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博
在臨床眼科疾病中,白內障是常見的一種疾病,常發生在老年群體中。該疾病共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先天性,另一種則是后天性,主要是由于老化、中毒、遺傳、輻射等因素引發晶狀體代謝出現紊亂,導致晶狀體混濁所造成的。臨床主要表現為視野缺損、色覺改變、對比敏感度降低、屈光改變、視力降低等癥狀。目前,臨床上在治療該疾病患者時,主要采取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但術后患者容易發生感染癥狀,進而對手術效果造成影響[1]。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屬于一種喹諾酮類的抗菌藥物,其適用于眼科疾病無菌化治療中,如眼瞼炎、結膜炎等;而聚維酮碘稀是常見的一種消毒防腐劑,對于多種病毒、細菌具有顯著滅菌作用,并且對眼部組織所造成的刺激比較小。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白內障患者術后聯合應用抗菌藥物治療與聚維酮碘稀釋液沖洗結膜囊預防感染的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20 例白內障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每組60 例。常規組男38 例,女22 例,年齡45~80 歲,平均年齡(51.8±9.5)歲;實驗組男35 例,女25 例,年齡48~78 歲,平均年齡(52.0±8.7)歲。納入標準:①經院內倫理委員會審查與批準;②了解研究內容,且簽署相關協議者;③確診為白內障者;④術前7 d 內未應用抗菌藥物治療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其它眼科疾病者;②合并其它全身性疾病者;③無完整臨床資料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給予兩組患者采取白內障手術治療,由同一組醫護人員共同完成。為預防患者術后出現感染癥狀,分別對兩組患者應用不同干預方法:常規組給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參天制藥(中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50106,規格:5 ml∶24.4 mg]預防感染,在手術前3 d,給予患者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進行滴眼,2 滴/次,滴4 次/d。在手術前使用該藥物沖洗患者結膜囊,在30 s 之后,使用10 ml 平衡液進行清洗。實驗組在常規組治療基礎上,以聚維酮碘稀釋液(杭州民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090)對結膜囊進行沖洗,方法如下:術前將濃度為1%聚維酮碘稀釋液稀釋成濃度為0.05%的溶液,對患者結膜囊進行沖洗,在1 min 之后,應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在手術前15~20 min,將濃度為0.25%聚維酮碘稀釋液對患者結膜囊進行沖洗,在30 s 之后,應用10 ml 的平衡液進行沖洗。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細菌陽性率。①療效判定標準分為無效、有效、顯效,無效:指患者經用藥治療后,視力模糊、怕光等臨床癥狀并無顯著改善,甚至出現癥狀加重現象;有效:指患者經用藥治療后,視力模糊、怕光等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且視力基本恢復正常;顯效:指患者經用藥治療后,視力模糊、怕光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且視力已恢復至正常水平。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患者用藥后發生不良反應情況包括角膜混濁、結膜充血、眼部刺痛、畏光流淚、異物感等。③分別采集患者使用抗菌藥物治療前后眼部標本進行細菌培養,方法如下:讓患者雙眼向上注視,將其上下眼瞼分開,充分暴露出下瞼穹窿部,使用蘸取生理鹽水的無菌拭子對患者結膜囊進行輕輕轉擦并得到標本,之后將標本放置在無菌血瓊脂培養基中,在溫度為37℃的孵化箱進行為期48 h 的培養,以統計患者沖洗前后以及術后第2 d 細菌陽性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2.3 兩組患者沖洗前后以及術后2 d 細菌陽性率比較 常規組患者沖洗前細菌呈陽性26 例,陽性率為43.3%;沖洗后細菌呈陽性11 例,陽性率為18.3%;術后第2 d 細菌呈陽性9 例,陽性率為15.0%。實驗組患者沖洗前細菌呈陽性25 例,陽性率為41.7%;沖洗后細菌呈陽性2 例,陽性率為3.3%;術后第2 d 細菌呈陽性1 例,陽性率為1.7%。結果顯示,沖洗前,兩組患者細菌陽性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沖洗后與術后第2 d 兩組患者細菌陽性率較沖洗前均顯著降低,且實驗組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白內障是常見的一種眼科疾病,常發生在老年群體中,且該疾病的發病率每年呈不斷上升趨勢。而導致白內障疾病發生的因素較多,其中包括營養不良因素、外傷因素、遺傳因素等,臨床上認為白內障疾病具有較高致盲率,同時也是造成老年患者生活質量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2,3]。目前,臨床上大多采取手術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但是患者術后容易出現一系列并發癥,其中術后感染是常見并發癥,嚴重影響著患者治療效果。故而,為確?;颊呤中g效果,在術前則需對結膜做好無菌化準備,在術后盡量降低致病因素,以此來有效預防患者術后發生感染。左氧氟沙星具有加強抗菌性,具備雙相性特點,不僅能夠在非分裂細胞中產生作用,同時也能作用在分裂細胞中,阻斷細菌生成蛋白質,進而促使其失去活性;而聚維酮碘能夠起到根除細菌之功效,且毒性較低,對患者所造成的刺激比較小,可直接消滅掉芽胞。對于結膜囊中一些無法利用抗菌藥物進行消除的細菌,通過稀釋聚維酮碘藥物后,則可有效將其清除[4,5]。本次研究中,通過聯合應用聚維酮碘稀釋液對結膜囊進行沖洗與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進行滴眼治療,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8.3%高于常規組的86.7%,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3.3%低于常規組的1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沖洗后與術后第2 d 兩組患者細菌陽性率較沖洗前均顯著降低,且實驗組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聯合應用上述藥物療效顯著,具有較高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白內障患者術后聯合應用抗菌藥物與聚維酮碘稀釋液沖洗結膜囊具有顯著效果,不僅能有效降低細菌培養陽性率,同時具有較高安全性,可有效遏制患者術后感染率,值得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