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楊虹虹,沈盛縣,金 劍,洪旭東,陳愛芬,張旭東,丁益強,陳鴻斌,陳 釗
標準化傷員(standardized wounded soldier, SWS) 是指能夠扮演特定傷情,并能夠進行反饋和評價的演員,其模擬的對象是平戰時各類傷員[1],是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的一種類型。將SWS用于聯衛演習、衛勤使命、聯合行動等軍事衛勤演習的救治流程中,可以高效率、高質量實現近乎實戰訓練的效果呈現。美軍已廣泛應用于戰傷急救模擬訓練中[2],我軍也有若干項研究了使用SWS[3-6]。但是關于SWS的應用缺乏相應標準,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傷類傷情標準、衛勤規程標準、醫學處置標準、評估的標準等。本研究為前瞻性研究,旨在探索將SWS應用于衛勤訓練的規程及評估的可行形式及效果。
1.1 研究對象及傷情2019年12月選取東區戰區某師90名戰士作為SWS培訓對象。納入標準:身體健康、無基礎疾病,體力較好,在既往體質測試中考核優秀,依從性強者。根據現代戰傷流行病學特點及救治需求[7],選取30種模擬傷情,包括以爆炸傷、槍彈傷[8]為主要損傷機制的四肢毀損傷、沖擊傷、內臟損傷,對降低死亡率及提高預后有重大價值的休克、大出血、燒傷[9],以及對衛生防疫有較大意義的內科、傳染病等傷情,傷勢包括輕癥至危重。每3名戰士模擬同一種傷情,隨機抽取。傷情腳本主要參考《標準化病人培訓實用教程》[10],主要內容包括:患者受傷時間、致傷原因、病情、持續時間、陽性及陰性體征,以及表演要點,救護流程及結局等,在培訓過程中由SWS和培訓師共同討論并完善。
1.2 問卷設計自行設計問卷調查,以“標準化病人”、“標準化傷員”、“Standardized Patient”、“Standardized Wounded Soldier”為關鍵詞搜索Pubmed、萬方、維普等數據庫。共搜索出相關文獻921篇,查詢摘要及原文篩選含SP質量評定內容的參考文獻4篇,主要參考荷蘭馬斯特里赫特 SP 評定工具[11],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醫學院全科醫學系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問卷[12],海軍醫科大學海戰SWS模擬能力調查問卷[13],結合我軍衛勤訓練的實際情況,經專家論證后制定。問卷包含2份,1份由SWS在培訓前和演練后填寫,另1份由受訓醫護在訓練后完成。
問卷1主要考察受訪戰士在培訓前后對SWS的理解,包含3部分,第一部分為一般信息;第二部分為檢定表,要求受訪者以是否的形式回答SWS相關知識經歷,包括5個問題;第三部分為模擬能力調查,要求受訪者以5分制回答,1分-完全不贊同,2分-不贊同,3分-一般,4分贊同,5分-十分贊同,共設置10個問題,考察SWS的五大能力。問卷2由受訓醫護填寫,包含2部分,第一部分為一般信息,第二部分為打分表,包含SWS表演能力、病例設置、演練規程共三方面24個問題,要求受訓醫護進行5分制打分。
1.3 SWS培訓及衛勤訓練規程美國SP導師協會(ASPE)提出,SP的培訓應包含:知識準備、角色扮演、反饋培訓、評估和評價培訓、培訓過程評價[14]等, SWS需要掌握的能力主要應包括[13]:角色表演、一定的戰傷救治知識、反饋及評價。其核心能力為模擬表演能力、專業知識、記憶反饋能力、重復能力、態度意識等5個部分。經前期預實驗,我們設計了5課時的SWS培訓方案,包括:概念了解(1課時),角色表演(1課時),傷情相關醫學知識(1課時),反饋訓練(1課時),傷情模擬訓練(1課時,至少3次);培訓結束后,對SWS的能力進行考核,并由3名第三方專家打分,對同一種傷情的表演平均分較高者作為該種傷情的SWS,投入應用至東部戰區某三甲醫院衛勤演練。具體規程:傷員模擬化妝后,分批送至醫院分類場,軍醫對傷員進行分類、補填傷票、確定送往的組室,對生命危急的傷病員進行緊急處理。護士負責協助軍醫進行檢傷分類,做好傷病員的統計工作,對傷病員實施必要的護理和治療等[15]。后將傷員送至內科組室,外科組室,輕傷組室,洗消組室等進行快速救治。在演練結束后,請所有受訓醫護填寫醫護問卷。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5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對戰士受訓前后問卷第二部分內容檢定表使用配對卡方檢驗,第三部分模擬能力調查使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數量(n)和百分比(%)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模擬傷員問卷調查所有模擬傷員平均年齡(26.47±4.37)歲,平均軍齡(8.57±3.95)年,學歷高中至大學本科,均為男性,每3人扮演一種傷情。在問卷調查第二部分,與培訓前相比,受訪戰士在培訓后對于SWS的理解顯著提高(P<0.05),見表1;在第三部分,與培訓前相比,在完成培訓及考核后,模擬傷員對自評表中10個問題打分均顯著升高(P<0.05),見表2。

