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葡萄糖又稱葡糖胺,老百姓俗稱“氨糖”,是治療骨關節炎最常用的一種藥物,也是緩解骨關節炎癥狀的慢作用藥物。之所以稱其為“慢作用藥物”,是因為其作為關節軟骨合成原料,要阻斷骨性關節炎的病理過程,需要一個過程,并非“今天吃了,明天就起效”般立竿見影。
服用氨基葡萄糖很安全,是因為其本身就自然存在于機體內,正常情況下可在人體內合成,是形成軟骨基質的重要成分。當給予外源性的氨糖時,可以促進軟骨新生。
那么,硫酸氨糖和鹽酸氨糖到底哪個更好呢?
首先看穩定性:藥物必須保持穩定,鹽酸氨糖的穩定性優于硫酸氨糖。硫酸氨糖在潮濕環境中很容易吸濕,會迅速溶解和變色(從白色逐漸變成棕黃色),因此保存時要注意防潮。
其次看純度:由于制作方法的原因,大多數硫酸氨糖中都含20%的鈉或鉀,因此不太適合心血管疾病(高鈉容易導致心衰、高血壓)和腎病(其中的鉀容易造成高鉀血癥)患者長期使用。
再次看療效:研究發現,鹽酸氨基葡萄糖在緩解膝關節疼痛、減輕腫脹及改善關節活動度方面與硫酸氨基葡萄糖相似,總有效率相似,療效相當,安全性相當,不良反應發生輕微,患者耐受性好。
最后看吸收:研究結果發現,兩種氨糖的吸收程度和吸收速度都沒有差別。硫酸氨糖和鹽酸氨糖在胃液、腸液中吸收時,都無差別地分解為氨基葡萄糖和鹽酸根/硫酸根。氨基葡萄糖獨自(不帶鹽酸或者硫酸“玩”)吸收入血和起效。因此不管是鹽酸氨糖還是硫酸氨糖,真正發揮作用的都是氨糖。
事實上,各種酸根形成的氨糖及其不同的晶型最終都是以氨基葡萄糖的身份被吸收,吸收率超過90%。
藥師提醒注意以下四點:
1.如果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或慢性腎病(容易發生高鉀血癥),不建議長期服用含有高鈉或高鉀的硫酸氨糖。
2.目前的證據提示每日攝入的氨糖量要足夠(一般要>1克)才能起效,劑量過低充其量就是一個安慰作用。
3.為了減輕對胃腸道刺激,建議餐中或餐后服用。
4.某些氨糖是用海鮮(蝦皮、蟹殼)制備的,如果對海鮮過敏的話,會誘發哮喘等過敏性疾病,使用前應該了解一下產品來源和是否過敏。