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洪才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事關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文明和諧。樺川縣堅持把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工程來抓,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工作,著力提升村容村貌,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探索出一條美麗鄉村、美麗經濟、美麗生活“三美融合”,生產生態生活“三位一體”的發展之路。
開展清潔行動,“凈”環境。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每年都下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方案》,動員群眾開展清理積存垃圾、清理村內柴草垛、清理殘垣斷壁、清理村內溝塘、清理農戶庭院、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修復杖墻柵欄及修護背街小巷,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建立村莊清潔制度,開展“六清、一修、一改、一建”活動,解決環境“臟亂差”問題。2021年,全縣出動車輛4647 臺次、發動農民群眾投工投勞19545人次,清理農村生活垃圾1.3 萬噸、村內溝渠1957 公里、禽畜糞污2508 噸、柴草垛779 堆、殘垣斷壁132 處,修復圍墻柵欄56.6 公里。全縣村屯基本實現垃圾堆清零、殘垣斷壁清零、農機具亂停亂放清零、柴草堆進村清零的“四個清零”目標,達到村村凈、街街凈。
開展美化行動,“靚”村容。編制全縣綠化三年規劃,制定《春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綠化專項行動方案》,各村屯組織動員群眾開展“四邊栽樹、一花一治”,即田邊栽植農田防護林、村邊栽植護村林、路邊栽植護路林、水塘邊栽植凈化林;每家每戶墻邊、杖子根栽花;由村屯組織力量,采取抽干、填埋、注入凈水、放水引流等方式,開展黑臭水體治理,2018—2020 年,栽植樹木239.6萬株,種植鮮花157.1萬棵,2021年綠化樹木270 萬株。全縣農村逐步呈現綠樹掩村莊,鮮花排成行的景象。
開展建設行動,“改”條件。樺川縣從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入手,搞建設、補短板,促進城鄉均衡發展。結合脫貧攻堅,2017年以來,投入72858萬元,建設農村義務教育學校25所,維修改造56 個村級標準化衛生室,改造通村公路239 公里,新建村內道路410 公里,鋪設農村自來水供水管網111.7萬米,維修農村自來水水源128處,安裝村村通廣播99個,為58個村修建文化廣場,新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65 個,完成50個中心村改造,維修危房3396 戶。全縣農戶住房安全率、通村公路和村內路硬化率、農村集中供水保證率、村級文化廣場覆蓋率全部實現100%。
開展示范行動,“樹”樣板。由于各村的基礎條件不同,資源稟賦不同,群眾習慣不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無法實現“齊步走”。樺川縣根據村屯地理位置和現有條件,規劃了以縣城為核心,以京撫公路、集(賢)樺(川)公路、佳(木斯)樺(南)公路為軸線的“一城、三軸”農村整治規劃。實行近城和公路沿線村屯先行,其他村屯陸續跟上,打造工作模板,先進帶后進。先后實施了垃圾革命、廁所革命、污水革命、能源革命、菜園革命及村莊清潔行動,樹立3 個美麗宜居示范鄉鎮、22 個美麗宜居示范村莊、195 個最美庭院。集賢村、星火村分別榮獲市級美麗宜居示范村、全國民俗特色村寨。
考核獎勵,調動干部“抓”。樺川縣開展農村“五面紅旗”創建活動,設定了脫貧攻堅、基層黨建、產業發展、美麗村莊、鄉風文明五項重點工作為五面紅旗,其中明確奪取美麗鄉村紅旗,村黨支部書記補貼每月上調300 元,村委會主任和村會計補貼每月上調200 元。2020 年評選美麗鄉村紅旗36 面,兌現村干部獎勵資金30.24 萬元,極大地激發了村干部環境整治的積極性。
揭短亮丑,促進鄉村“改”。為了解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習慣性眼盲”“久聞不覺其臭”問題,縣里下派督察組、暗訪隊,專門找問題、一月一評點、一周一通報,頻繁的曝光通報讓涉事鄉鎮、村屯當眾出丑、紅臉出汗。2021 年以來,共計深入村屯暗訪70 余次,涉及全縣159 個村屯,曝光27個村屯、58 處問題,鄉鎮當眾表態發言32 場次。有力促進了干部作風轉變,推動了問題在村里發現、在村里解決。
