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雯
臨床上,小兒肺炎是一種常見病,對兒童健康構成一定威脅。小兒肺炎的主要原因是兒童肺功能不全,是在外界環境因素作用下病原體入侵所致。本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肺部濕性啰音、哮喘、發熱等。如果病情嚴重,甚至可能影響患兒的生命安全。臨床上治療小兒肺炎的方法主要有平喘、抗感染等,但療效不明顯。小兒肺炎的誘發因素有病原體侵襲、環境因素或肺功能不全,冬春季發病率高,可威脅兒童生命安全。本病臨床治療以抗感染、平喘等常規治療為主,但效果不佳。小兒肺炎長期治療會引起其他器官病變,對兒童健康影響很大。因此,對小兒肺炎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為了提高小兒肺炎的臨床療效,本研究選擇本院小兒肺炎患兒100 例,采用數字表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50 例。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鹽酸氨溴索加鹽酸丙卡特羅。分析鹽酸氨溴索加鹽酸丙卡特羅治療小兒肺炎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100 例小兒肺炎患兒,采用數字表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50 例。其中,對照組男31 例,女19例;年齡2~9 歲,平均年齡(6.51±1.52)歲;病程2~12 d,平均病程(6.24±1.95)d。觀察組男32 例,女18 例;年齡2~9 歲,平均年齡(6.58±1.55)歲;病程2~12 d,平均病程(6.21±1.94)d。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倫理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患兒常規藥物治療,給予美洛西林鈉150 mg/(kg·d)或頭孢呋辛鈉100 mg/(kg·d),每天分3 次,q.8 h.,靜脈滴注。對體溫>39℃的患兒,需給予冰敷或者溫水擦浴促使體溫降低。治療1 周。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鹽酸氨溴索和鹽酸丙卡特羅。鹽酸氨溴索:2~5 歲患兒7.5 mg/次,6~9歲患兒15 mg/次,空腹口服,3次/d。鹽酸丙卡特羅:2~6 歲患兒1.25 μg/(kg·次),7~9 歲患兒25 μg/次,口服,q.12 h.。治療1 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的住院時間,治療前后的炎癥指標(TNF-α、hs-CRP、IL-6)及肺功能指標(FEV1、FVC)、治療效果。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咳嗽咳痰等癥狀體征消失;有效:咳嗽咳痰等癥狀體征好轉;無效:疾病無好轉。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1]。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的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住院時間為(8.19±1.21)d,短于對照組的(10.21±2.56)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住院時間比較(,d)

表1 兩組患兒的住院時間比較(,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炎癥指標及肺功能指標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TNF-α、hs-CRP、IL-6、FEV1、FVC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的TNF-α、hs-CRP、IL-6 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FEV1、FVC 均較本組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患兒的TNF-α、hs-CRP、IL-6 均低于對照組,FEV1、FVC 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總有效率為94.00%,高于對照組的74.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炎癥指標及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炎癥指標及肺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表3 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比較 [n,n(%)]
小兒肺炎的主要癥狀有:①一般癥狀:發熱、煩躁、食欲不振,體溫主要控制在38~40℃,兒童精神不適、食欲不振、嗆奶嘔吐等癥狀。②呼吸道癥狀:患兒咳嗽頻繁,出現咽音,咳嗽嚴重時出現嘔吐、哽奶。呼吸系統疾病在兒科中尤為常見,其中小兒肺炎是主要的呼吸系統疾病之一。小兒肺炎的主要原因是肺組織不成熟、肺內空氣含量低和黏液阻塞。同時,兒童的呼吸結構具有特殊性,其呼吸道黏膜嬌嫩,血管豐富,管腔較成人狹窄,導致纖毛運動功能低下,無法及時排出呼吸道痰液。此外,受各種外部環境的影響,兒童對外界環境更加敏感,春冬溫差大,兒童易受寒暑侵襲引起呼吸道感染[2]。感染后可對呼吸道造成反復刺激,導致呼吸道黏膜腫脹充血,氣道阻力增加,臨床癥狀加重。支氣管平滑肌較細,咳嗽反應較弱,呼吸道感染后可能出現粘性分泌物增多的癥狀,增加氣道阻塞的幾率,增加咳痰的難度。
臨床實踐中,一般對小兒肺炎進行對癥干預,如使用抗生素有效殺滅病原菌,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促進排痰,通過抑制氣管痙攣,祛痰治療可有效促進呼吸道分泌物清除,改善兒童通氣功能。然而,對癥干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兒童的臨床癥狀,治療并不徹底,容易反復發作[3]。
鹽酸氨溴索是一種黏液溶解劑,能有效刺激支氣管腺,稀釋呼吸道痰液。鹽酸丙卡特羅能有效擴張支氣管平滑肌,增強支氣管擴張功能。兩藥合用能充分發揮藥物作用,有效改善患兒癥狀,縮短咳嗽、發熱、啰音改善時間,加快患兒健康恢復。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鹽酸氨溴索能有效作用于支氣管腺,刺激其分泌,促進黏液流動,稀釋痰液,降低痰液粘度[4]。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分泌和合成,從而降低氣道阻力和黏液粘連,激活黏液腺,促進排痰。鹽酸丙卡特羅是一種興奮β 腎上腺素能受體的強效藥物,能有效擴張支氣管,功能強,持續時間長。此外,對蛋白質組胺的分泌控制效果比其他藥物高10 倍,可以控制乙烯基膽堿噴霧誘導劑引起的氣管收縮,促進支氣管纖毛運動功能[5,6]。鹽酸氨溴索和鹽酸丙卡特羅均為口服藥物,聯合治療小兒肺炎具有高效、安全、方便的特點,可以提高患兒的依從性,進而加快患兒的治愈時間,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由于時間和樣本數量等因素的限制,目前還沒有對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分析,等待進一步的臨床研究。但多數的研究證據均顯示,鹽酸氨溴索聯合鹽酸丙卡特羅治療小兒肺炎有效,能加快患兒康復[7-10]。
綜上所述,常規藥物聯合鹽酸氨溴索加鹽酸丙卡特羅對于小兒肺炎的治療效果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