表1 受訓前后SWS知識理解檢定表[n(%)]

表2 受訓前后SWS五大能力自評打分(平均分)
2.2 受訓醫護問卷調查受訓醫護共填寫調查問卷52份,包括軍醫24位,軍護28位,平均年齡(33.27±7.87)歲,平均工作年限(11.80±7.94)年,中級以上職稱24位,初級職稱28位,軍醫專業包括燒傷、普外、重癥醫學、心血管、骨科等;在訓練之前了解SWS概念者32位(61.54%),在既往訓練中使用過SWS者18位(34.62%)。84.62%的受訓者對SWS表演總體滿意,100%的受訓醫護對于病例的呈現形式總體滿意,96.15%的醫護人員對使用SWS的演練規程滿意。見表3、表4、表5。

表3 SWS表演能力打分統計[n(%)]

表5 演練規程打分統計[n(%)]
本研究為前瞻性研究,旨在探索將SWS應用于衛勤訓練的規程及評估方式的可行形式及效果。在SWS培訓方面,依據ASPE的教學計劃,我們設置了5課時的培訓課程。在模擬效果方面,我們將SWS應用于一定規模的衛勤演練,傷情選取包含了衛勤保障可能遇到的多種傷情及受傷程度,較好的模擬了戰場實際。在效果評價方面,我們制定了針對SWS的主觀及客觀評價工具。所有結果以數據化的形式呈現,得到了相對客觀可參考的結果。
據SWS自評結果,與培訓前相比,培訓明顯提高了戰士對SWS相關知識的理解,包括SWS的概念,與一般傷員表演的不同,5大核心能力,反饋,特效化妝等。培訓后,其模擬表演能力、專業知識、記憶反饋能力、重復能力、態度意識等核心能力明顯提高。據醫護打分結果,大部分受訓醫護對SWS的角色表演滿意,認為SWS的傷情表演真實,妝效好,但在傷情姿態、緊張氛圍把控方面略顯不足;受訓醫護對于病例的呈現形式整體滿意,特別是在醫患共情、同事協作、戰傷救治方面的促進效果明顯;對于演練規程,醫護普遍認為該種方式優于傳統訓練,值得花時間進一步學習。
綜上,本研究基于國內外SP的教學與應用經驗,提出了適合我國軍事訓練實際情況的SWS培訓方法,初步探討了將SWS應用至基層衛勤訓練規程的可行性,客觀評估了該訓練方式的有效性,為將來可能的規范或大綱的制定提供參考。然而,本研究對于培訓效果的檢測還存在一定欠缺,培訓時間較短,沒有客觀檢驗SWS的能力。因此,可能只能稱該批SWS為模擬傷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希望完善自身的培訓體系,能通過更加系統有效的培訓和考核,將SWS作為一種常規的培訓及考核形式,推廣投入更大規模的基層部隊衛勤訓練的日常中,提高衛勤訓練的真實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