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英 吳 忌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 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緬懷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驅的歷史功勛,就是要學習和弘揚他們為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勵和團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斗。
辛亥革命的發生,和近代中國的悲慘命運息息相關。從1840 年鴉片戰爭開始,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無數的志士仁人不斷抗爭求索,尋求救亡圖存之路。
孫中山作為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率先發出“振興中華”的吶喊,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他和革命先驅們通過發動震驚世界的辛亥革命,在1911 年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閘門,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探索了道路。同時也影響了中國人民和中國先進分子繼續探尋救國救民道路。可以說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由于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的制約,由于沒有找到解決中國前途命運問題的正確道路和領導力量,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點亮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燈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
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建黨之初就同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國民黨攜手合作,掀起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孫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他振興中華的遺志,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28 年的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建立新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創造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
百年歷史,斗轉星移。孫中山先生從1917年到1919 年耗時3 年完成了重要著作《建國方略》,對未來中國的發展謀篇布局。其中提出要修建約16 萬公里的鐵路,連接沿海、內地和邊疆;修建160萬公里遍布全國的公路網,并進入青藏高原;開鑿和整修全國水道和運河,建設三峽大壩;修建三個世界水平的大海港;大力發展各種實業等。在當時這些設想被認為完全是一種空想,是不可能實現的。今天,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創造出了巨大的社會成就,遠遠超出了孫中山先生的設想。鐵路進青藏,公路密成網,高峽出平湖,港口連五洋,各業門類齊,既能遨游太空,亦能下海深潛,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進步、民族團結,祖國大地一片繁榮。這充分顯示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并為之奮斗的偉大夢想已經或正在成為現實,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中國共產黨人要以辛亥革命110年歷史為鑒、開創未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繼續擔當歷史使命,掌握歷史主動,不斷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推向前進。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首要的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歷史反復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把脈定向。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只有始終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才能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局面,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中國共產黨始終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可靠的主心骨。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多黨制等,都被證明是不可行的。各種政治勢力及其代表人物輪番登場,無一能找準中國發展前行的正確方向。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選擇了馬克思主義,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新的征程上,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堅定志不改、道不變的決心,牢牢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英勇奮斗。近代以來,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結束,全國各族人民上下同心不懈奮斗,共同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新的征程上,我們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把握機遇應對挑戰,要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一方面要看到我們的優勢,我國具有良好的經濟發展潛力,我們要保持對發展的強大信心;另一方面也要牢記“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繼續發揚“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在奮進的新征程中面對新的“婁山關”“臘子口”,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要做好長期斗爭的準備。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依靠團結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資產階級的共和制度為什么在中國社會難以為繼?一個重要原因是辛亥革命沒有深入發動群眾,無法獲取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偉大力量。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致力于“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開創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無不依靠人民群眾無堅不摧的力量。同時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統一戰線擺在重要位置,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統一戰線。這是中國共產黨團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精神的力量是偉大的,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必須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努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創造安定團結的國內環境及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把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輩為之奮斗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中華民族在5000多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始終把國家統一作為共同追求的價值觀。中國歷史上雖然出現過暫時的割據局面和分裂狀態,但國家統一始終是歷史演進的主旋律。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這是中華民族歷史演進大勢所決定的。正像孫中山先生所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不可阻擋,解決臺灣問題毋庸置疑。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臺獨”分裂是祖國統一的最大障礙,是民族復興的嚴重隱患。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必然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實現!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人民正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發揚孫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精神,14 億中國人團結起來,萬眾一心,齊心協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而共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