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楠
牙體牙髓病為臨床常見疾病,發病位置主要位于口腔,其主要分為牙周炎、牙髓炎以及牙髓牙周聯合疾病。牙體牙髓病有發病率高的特點,且近年呈現逐步提升趨勢,多數患者因為牙痛自覺就診,治療方式不當則會使得病情持續惡化,繼而造成牙齒喪失,嚴重情況甚至會引發周圍組織不可逆損傷?,F階段多數分析認為填充根管治療可有效對牙體牙髓病進行控制[1]。現選取本中心76 例牙體牙髓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對牙體牙髓病的治療效果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5 月~2020 年2 月本中心收治的76 例牙體牙髓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 例。對照組男20 例,女18 例;年齡21~60 歲,平均年齡(45.29±8.67)歲;前牙18 例、后牙20 例。觀察組男21 例,女17 例;年齡20~61 歲,平均年齡(45.32±8.88)歲;前牙17 例、后牙21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者均出現牙體疼痛;②患者均采用X 線診斷確診為牙髓疾病;③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全身重大系統疾病患者;②有根管治療史患者;③精神障礙或溝通不暢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規性口腔檢查、X 線牙片檢查,充分了解患者牙根管、根尖狀況,為患者制定根管填充方案。去除患者牙體腐質,打開牙髓腔,并進行局部麻醉后去除壞死牙髓,及時清除牙髓壞死組織鈣化物。采用根管測量儀檢測患者根管長度,選擇大小適當的牙膠尖,并逐步后退祛除根管。選取大小適當的主牙膠尖,逐步退去根管。采用濃度為3%雙氧水、0.9%氯化鈉溶液交替沖洗根管,之后采用棉條吸干根管液體。同時采用棉捻置于樟腦氯酚薄荷合劑溶液完全浸濕,并將其封于根管內,采用氯化鋅丁香油酚粘固劑根管暫封。治療后1 周復診,并使用牙膠尖根管糊劑測壓填充,嚴密填充。進行X 線牙片檢查,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填充治療。
對照組患者進行超充根管治療,填充根管位置時需確保填充劑范圍完全填充腔隙,超過根尖。觀察組患者進行適充根管治療,對根尖進行清潔確保根部位置不存在任何障礙,并對手術位置認真消毒,進行注射填充,確保填充劑可均勻抵達腔隙,并將根尖周圍距離控制為1 mm 之內。填充治療后再次拍攝X 線片,依據X 線片判定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痊愈:患者竇道疼痛和叩痛等癥狀完全消失,牙齒咀嚼功能逐步恢復,硬骨板檢查后并無缺損,根尖和填充材料間距為2 mm;有效:患者竇道、叩痛等癥狀得到改善且牙齒咀嚼功能逐步恢復正常,根尖填充材料逐步減少;無效:患者咀嚼功能和臨床癥狀并無改善,根尖和填充材料甚至縮小??傆行?痊愈率+有效率。②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進行評定,主要包括心理功能、軀體功能以及社會功能方面,總分100 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③疼痛情況,采用視覺疼痛評分法(VAS)判定治療前及治療后1、3 d 的疼痛情況,總分0~10 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痊愈、有效、無效例數分別為19、12、7 例,總有效率為81.58%;觀察組痊愈、有效、無效例數分別為23、14、1 例,總有效率為97.37%;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29,P<0.05)。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對照組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評分分別為(25.38±2.67)、(23.94±3.41)、(19.38±4.61)分,觀察組分別為(30.41±3.41)、(28.67±2.72)、(28.67±3.54)分;觀察組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159、6.685、9.853,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評分比較 對照組治療前及治療后1、3 d 的疼痛評分分別為(7.60±1.58)、(6.39±0.81)、(5.46±0.52) 分,觀察組分別為(7.52±1.42)、(5.91±0.76)、(4.19±0.87)分;治療前,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232,P>0.05);治療后1、3 d,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664、7.724,P<0.05)。
牙體牙髓病為臨床多發口腔疾病,在治療時以根管填充為主要手段,但此種治療方式也需較長時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會出現患處疼痛,嚴重情況甚至會出現腫脹、感染等問題。根管填充為牙體牙髓病的基礎性治療方式,填充質量直接影響和決定根管的效果。
進行根管填充治療時,主要采用填充劑通過具體填充方式予以填充,之后分析填充效果。填充治療過程中需完全清除根管刺激源,之后完全消毒,同時充分利用牙尖周圍血流組織幫助其自主修復,也對各種壞死牙髓、牙根尖周進行治療,幫助患者恢復牙齒功能,確?;颊呷粘I畈皇苡绊?。同時在根管治療時填充為主要步驟,因此患者完成根管制備后需去除各種壞死牙髓,之后關聯根管、根尖周組織,避免出現二次感染。依據臨床研究,主要采用超充方式進行治療,但常會使得牙齒出現細菌侵襲,同時細菌也會于根管內持續生長,最終使得周圍牙周組織出現感染,也會使牙根尖出現免疫排斥反應,進而對預后效果產生嚴重影響[2,3]。深入分析原因發現,與根管制備過度有關,過度制備會使根管受到嚴重細菌污染,侵襲患者根尖組織。由于超充治療時存在閉合性差的問題,進而使得根尖液流至根管,引發感染和牙齒腫脹等問題。但也有研究認為,患者牙齒根尖位置損傷較為嚴重時可采用超充方式填充,可有效幫助患者愈合。但依據本次研究發現,超充填充方式會使患者根尖位置出現排斥問題,進而影響預后。采用適充根管治療則屬于更為科學的治療方式,此種治療方式不僅可減少感染,同時閉合性更好,因此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提升治療效果[4,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適充根管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超充根管治療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種狀況主要原因為超充治療時使得填充材料和根尖距之間有較大空隙,也會使得牙體牙髓患者牙根細菌感染幾率持續增加,進而影響治療效果。采用適充根管治療時則會確保填充材料和根尖之間緊密結合,牙髓和牙體之間建立相對封閉、安全環境,繼而有效提升治療效果。同時對患者治療后疼痛問題進行分析后發現,治療后1、3 d,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采用超充根管治療時填充材料和根尖無法緊密接觸,根尖較為稀疏且空間更大,因此會出現感染問題,進而使得患者出現疼痛,同時也會加劇患者根管堵塞風險提升疼痛率,因此適充根管治療患者疼痛評分更低。其他學者研究結果發現,適充根管治療患者治療后疼痛評分為(4.31±1.06)分,患者并未出現嚴重疼痛和不適,研究結果和本次分析一致[6]。對比超充根管治療和適充根管治療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結果顯示,觀察組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當患者采用適充根管治療時不僅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評分,同時也可提升生活質量。此種情況與采用適充根管治療時有效減少根尖位置填充所引發的免疫排斥反應及減少細菌感染有關,患者在生活中可正常飲食和生活,繼而使得生活質量評分更高。對比其他分析,多數學者認為適充根管治療時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和本次分析一致[7]。
綜上所述,為牙體牙髓病患者采用適充根管治療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整體效果顯著,疼痛情況改善明顯,有臨床應用價值。但本次研究選取的患者例數較少,因此使得研究結果并無廣泛代表性。在今后研究中為提升系統性和理論性,也需對其他學者研究理論進行分析,通過此種方式有效提升研究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