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荒集團黨委工作部
北大荒精神是老一輩北大荒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北大荒人攻堅克難、奪取勝利的法寶,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何時都要傳承好、弘揚好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人神圣的政治責任和歷史責任。當前,黑龍江正處于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和北大荒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更需要進一步弘揚北大荒精神,激發斗志、凝聚力量,以新作為全面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墾區要發揚北大荒精神,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努力形成農業領域的航母。北大荒人自覺把北大荒精神刻進腦海、化為基因、融入血脈,納入集團總體戰略,為服務國家戰略提供強大動力。
一是系統化推進。北大荒集團黨委始終高度重視弘揚和踐行北大荒精神,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齊抓共管、上下一體聯動、干部職工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即“成立一個系統化的組織機構、完善一套制度化的研究機制、搭建一個品牌化的共享平臺、打造一支專業化的宣講隊伍、推出一系列項目化的主題活動、確立一批特色化的教育基地、選樹一批多元化的優秀典型、完成一批精品化的文藝作品”為主要內容的“八個一”實施方案,為弘揚北大荒精神提供根本遵循。
二是常態化推進。注重把弘揚北大荒精神融入到企業各個領域、各類群體,實現全覆蓋,全員參與。把弘揚北大荒精神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委重大方針政策相結合,使全體黨員干部自覺接受北大荒精神的洗禮;將北大荒精神融入企業經營管理和行業規范,作為黨員入黨、員工上崗的必修課;把北大荒精神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中,營造企業良好的干事創業氛圍;把北大荒精神融入到北大荒品牌建設中去,講好品牌故事,提升北大荒品牌影響力。
三是制度化推進。為保證北大荒精神新的時代內涵落地生根,真正融入北大荒人的血脈,健全完善北大荒精神傳承弘揚的制度體系,包括學習制度、宣傳制度、協調制度、典型選樹制度等,使北大荒精神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成為北大荒人共同的行為準則。
北大荒精神激勵著人們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在新時期推進改革發展過程中,堅持繼承和發展相統一,不斷賦予北大荒精神新的時代內涵。
一是永葆“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艱苦奮斗是北大荒人的政治本色,也是北大荒事業不斷發展和壯大的立足之本。在完成農墾改革后,面對著新體制新機制建設還存在短板弱項,企業經營效益不善、利潤不高等問題,北大荒大力弘揚艱苦奮斗作風,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厲行勤儉節約,強化管理降本增效,杜絕鋪張浪費和盲目投資等現象。進一步優化配置資源,全面落實“四三管控”,提高管理效率。保持艱苦奮斗意味著在物質層面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在精神層面保持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思想態度。正是秉持著這樣的態度,北大荒才把千里荒原變成沃野良田,闖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可復制推廣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打造成國家骨干農業現代化企業集團。如今,北大荒集團被界定為“主業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商業類國有企業”。
二是錘煉“勇于開拓”的意志品質。“勇于開拓”體現了北大荒人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創新進取的勇氣和能力。黑龍江墾區改革是中國農墾改革中難啃的“硬骨頭”,難度之大、矛盾之深、問題之多前所未有。但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北大荒完成了近3 萬項的行政事項移交和9 個管理局、113 個農(牧)場公司制改制,安置涉改人員3.5 萬人,北大荒徹底結束了70 多年的政企合一管理體制,整建制地轉入集團化企業化經營管理體制。“勇于開拓”還體現在北大荒勠力奮進實現國際大糧商、建成農業領域航母的戰略目標。建設“三大一航母”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北大荒的新使命,我們開拓創新,大膽實踐,扎實推進“1213”工程體系建設,即以“綠色智慧廚房”為牽引,用“雙控一服務”建設大基地,用“一體兩翼”發展大企業,用“三庫一中心”打造大產業。目前,北大荒已經成為營業收入超千億元、品牌價值超千億元,躋身世界品牌500強的大型國企。