展開幫扶,帶動農戶“干”。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樺川縣安排2609 名干部開展“542”幫扶活動,每名處級領導幫扶5 戶貧困戶,科級領導干部幫扶4 戶貧困戶,一般干部幫扶2 戶貧困戶,幫扶活動中大力開展清柴草垛、清垃圾,改院墻、改內墻面、改地面、改線路,屋干凈、人干凈的“兩清”“四改”“兩凈”活動。幫扶干部入戶第一項活動就是擼起袖子幫其擦玻璃、掃院子、清屋子,帶動農民改變生活習慣。
納入網格,落實人員“管”。樺川縣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鄉村治理,落實管護責任。把全縣所有農戶劃分為567個網格,由3000余名網格員進行跟蹤管理,定點服務提醒。聘請2203 個保潔員,對全縣所有村屯道路分段保潔管護。村干部、駐村工作隊任路長,對保潔員工作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記入監督日志,并以此為依據兌現公益崗位工資。
定村規民約,事事“立規矩”。各村通過村民代表大會,對涉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各項工作進行梳理,制訂村規民約,對小到農戶室內衛生、庭院保潔、院外秩序、農機具擺放、柴草垛出村,大到村辦公室、村廣場、村公廁管護,小到不亂潑臟水、不亂扔紙屑、不隨地吐痰,大到林木管護、花草護理、畜禽糞污清運都進行了詳細規定,作為“星級文明戶”評比內容。并安排老黨員、老村民代表進行監管,讓規矩變成村民自覺行為。
設道德講堂,村村“講故事”。注重宣傳村民身邊的好人好事,樹立看得見的榜樣。各村設立道德講堂,每月至少一次請衛生標兵戶、孝老愛親戶、星級文明戶等在道德講堂現身說法,并用村級愛心超市物品進行獎勵。讓草根成為明星、村民登上講堂,鄉村環境整治形成新風尚。

樺川縣星火鄉星火村墻體彩繪及干凈整潔的村容 (圖片由作者提供)
推“五分錢”工程,人人“繳份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需要投入,需要政府與村民同心同向,共同出力。樺川縣在全縣推行了“五分錢”工程,各村屯常住人口(每年在村屯居住6 個月及以上)每人每天5 分錢(即每人每年18 元),非常住戶(每年在村屯居住少于6 個月)每年繳納10元,作為村集體衛生保潔費用。費用使用公開透明,每次使用前經村“兩委”會議通過,使用之后5日內進行公示,在村委會顯著位置張貼。“小小五分錢,牽動百姓心”,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增強,關注環境整治的農戶多了,自愿維護環境的主動性也強了。
掛“成績單”,家家“曬太陽”。各村屯開展以戶為單位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評比,由村民代表、老黨員、村干部、網格員按項打分。分數高的,在家門口“貼紅榜”,成為大家學習榜樣,通過村大喇叭公開表揚。分數低的,在全村排名后十位的,通過村大喇叭點名批評。小小一片紙,牽動萬家心。全縣農戶形成了爭先進、知榮辱、比趕超、奪紅榜的濃厚氛圍。
提振精氣神,干勁“鉚足”。環境影響人,也能改變人。樺川縣通過人居環境整治,使群眾看到了變化,見到了希望,感受到努力就會有收獲,付出就會有回報。農戶們信心強、干勁足,自立自強闖世界、創新業。2021年,全縣4835戶脫貧戶,利用房前屋后發展庭院經濟,預計戶均增收1500 元以上。主動克服疫情影響,今年自謀職業外出務工人員6852 人,預計年人均創收3~4萬元。
過上好日子,腰包“變鼓”。
發展是硬道理。樺川縣強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是讓人窮干凈,而是要人富整潔。在整治環境同時,縣鄉村三級發力,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務工就業、社會兜底保障等多種措施,幫助群眾走上富裕路。2019 年,樺川縣提前一年脫貧摘帽,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0036元,脫貧人口人均收入更是達到了12801 元。樺川縣把發展鄉村產業作為鞏固農村環境整治成果的依托,培植了有機稻米、光伏、畜牧、果蔬、電商五大縣級主導產業,42 個村級經營主體。2020 年以來,每個村建設肉鴨養殖棚兩棟,實現了村村都有致富產業。全縣105個行政村,村集體收入超過10萬元的達到24個、超過20萬元的達到35個、超過50萬元的達到15個。
關系融洽,干群“拉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讓群眾看到了干部真干、環境轉變,凝聚了力量,匯聚了共識,拉近了干群距離,融洽了干群關系。群眾對干部說風涼話的少了,豎大拇指的多了,“頂牛干”的少了,支持理解的多了。今年村級換屆,全縣105 個行政村,有91 個村實現了連選連任,連選連任率達到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