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妹 楊士鵬 葛若蘭 崔立敏*
1 延邊大學護理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0 2 延邊大學附屬醫院骨一科,吉林 延吉 133000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一種以骨量減低、骨組織微結構損壞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老年OP已成為我國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研究表明[2-3],OP的患病率為6 %~19.3 %,女性高于男性11 %左右。但對男性造成的危害更大,如髖部骨折一年后,男性傷殘率和死亡率較女性高12 %和20 %[4]以上。目前針對該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女性[2,5-6],而老年男性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其相關的薈萃分析較少。近年來針對我國老年男性OP影響因素的研究發現,OP與年齡[7-23]、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7-20,24-25]、吸煙與飲酒[7,14,20-21,25-26]、飲茶[14,20,25]、血清鈣水平[21-22,27]等方面有關,但結果并不明確。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Meta分析明確我國老年男性OP的主要影響因素,為治療和預防男性OP提供循證依據。
檢索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網、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數據庫。主要中文檢索詞:老年、男性、骨質疏松癥、影響因素等;主要英文檢索詞:China、Aged、Men、Osteoporosis等。檢索時間為自建庫以來至2020年1月。
1.2.1文獻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中、英文觀察性研究;②年齡≥60歲的老年男性,病例組診斷為原發性OP,對照組為非OP。參照WHO推薦T≤ -2.5 SD或中國推薦T≤ -2.0 SD診斷標準;③文獻數據準確、完整;④文獻質量NOS評分≥6分。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肝、腎及其他骨骼疾病者;②骨密度測量部位、標準、儀器不明確;③重復發表或未能獲取全文。
1.2.2文獻篩選與質量評價:采用Endnote X9軟件由兩名研究者獨立進行文獻篩選與質量評價后交叉核對,若有分歧,討論協商解決。采用紐卡斯-渥太華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28]進行質量評價。該量表總分為0~9分,得分越高文獻質量越高。
1.2.3資料提取:收集文獻基本資料包括第一作者、發表年份、研究地區、測量儀器、測量部位、診斷標準、樣本量(病例組/對照組)、樣本來源及18個主要影響因素。見表1。
本研究采用RevMan 5.3軟件進行Meta分析。對二分類資料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區間(95%CI)表示;連續性資料采用均數差(MD)或標準化均數差(SMD)及其95%CI表示。各研究間統計學異質性分析,若P>0.10,I2<50 % 時,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反之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采用漏斗圖進行發表偏倚分析。
根據檢索策略初步獲得文獻2 964篇,最終納入21篇文獻,其中中文17篇、英文4篇。見圖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圖注:*:PubMed 334篇,Embase 419篇,Web of Science 127篇,CNKI 621篇,萬方1 223篇,維普235篇。Fig.1 Literature screening flow chart
納入的21篇文獻,含總樣本量8 760例。涉及15個省份及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地區。NOS評分文獻質量較高。見表1。
Meta分析結果顯示,受試者年齡、BMI、身高、體重、BMD等15項因素與OP有關(Р<0.05),與飲酒、25-(OH)D水平、血清磷水平無關(Р>0.05),見表2。
體重因素發現費琦等[25]的研究是異質性主要來源,可能是由于體重差異太大或未充分考慮體重的變化是由于肌肉還是脂肪含量變化引起的。BMI因素異質性較大,也與體重差距大相關,進行亞組分析結果見表3。

表 1 納入文獻基本信息及質量評價結果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included literatures

表 2 OP相關因素的Meta分析結果Table 2 Meta analysis results of OP related factors

表 3 OP相關因素敏感性分析結果Table 3 Results of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OP related factors
由于分配到各個因素文獻數量較少,僅針對文獻數量≥10篇的年齡和BMI因素做漏斗圖發表偏倚分析,不存在發表偏倚。如圖2、圖3所示。

圖2 年齡因素漏斗圖Fig.2 Funnel plot of age factors

圖3 BMI因素漏斗圖Fig.3 Funnel plot for BMI factors
隨著年齡的增長,骨代謝呈“低轉換”狀態,骨微結構破壞明顯,OP患病率增加。老年人在60~80歲之間OP患病率可由16.9%增至50%[29],增加了脆性骨折的風險。低文化水平也是OP發病的危險因素,該群體健康管理意識不強,應給予關注。
3.2.1控制BMI,注重營養均衡:老年男性應做好體重的管理,保持身體在微胖的狀態。維持BMI在23.0~27.0之間比較理想,當BMI≥30 kg/m2時脂肪細胞過多致骨細胞生成減少,BMI≤19 kg/m2時營養不良,致肌肉衰減癥,增加OP患病率[30-31]。鈣是促進骨骼形成和維持骨骼強度的重要物質,人體對鈣的吸收依賴于維生素D的促進作用,補充維生素D可降低OP的發生。老年人因吸收功能受限,應重視鈣、維生素等物質的攝入,保持營養均衡。本研究顯示,罹患OP與25-(OH)D水平、血清磷水平無關,與劉宣民[11]、Tian等[21]研究結果一致。這一結果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較少且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或老年群體衰弱增加、導致代謝活動較低等有關。
3.2.2運動鍛煉和日光照射習慣:運動鍛煉可使皮質骨的血流量增加,加快成骨細胞生成,增加肌肉力量。有骨折史的老人因活動受限、代謝減慢、出現骨量丟失等均可增加OP發病風險。日光照射使維生素D3生成增多,為機體提供80 %以上的維生素D,建議在適當光照下進行戶外運動。
3.2.3飲茶、吸煙及飲酒習慣:飲茶可利尿消腫、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茶中營養成分可維持、提高維生素D水平、延緩骨質流失,對BMD有積極作用[31]。香煙能加速骨骼中礦物質流失,增加OP患病風險,并已在本研究中得到證實。本研究中飲酒與OP患病率無關,與Tian等[21]研究結果不同,可能與是否將飲酒納入影響因素的分類標準有關。
由于最終納入的文獻數量較少,僅對納入文獻數量≥10篇的相關因素進行發表偏倚性分析,其他因素有存在發表偏倚的可能性。本研究主要從個體特征、生活方式兩方面分析我國老年男性罹患OP的影響因素,但對骨代謝標志物方面未作詳細分析,有待后續進一步研究。
總之,在臨床工作中要指導老年男性科學飲食,戒煙飲茶,適當的控制BMI,及時足量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以降低OP的發病率。提高老年男性群體生活質量,促進構建健康老齡化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