓后,同學的就業情況較為理想,其中有7 名同學在實習結束后被直接推薦到亞馬遜成都公司(北京世紀卓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都第二分公司),成為正式員工。

表1 學生就業情況
(2)注重創新創業,提升實操能力。近兩年來,電子商務專業同學獲得創新創業立項國家級1 項,省級3 項,入選學校創業園4 項。其中一項創業項目為精準扶貧項目,并在創業園區開設了“越西特色館”,實現了線上線下電商活動,同時成為學生自主創業實踐平臺。校級科研課題立項3 項,同時在相關競賽活動中獲“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大賽省賽三等獎多項,全國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創業”三創賽獲省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3 項、三等獎多項,國賽三等獎2 項,“四川省大學生營銷策劃大賽”三等獎1 項。
電子商務專業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的實操和創新能力的一個基本要求,也是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關鍵。在實踐教學中,實現3 級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對實踐教學為目標、內容、過程等進行有效監控,得以人才培養實施的有效保障,實現了在實操和創新能力提升過程中始終貫穿學生認知能力培養的創新訓練教育理念,通過實操和創新能力提升,實現了專業與崗位相通、教學過程與企業運營相通、實踐內容與職業標準相通,高校與地方政府融合、教學單位與企業單位融合、教學內容與實操和創新訓練融合。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學習只是單純學習而與社會實踐脫節的弊端以及學生就業難或就業質量不高的問題。通過對電子商務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的探索,實現對該專業在教學中學生實操和創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學形式、教學效果、教學質量以及校政企合作等方面都有明顯提高,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效果顯著,最終實現畢業生高質量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