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仁高娃 陳華
1.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婦科,青海 西寧 810000 2.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腫瘤婦科,青海 西寧 810000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系統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低和骨組織的微結構退化,導致骨骼脆弱和骨折風險增加[1]。骨質疏松癥的主要原因是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間的不平衡,這是由成骨細胞的失活和破骨細胞活性的增加所致。目前主要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的藥物有兩種:抗吸收藥和促合成代謝藥。由于雙膦酸鹽類藥物具有減慢骨吸收的功效,因此它們被廣泛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癥,而包括人甲狀旁腺素在內的合成代謝藥物則可刺激骨形成。然而,長期使用這些藥物會具有某些局限性和副作用[2-3]。蘆薈素(LHS)是從常綠多年生植物蘆薈中提取的蒽醌糖基化合物[4],已被證明具有有效的抗腫瘤、抗炎、抗結腸炎和抗氧化活性[5-6]作用。最近的一項研究[6]發現,LHS可以在MC3T3-E1細胞中促進成骨分化調節因子的表達,例如BMP-2(骨形態發生蛋白2)和Runx 2(Runt相關轉錄因子2)。然而,尚未有LHS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療效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使用LHS干預觀察其對去卵巢大鼠骨量的影響,并初步探討可能的機制。
將30只3月齡的雌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250±30) g,購于北京動物實驗中心)]適應性飼養一周,隨后對30只雌性大鼠進行雙側卵巢切除術(n=20)及假手術(n=10)。手術后大鼠被隨機分為3組(每組10只):去卵巢組(OVX)、假手術組(Sham)和去卵巢大鼠接受蘆薈素治療組(LHS);其中LHS組大鼠每天接受50 mg/kg蘆薈素(純度>98%,購于Sigma-Aldrich)治療,其余組大鼠接受生理鹽水治療。治療12周后,處死所有動物收集雙側股骨進行檢測。
1.2.1Micro-CT檢測:使用SkyScan 1076型號Micro-CT(SkyScan,Aartselaar,Belgium)對大鼠左側股骨遠端的松質骨骨小梁進行3D分析。Micro-CT設備包括一個焦點為9 μm的微型X射線管,可產生由電荷耦合器件陣列和轉臺檢測到的扇形束,并可以沿軸向自動移動。選擇能量和強度分別等于40 kVp和250 μA。在原始3D圖像上,直接根據感興趣的區域(VOI)確定形態計量指標,該體積僅限于直徑為1.5 mm的內圓柱和整個股骨遠端松質骨骨小梁,不包括距骺線2 mm遠端的區域。通過計算以下3D形態參數來描述骨骼質量和微觀結構:骨密度(BMD,g/cm2)、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體積分數(BV/TV)、骨小梁數量(Tb.N)和骨小梁分離度(Tb.Sp)。
1.2.2組織學檢測:將右側股骨在中性緩沖的10 %甲醛溶液中固定5 d,并在10 %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DTA-2Na)中脫鈣1個月,然后用手術刀從矢狀面中段分開并包埋在石蠟中。最后將樣品在矢狀面切成5 μm厚的切片,放在顯微鏡載玻片上,并用Van Gieson(VG)染色以進行光學顯微鏡檢查。
1.2.3生物力學評估:使用Instron 4302系統對左側股骨(每組n=5)進行三點彎曲實驗評估。將股骨放在材料檢測機支架上,兩個支架之間的距離為1.5 mm,測試區域定義為股骨的最中央部分。以2 mm/min的速度施加壓縮載荷直至骨折。通過連接的計算機監控骨折時的最大載荷(N)和彈性模量(mm2)的數據。
1.2.4蛋白印記檢測:用RIPA緩沖液(Thermo Fisher Science)制備股骨遠端骨組織裂解物,然后12 000g離心15 min以去除組織碎片。用BCA蛋白分析試劑盒(Beyotime)測定蛋白質濃度。在10 %或12 %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膠上分離總蛋白(20 μg),并轉移到聚偏氟乙烯膜上。在含有5 %脫脂奶粉的TBS中封閉1 h,然后在4 ℃下與p-Erk1/2、Erk1/2、ALP、RUNX 2、OCN和OPN (購于Cell Signing Technology)一抗體孵育過夜,最后用TBST清洗膜,并與二次抗體孵育1 h。使用ECL試劑 (Thermo Fisher Science)檢測抗體反應條帶,使用ImageJ軟件定量分析條帶強度。
統計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然后進行Student’t檢驗。結果使用均數±標準差(SD)表示。P<0.05表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股骨干骺端骨小梁二維圖像如圖1 A所示。股骨干骺端的微觀參數如圖1B~圖1F所示。OVX組左側股骨BMD、BV/TV、Tb.N和Tb.Th較Sham組明顯降低,而Tb.Sp則明顯升高(P<0.05)。LHS組左側股骨BMD、BV/TV、Tb.N和Tb.Th均明顯高于OVX組(P<0.05),而Tb.Sp則明顯低于OVX組(P<0.05)。

