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黑河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
黑河市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緊盯群眾熱切期盼解決的問題,把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作為重點,立足當下、著眼長遠,站位全局、統籌謀劃,整合力量、全面推進,按下老舊小區改造“快進鍵”。2021 年,城區改造老舊小區28個、樓房130棟、面積136.31萬平方米,惠及居民5923 戶,進一步改善群眾居住環境,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切實提升了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
一、圍繞供熱抓提升,讓群眾的家更溫暖。著眼黑河地處高寒地區實際,始終把冬季供熱作為事關民心的頭等大事,切實打造“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黑河溫度”。在全省率先出臺城市供熱用熱辦法,進一步提高供熱標準,提出供熱期內保證居民熱用戶臥室、起居室(廳)溫度全天不低于20 攝氏度的目標。充分利用夏季采暖間歇期,對老舊小區開展全面摸排工作,針對少數物業棄管小區內管網出現老化、腐蝕泄漏及熱能損失嚴重和達不到供熱壓力的問題進行全面整改,累計改造供熱一級管網1058 米、改造供熱二級管網2322 米。為徹底解決部分小區居民室溫冷熱不均的問題,加快推進智慧供暖示范項目,在市區建立兩處“智慧熱網”試點,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使全市具備接入條件的78 座換熱站全部實現智能調控,切實解決供熱管網水力不平衡問題。同時,在采暖季通過遠程采集、現場實測等多種途徑進行用戶室溫監測,及時掌握用戶的供熱效果,隨時對供熱系統進行精準調控,逐戶解決用戶供熱難題,全力保障群眾溫暖過冬。
二、順應民意抓改造,讓群眾的家更靚麗。堅持把讓群眾滿意作為最終目標,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采取專題對接會、民意征集工作協調會、入戶征集居民需求等措施,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確定以樓房本體和基礎設施為主,優先解決居民屋面防水和地溝排污不暢、外墻內墻粉刷、小區路面硬化等問題為工作方向。針對2000 年以前建成小區情況復雜、存在問題差異較大的實際,組織機關干部、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逐個小區、逐棟樓房進行全覆蓋踏查,建立起完善的基礎信息數據庫,確定每棟樓的改造清單,逐個小區研究確定設計意見,按照“一樓一策一案”制定切合實際的改造方案。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堅持既注重改善基本功能,又充分體現黑河特色,按照“景城一體化”理念,在樓體改造設計上保留俄羅斯元素,使建筑兼具中俄風情,讓群眾的居住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改造后的小區成為黑河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目前,今年立項改造的28 個老舊小區,正在全面組織施工,現已完成工程總量的53%;有效解決老舊小區安全隱患47 項,完成116 棟樓的房屋面防水、內外墻粉刷、排水改造等,預計今年11 月底,除地面沉降恢復硬化外,其他改造工程可全部完成。
三、聚焦亂象抓整治,讓群眾的家更整潔。把老舊小區改造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相結合,聚焦難點下大力氣攻堅整治私搭亂建問題。堅持把治亂拆除磚棚板棚等陳舊設施作為突破口,區分性質、分類施策,把與住宅樓一起建設并交付使用的磚棚板棚視為附屬設施,給予有償拆除;其他沒有合法審批手續私搭亂建的設施定性為違章建筑,進行無償拆除。通過整合工作力量開展集中攻堅,今年以來累計拆除磚棚板棚188 個、自行車棚18 個、各種違建59 處,清理亂堆亂放103 處、治理停放小區僵尸車23臺、打通小區消防通道16 個。投資3500 萬元,將全長1218 米的老通江街水泥路改造成為承載歷史印跡具有“火車”元素的景觀路。動員通信行業中省直單位,對老舊小區空中掛線飄線混亂問題,進行專項集中整治,有效改變老舊小區混亂不堪的面貌。進一步加強小區環境衛生整治,組織中省市直單位黨員志愿者深入開展“我為創城做貢獻”志愿服務活動,對小區堆放雜物、小廣告、白色垃圾等進行常態化清理;共出動環衛工人3 萬余人次,清理主次干道、城鄉接合部、包保小區垃圾500 余車;生活垃圾、餐廚垃圾與建筑垃圾日產日清,切實為群眾營造清新整潔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