三是彰顯“顧全大局”的心胸視野。主要體現了胸懷全局、敢于擔當,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在服務服從國家戰略上義無反顧。北大荒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的殷切囑托,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使命,糧食產量連續十年穩定在400 億斤以上,可滿足1.6 億城鄉居民一年口糧供應。北大荒已經發展成為中國耕地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后備基地。在服務保障民生上,更是把弘揚北大荒精神貫穿改革發展始終,職工群眾的生活水平沒有因改革而受影響,反而促進了增收。2020年,農(牧)場職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877 元,比2015 年增長37.4%。32 個國家重點扶持貧困農(牧)場已全部脫貧摘帽,貧困農(牧)場實現增加值81.21億元。
四是升華“無私奉獻”的思想境界。“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這是北大荒第一代創業者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新時期“無私奉獻”就是把使命和責任扛在肩上,忠誠忘我,把個人和局部的價值實現和利益追求融匯于國家之中,彰顯國企功能。疫情期間,北大荒充分發揮在關鍵時刻抓得住、用得上的國家隊作用,緊急調運大米5000 噸,確保北京市大米價格穩定;緊急調運大米、玉米和豆粕千里馳援湖北,派出醫護人員增援湖北一線。“無私奉獻”還體現在北大荒充分發揮現代農業引領示范作用,加強墾地共建和對外開放合作,在牡丹江、北安等地成立了區域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為種植戶提供“一站式、診所式、保姆式”服務。同時,將數字農業、智慧農業、有機農業等新技術在小崗村、西藏、南泥灣等地示范推廣,提升當地農業現代化水平。
作為北大荒精神的發源地,北大荒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組織引導,促進北大荒精神在新時代繼續發揚光大。
一是強化陣地建設。北大荒一直注重整合和挖掘北大荒紅色資源優勢,建立一批紅色教育基地,形成了覆蓋集團、分公司和農場的三級教育基地體系,打造精神高地。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集團命名了10 個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教學基地,引導新時代北大荒人知其所來、知其所在、知其向往。重新規劃了以“北大荒精神永放光芒”為主題的北大荒開發建設改革發展展覽,成為弘揚北大荒精神的重要平臺。牡丹江分公司打造的軍墾文化場館(基地)被列入全國“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是黑龍江省入選的4 條線路之一。目前,北大荒各類場館已接待參觀人數近6萬人次。
二是強化理論研究。依托省委黨校、省社科院、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等教學科研機構和師資力量,打造協作平臺、建立聯動機制,共同開展北大荒精神新內涵的理論研究工作,推出一批具有重要價值的理論成果。北大荒集團與黑龍江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共同舉辦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北大荒精神”理論研討會,對于彰顯北大荒精神的理論價值和時代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北大荒還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及專家學者作用,結合“四史”學習教育,編撰《北大荒簡史》《北大荒紅色場館圖集》《新時期北大荒改革理論與實踐》等書籍,為學習研究北大荒史和北大荒精神提供支撐保障。
三是強化典型示范。以北大荒精神新的時代內涵為價值引領,集中選樹宣傳一批傳承優良傳統、體現時代要求、做出突出業績的北大荒“最美”系列典型,做到各層級、各系統、各單位、各行業都有學習標桿榜樣。在企業領導人員中實施“領頭雁行動”,在黨員中實施“先鋒行動”,在團員和優秀青年中實施“春苗行動”,促進全體黨員繼承和弘揚北大荒精神,樹立奮斗文化,激發擔當作為。廣泛深入開展典型學習宣傳活動,不斷激發集團上下傳承弘揚北大荒精神、為高質量發展多做貢獻的高昂熱情。
四是強化宣傳引導。充分發揮新媒體力量,設立北大荒精神專欄專題,通過人物訪談、專題宣講、網絡互動等多種形式宣傳闡釋北大荒精神,推動北大荒精神進企業、進社區、進管理區、進車間。組織專家學者、先進典型、優秀青年代表等組成宣講團開展北大荒精神報告會。年初以來,成立了400 多個北大荒精神宣講團深入基層,開展宣講2000多次,受眾近15萬人次。加大文藝宣傳,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使北大荒精神家喻戶曉。近年來,共開展“北大荒改革先鋒”“北大荒科技能手”等系列評選活動1200余場,受教育群體40余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