圖1 三組大鼠股骨干骺端Micro-CT檢測結果A:股骨干骺端骨小梁二維圖像;B:骨密度;C:Tb.Th;D:Tb.N;E:Tb.Sp;F:BV/TV。注:與Sham組相比,*P<0.05;與OVX組相比,#P<0.05。Fig.1 Micro-CT test results of the femoral metaphysis in the three groups of rats
股骨干骺端骨小梁組織切片如圖2所示,Sham組大鼠股骨干骺端骨小梁致密,骨小梁網狀結構正常;OVX組大鼠骨小梁疏松變薄,導致骨小梁間隙變寬;LHS組大鼠的骨小梁數量和連接增加明顯,表現出明顯的結構恢復。

圖2 三組股骨的組織病理學a:Sham組;b:OVX組;c:LHS組。注:VG染色(放大倍數,×10)。Fig.2 Histopathology of femurs in the three groups
股骨三點彎曲試驗表明,Sham組的最大載荷和彈性模量均高于OVX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LHS組的最大載荷和彈性模量均高于OVX組(P<0.05),見圖3。

圖3 右股骨的三點彎曲試驗結果注:與Sham組相比,*P<0.05;與OVX組相比,#P<0.05。Fig.3 Three-point bending test results of the right femur of rats

圖4 WB檢測結果A:WB檢測各種蛋白的相對表達;B:RUNX 2;C:OCN;D:OPN;E:ALP;F:Erk1/2;G:p-Erk1/2。注:與Sham組相比,*P<0.05;與OVX組相比,#P<0.05。Fig.4 WB test results
和Sham組比較,OVX組p-Erk1/2、Erk1/2、ALP、RUNX 2、OCN和OPN表達水平明顯下調,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和OVX組比較,LHS組p-Erk1/2、Erk1/2、ALP、RUNX 2、OCN和OPN表達水平明顯上調,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蘆薈素不僅具有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還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和抗過敏作用[5]。最近的研究[4]表明,蘆薈素是RANKL誘導的RAW264.7細胞中破骨細胞生成和骨吸收的有效抑制劑,還可以通過MAPK和Wnt途徑增強MC3T3-E1細胞的成骨性[4]。但是,蘆薈素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蘆薈素對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強度、骨密度和骨小梁微觀結構的影響。
Micro-CT結果顯示,OVX組的BMD、BV/TV、Tb.N和Tb.Th最低,而TbSp最高。而蘆薈素可以顯著改善BMD、BV/TV、Tb.N、Tb.Th和Tb.Sp。組織病理結果進一步證實了蘆薈素可以改善骨小梁的微結構。以上結果表明,蘆薈素可以顯著增加去卵巢雌性大鼠的骨量,并改善其骨小梁的微結構。三點彎曲試驗結果表明,去卵巢誘導的骨質疏松大鼠最大負荷和彈性模量均明顯降低,蘆薈素可以顯著改善上述指標,并可以顯著改善股骨的生物力學性能、增強其機械強度。
本研究進一步通過蛋白印記檢測骨組織p-Erk1/2、Erk1/2、ALP、RUNX 2、OCN和OPN表達情況。在一項使用MC3T3-E1細胞系的研究[7]中,蘆薈素在初始階段通過增加ALP的產生并在后期階段通過礦化來刺激成骨細胞的誘導過程。本研究表明蘆薈素能促進骨組織中成骨相關基因(ALP、OCN和OPN)的表達。RUNX 2是成骨細胞分化和骨形成的關鍵調節劑,在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進入成骨細胞譜系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當受到連續的機械刺激或用熱激蛋白70處理時,間充質干細胞可以被誘導成骨,這依賴于ERK1/2-Runx 2信號通路[8]。據報道,ERK1/2通路參與成骨的調節,成骨細胞分化過程中RUNX 2的穩定需要ERK1/2磷酸化[9]。為了確認ERK1/2途徑是否參與蘆薈素介導對去卵巢大鼠骨量保護作用,本研究進一步觀察了蘆薈素對骨組織ERK1/2表達情況。蛋白質印跡結果表明,在蘆薈素干預的情況下,p-ERK1/2和RUNX 2表達水平顯著上調。這些數據表明蘆薈素能促進ERK1/2的磷酸化,進而上調轉錄因子RUNX 2的表達,從而促進成骨作用。
總之,本研究首次證明了蘆薈素可以通過ERK1/2-Runx2信號通路促進去卵巢大鼠成骨,防止去卵巢大鼠骨量、骨密度和骨強度的降低。蘆薈素可能成為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潛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