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閆金紅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力量。國家發改委等部委聯合制定的《振興東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提出,進一步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給予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多自主權,推動發揮高校創新效應,強化科研機構與企業的協同創新能力,進一步深化科技創新在東北振興中的核心支撐作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時期,黑龍江省解放思想、轉變發展思路,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科技創新始終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并深入實施“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動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帶來發展增量,著力提升產業技術創新實力,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營造科技創新創業良好生態,提高科技創新供給的質量和效率,有力地帶動了黑龍江省全面高質量發展。步入“十四五”時期,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一步釋放科技創新的驅動力。
“十三五”時期,黑龍江省高度重視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大力推動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重視技術先進性分析、市場競爭分析和投入產出分析,把各種創新要素變成產業活動,取得了豐碩成績,如航天航空領域的3D 打印鈦合金零部件、核電核島主設備超大型鍛件、母乳化嬰幼兒奶粉等技術產業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但同時,黑龍江省科技成果產出與產業化比例失衡,嚴重制約了科技成果潛力的極大釋放。受高端人才引留難等現實問題的影響,省內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發揮不足,目前黑龍江省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存在人才儲備不足、創新氛圍不濃等困難,急需轉變發展思路,依托高校科技創新資源,打造校企聯合創新體,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形成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優勢互補的科創生產體系,以科技帶動生產,以生產帶動科創,以二者融合發展驅動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例如,哈爾濱工業大學主動精準對接企業技術需求,校企共同深化前沿技術研究,深化聯合人才培養,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帶動產業技術升級,達到互利雙贏、校企共贏的發展局面,在做好龍江“三篇大文章”中充分發揮科技支撐引領的重要作用。黑龍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發揮推動技術成果轉化應用的引領帶動作用,培育和壯大了一批高科技企業,有力支撐了省市科技創新體系和技術轉移體系的建設。截至2020 年年底,累計孵化和加速141 家高科技型企業,其中高新技術企業47 家,有4 家企業上市掛牌,產生了2 家龍江“隱形冠軍”企業。

哈爾濱工業大學創新研發的大型盾構機刀頭焊接制造技術
圍繞“三篇大文章”,需要進一步加強產學研聯合攻關,持續強化創新鏈和產業鏈、服務鏈、資金鏈“三鏈”深入融合對接,服務支撐全省重點產業轉型升級。重點依托高校、院所、企業的研發力量解決工業、醫藥、食品和現代農業等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設立全省科技創新重大專項,實行“揭榜掛帥”,并在企業投融資方面實現重大突破,進一步推動黑龍江省相關產業的升級。
要使科技創新成為龍江產業升級、轉型發展的新動能,就要依靠人才支撐實現產業發展的提檔,著力為龍江產業發展儲備充足的研發人員和管理人才,為企業發展注入可持續動力;要加大高校技術人才進軍新興產業的力度,增加本省高新技術產業的數量,形成新興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的產業集群,以此營造招商引資與吸引高端人才的能力。例如,近兩年來,哈爾濱工業大學共成立8 家高新技術企業,吸引高端人才千余名,年銷售收入30 多億元。事實證明,提高科創能力可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技術與人才的新增量。
深化產業提檔升級,需要加強人才環境的建設與優化,針對龍江人才流失狀況嚴峻的現實問題與挑戰,應健全高水平人員的引進和激勵機制,切實解決區域待遇差異化問題,為高水平人才提供良好的就業環境與工作氛圍。積極引導資本助力支持大學生創業,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與人才創業融資難題,讓人才成為推動黑龍江產業提檔升級的重要動力。
充分發揮各類平臺的作用,推動高新科技成果高效轉化為經濟效益。黑龍江省大力推動科研機構、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和科技企業各類創新資源向科技園區集聚,加快孵化企業、形成產業。加大推進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搭建科技服務平臺、科技企業孵化平臺、對外合作平臺、省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等多種創新平臺。例如,哈爾濱科技創新城集聚了中科院產業育成中心、703 研究所、哈爾濱焊接研究所等200 多個國內外創新機構。
增強科技服務能力,需要依靠大力提升創新平臺的市場競爭能力,深化平臺的功能與服務質量。一是要強化資源整合與分類管理能力,整合現有資源,積極探索平臺建設新模式、新機制,提高創新資源的共享程度,鼓勵創新平臺的錯位發展與互利共贏。二是要依靠高校優勢資源,著力推動校企深度融合發展。利用高校資源建立起成體系、大規模、多元化的多種創新平臺,進一步提升高校合作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與科創能力,提高區域內創新資源的利用率。三是要深化區域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構建產業創新環境。緊緊圍繞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的短板來提升產業鏈、完善創新鏈、配置資金鏈、壯大服務鏈,提高平臺間的資源配置效率。
黑龍江省現有科技創新影響力的企業偏少,此類企業的總體數量也較少,受本地金融市場的約束,科技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發展較慢,導致區域內經濟發展的資金供給嚴重不足。外部引進資金難度大、壁壘高,滬、深資本市場審核較高,導致黑龍江省企業融資難度增大,形成了企業發展資金緊缺的狀況。
《黑龍江省新一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年)》的出臺,目的在于重點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進而激發省內創新驅動內生動力,加快科技成果快速產業化,培育具有強大科技創新推動力的黑龍江特色企業。隨著各地區對科創企業上市的鼓勵與扶持力度加大,為科創企業提供企業發展與科技研發的必要資金,并幫助更多企業進入科創板上市,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加強企業的資金融通,增強黑龍江投資者對科創企業的信心。此外,還應加大財政支持、減免稅收較少企業的運營成本,扶持部分潛力企業的建設與發展。金融機構則應根據企業需求,設計專業合理的金融產品與金融服務方案,保證黑龍江省科創企業的資金流。
針對科技創新效率不高的問題,近期黑龍江省相繼出臺了《關于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激勵人才創新創業若干政策的意見》《關于大力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的意見》《黑龍江省“頭雁”行動方案》等重要政策文件,在激勵“雙創”、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科技管理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政策與舉措,最大限度地為人才“松綁”,進而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活力。黑龍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通過提高科技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落實股權期權分紅獎勵等措施,將成果作價入股成立企業的股權或凈收益的80%至90%用于獎勵科研人員,吸引了119 位國際一流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優秀人才在龍江創業。
下一步,黑龍江省應著力解決重點企業機制不活等問題,借鑒沿海發達省份先進經驗,扶持省內企業進行改革改制,加快企業市場化改革步伐。建立與當前市場相適應的投資體制,做到決策簡化、科學、規范、透明、公開,并健全相應的約束機制,增加投資的安全性與高效性。在行政審批方面,應簡化不必要的復雜程序,并開展效率更高的線上審批。在科技創新方面,應盡快建立以各類企業為主的科技創新機制。通過體制機制深化改革,推進產學研“三位一體”與引進、研發、創新“三結合”的深度發展,形成企業、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無縫銜接,使科技創新融入企業的方方面面,進而推動技術、產品以及管理創新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