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娜
糖尿病為代謝性疾病,不管是什么原因導致血糖升高,超過正常范圍稱為糖尿病,一般分為1 型和2 型糖尿病[1]。1 型糖尿病是指胰島功能衰竭導致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導致血糖升高[2]。2 型糖尿病是由胰島素抵抗引起的血糖升高[3]。隨著病情的發展,糖尿病會出現多種并發癥,腎損害與急性因素引起的慢性腎功能衰竭和導致腎損害的慢性腎臟疾病有關。急性腎損傷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糖尿病是其中一種主要原因,腎損傷后會出現慢性腎病。糖尿病腎病是其中一種較為嚴重的并發癥,發病率死亡率均較高。因此在早期腎出現損傷時就應及時治療,控制病情,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文選取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糖尿病非腎損傷患者及健康體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使用尿常規與mALB 檢測診斷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本院63 例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作為腎損傷組,60 例糖尿病非腎損傷患者作為糖尿病組;另選取62 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腎損傷組年齡34~75 歲,平均年齡(59.06±10.21)歲;男34例,女29例;糖尿病病程1~8年,平均糖尿病病程(5.21±1.62)年。糖尿病組年齡34~74 歲,平均年齡(58.65±9.56)歲;男33 例,女27 例;糖尿病病程1~8 年,平均糖尿病病程(5.39±1.57)年。對照組年齡33~73 歲,平均年齡(59.11±9.87)歲;男35 例,女27 例。三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配合本次研究,腎損傷組和糖尿病組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腎損傷經血清學檢測、實驗室檢測等進行確診。排除標準:精神疾病,惡性腫瘤,其他糖尿病并發癥,非糖尿病引起的腎損傷,不能配合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對三組研究對象的尿常規與mALB 進行檢測。患者進行尿液采集前要空腹8 h 以上,采集晨尿、中段尿,使用生化分析儀分析尿的酸堿度、尿比重、尿蛋白尿潛血、尿酮體、尿糖等指標,并檢測mALB水平。采集患者空腹8 h 以上的清晨血液分析HbA1c水平。
1.3 觀察指標 比較三組尿常規和mALB 檢測陽性率以及mALB 和HbA1c 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尿常規和mALB 檢測陽性率對比 腎損傷組尿常規和mALB 檢測陽性率均高于糖尿病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1.1237、28.1371 和103.1162、106.4694,P<0.05);糖尿病組尿常規和mALB 檢測陽性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4.1431、40.8101,P<0.05);三組mALB 檢測陽性率均高于尿常規檢測陽性率(χ2=6.3000、4.8214、5.2101,P<0.05)。見表1。
2.2 三組mALB 和HbA1c 水平對比 腎損傷組的mALB 和HbA1c 水平均高于糖尿病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7.9502、3.8519 和35.4477、25.1541,P<0.05);糖尿病組的mALB 和HbA1c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9.3977、11.5784,P<0.05)。見表2。

表1 三組尿常規和mALB 檢測陽性率對比[n(%)]
表2 三組mALB 和HbA1c 水平對比()

表2 三組mALB 和HbA1c 水平對比()
注:與糖尿病組和對照組對比,aP<0.05;與對照組對比,bP<0.05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其主要危害在于并發癥,因為早期癥狀不典型而被忽視。腎損傷主要指急性腎損傷,是由于一些急性因素的存在導致腎功能在短時間內急劇下降。腎損害與急性因素引起的慢性腎功能衰竭和導致腎損害的慢性腎臟疾病有關[4]。急性腎損傷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糖尿病是其中一種主要原因,腎損傷后會出現慢性腎病[5]。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之一,以持續性蛋白尿和腎功能不全為特征,主要病理表現為系膜區變寬,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6]。1 型和2 型糖尿病都會發生糖尿病腎病,而1 型糖尿病發生糖尿病的幾率較高,占1 型糖尿病的30%~40%,與糖尿病腎病的病程有關,常見于有10 年以上病史的患者,在歐美發達國家的慢性腎臟病中糖尿病腎病已成為第一病因,我國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7]。因此早期診斷可以及時的控制病情。
尿常規檢查包括尿液pH 值,即酸堿度,還包括尿液比重、尿蛋白、尿潛血、尿酮體、尿糖等項目。尿蛋白和隱血與腎臟疾病密切相關[8]。蛋白尿不僅存在于原發性腎臟疾病中,也存在于繼發性腎臟疾病,例如糖尿病腎病、高血壓性腎病、尿酸性腎病等,這些疾病可引致尿蛋白變化[9]。如果尿液中的白細胞超過正常范圍,并伴有尿路刺激癥狀,更多的頻尿癥、尿痛,往往提示存在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時往往伴有尿液亞硝酸鹽陽性,也進一步提示泌尿道感染[10]。同時,如果尿液 pH 值和尿液比重發生變化,往往表明尿液的腎小管濃度和酸化功能可能存在問題。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腎損害的指標,反映了早期腎小球的損害,如糖尿病腎病和高血壓腎損害。微量白蛋白尿將在最初階段增加。此時,尿常規檢查顯示尿蛋白常為陰性,因為常規尿蛋白檢測相對粗糙,不夠靈敏,因此,對于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檢測尿微量白蛋白,以便早期發現微量白蛋白尿[11]。當然,對于嚴重腎臟疾病也可以檢測尿微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水平明顯升高,因此,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糖尿病腎病和高血壓腎損傷的最重要指標。至于其他腎小球疾病、腎病綜合征或腎臟疾病引致的自體免疫性疾病,微量白蛋白尿亦會增加,因此在腎損傷的早期檢測尿常規與mALB 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根據檢測結果對癥治療,及時控制病情的發展[12]。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患者使用尿常規與mALB 檢測診斷可以判斷是否存在早期的腎損傷,診斷結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