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瘤”色變的背景環境下,因體檢發現的腫瘤相關指標的異常已悄然影響著一部分人的正常生活,給人們帶來不小的心理包袱。南京市第二醫院腫瘤二科副主任醫師徐瀚峰介紹,胸部CT檢查在發現肺癌的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肺小結節得以早期發現,那查出肺結節是不是就預示著得了肺癌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徐澣峰表示,首先,對于肺結節,我們可以根據肺結節腫塊直徑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微小結節:指結節直徑小于5mm的腫塊;小結節:指結節直徑為5至10mm的腫塊。這兩種肺結節病癥類型,如無其他不適的癥狀或者危險因素,可以先采取定期復診觀察的方式。而對于結節直徑為10至30mm的腫塊,需要根據患者具體病癥類型采取相對應的診療措施,即需要醫學手段進行檢查干預,包括手術、支氣管鏡檢查、穿刺活檢等。
其次,針對肺結節的問題,大家需要科學認識,調整心態,正確面對。體檢一旦檢出肺結節,部分人會心生焦慮,一方面擔心結節會癌變,另一方面又擔心定期的CT檢查會增加攝入X線,可能誘發其他腫瘤的發生,包括甲狀腺癌、乳腺癌、肺癌、白血病等。
其實大家不必擔心,通常CT的輻射劑量都在安全范圍內,大可不必焦慮或糾結。
最后,對于肺結節如何隨訪才合理科學,通常情況下,直徑小于0.5cm的以觀察為主,初次3至6個月復查一次,若無變化,延長至6至12個月復查一次,隨訪3年,以后每年檢查一次。
徐澣峰提醒,體檢中如果出現指標異常,不要過于恐慌,一定要及時找專科醫師進行科學分析和解讀,因為雖然命名為“腫瘤標記物”或者標注為“結節”,但其實許多良性疾病也可引起化驗指標偏高,且結節也不等于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